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草药:鹅不食草的传说和功效
--------------------------------------------------------------------------------------------------------------------------------------------------------------------------------------------------
因为历史的原因,许多药材都有一个十分接地气的名字,比如民间经常用到的草药叫鹅不食草,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石胡荽的带花全草,有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的功效,鹅不食草别名,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鹅不食草是一味中药,具有祛风,散寒,胜湿,去翳,通鼻塞功效,可治疗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等症,关于中药鹅不食草功效的的传说是什么?
相传,过去有一个农家孩子,自幼患鼻炎,常年鼻塞流黄脓鼻涕。孩子家里养了一群鹅,一天,他赶着鹅群到山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用竹竿把鹅群赶到那种青草旁,鹅群低头闻闻就跑开了,小孩感到更加好奇,拔了一株草闻了一会,忽然小孩觉得鼻头发痒,连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通了,此后也没有再鼻塞、流脓涕了。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
鹅不食草是自然界中常见的野生草本植物,它属于菊科,在植物学中,它的名字叫石胡荽,这种植物的本株都能入药,可以在每年夏天和秋天采收,采收以后晒干入药。
鹅不食草
常用别名::石胡荽、地胡椒、三芽戟。
植物基源:为菊科植物鹅不食草解的全草
识别特征:1年生匍匐状草本,高5~20厘米,微臭,揉碎有辛辣味。茎细,基部分枝很多,枝匍匐,着地生根,无毛或略有细柔毛。叶互生;叶片小,倒卵状披针形,先端钝,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齿,无柄。头状花序小,扁球形:无柄”,单生叶腋;花黄色。瘦果四棱形,棱上有毛化期4~9月;果期5~10月。生于稻田或阴湿处、路旁。主产于湖北、江苏、广东等地。
采收加工5~6月采集,鲜用或晒干用。
性味功用:辛,微温。归肺、肝经。驱风散寒,通鼻开窍,化痰止咳。内服:6~10克,水煎服,捣汁服可用至60克;散剂,每次1~2克。外用:适量。
验方精选:
1伤风头痛:鹅不食草10克,水煎后闻其气味,每日2次。
2湿疮:鹅不食草15克(擂烂),朱砂1.5克,加适量桐油制成膏状,外敷患处。
3扁桃体炎:鹅不食草10克,糯米30克,将鹅不食草捣烂,取汁浸糯米然后磨浆,分数次慢慢含咽。
4目赤肿痛、风痒:鹅不食草、青黛、川芎各6克,研为细末,含水满口,每次吸一点细末进入鼻内,有眼泪出来即可。
老祖宗们留下的偏方,很多简单且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