“此心安处是吾乡”——歌伎柔奴给苏轼跌宕命运的启悟

苏轼在颠沛的人生旅途中,最初获得关于故乡的人生启悟却是来自一名歌伎——一个叫柔奴的女子。她是苏轼的好友王巩的小妾。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之后,被贬到了黄州,他的好友王巩也受到牵连。御史舒亶奏曰:“(苏轼)与王巩往还,漏泄禁中语,阴同货赂,密与宴游。”于是,时任秘书省正字的王巩被贬到宾州(今广西宾阳)。在20多位“乌台诗案”案犯中,王巩是被贬得最远、责罚最重的。王巩在宾州期间,苏东坡给他写过很多书信,一再表示王巩因自己而无辜受牵连,遭受了那么多苦难,自己感到很内疚很难过。

王巩,字定国,北宋著名诗人、画家。他靠自己正直的品格和豪气真情,活跃在北宋中后期的政坛上。王巩前往岭南荒僻之地宾州时,他的小妾、歌女出身的柔奴毅然随行。后来,王巩北归途中看望苏轼。苏轼发现王巩虽遭此一劫,竟然还面如红玉,胜似当年,且性情更加豁达,技艺也大有长进。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王巩免于沉沦?王巩笑了笑,叫出柔奴为苏轼献歌。苏轼以前曾见识过柔奴的才艺,如今听到柔奴她的歌声越发甜美,容色也越发红润。王巩说,幸亏柔奴伴他度过了寂寞艰苦的日子。苏轼试探地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东坡大为赞赏,立刻填写了《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送给柔奴: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词不仅刻画了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 是说王巩和柔奴都是漂亮人儿。“琢玉郎”指的是王巩。王巩本来就白白胖胖的,经过五年的贬谪生活,非但没有改变,反而更加白里透红, 如同美玉琢成的郎君。这样的人理应请求上天赐给他一个漂亮的姑娘。“点酥娘”指的就是柔奴。“点酥”本是宋时制作糖食的一种工艺,后来把“点酥”衍生为有梅花花容的姑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意为柔奴能歌善舞,自己能作歌,再经她皓齿轻启,清歌一曲,似乎微风兴起,炎热的大海上飞起雪花,顿时变得清凉无比。苏轼发挥想象,以此来表现柔奴歌声的动人,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美好的歌声发自美好的心灵,既是赞美柔奴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大凡人经历磨难,都以身心憔悴为代价,所谓“忧伤使人老”,苏轼不解的是柔奴在那样一个环境恶劣之地生活了五年,竟似越来越年轻。但柔奴却只是“微笑”,而且这一笑容似乎还带着岭南梅花的香味。作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的历程,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这一“微笑”也是她能够笑对苦难的原因所在。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苏轼忍不住问起柔奴贬谪生活是不是很艰苦,而柔奴回答了一句颇有哲理的话:“此心安处是吾乡”,只要心中安宁,那么无论在什么地方也都如同在家乡一样心安理得。

这个回答既歌颂了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贵品格,也寄寓着作者颠沛半生仍精神不倒的人生感悟。正是这种人生感悟,让苏轼在接二连三的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适,也让我们后人看到了一个潇洒快乐的东坡居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