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朋友圈的文章害了你
前两天,有个读者留言,说自己意识到,这个世界的书是看不完之后,就感到焦虑了。
我人生中经历过2次,比较大的知识焦虑。
第一次感到焦虑
是在我刚出社会,从农村到城市,视野一下打开了。
看到已经拍出那么多好电影,家里还没通电,人家已经玩上电脑了,感觉都不在一个世界。
第二次感到焦虑
是网络自媒体,从传统行业到信息网络,过去封闭的知识一下被分享出来。
过去顶级公司的工作方法,现在网上随手可得,有那么多厉害的成长方法,各种个人管理干货。
这些都是事实,我们确实生活在一个信息屏障里,网络让信息交流更方便了,但是也带来一个问题,人在无限的信息面前不知所措。
过去家里就5本书,怎么看都能看完,现在眼前有50万本书,反而不知道该看什么了。
这个就是信息冲击的过载现象,但这些问题都是暂时的,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我可以分享下我克服知识焦虑的经验。
一共有两点:
第一,要记住一点,知识是无限的。
起码在个人的视野里,人是赶不上知识产生的速度,我们是不可能都学会,甚至都不可能了解到。
只有承认这一点,才有可能走出知识焦虑。
在面对一些好知识的时候,才能保持理性,作者讲的确实很好,但是你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必须有所取舍。
我之前分享过一个方法,如果我不写点什么,我是不会去看那些文章。
第二,知识要学会挑着吃
开始看到什么都觉得应该学,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精力管理,思维管理,计划管理,理财、心理等,各种知识都想学。
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看到什么都想吃一口。
经过多年的知识付费,大家应该度过开始的饥渴阶段,慢慢要开始学会挑着吃。
学习知识是应该的,但只有那些成体系的知识,才能帮助你,其他只会徒增焦虑。
你时间精力有限,有些虽然也是知识,但是对你一点用处都没有。
别让朋友圈的文章害了你
我们有很多人都有“知识焦虑症”,又没空看书,就常在手机上读些碎片化文章,感觉仿佛有点收获。
朋友圈里每天分享很多知识,有些看上去像知识,看完之后知道了过去不了解的知识,但是学完之后对你毫无价值。
比如,以前宫里的太监也会找老婆?这个叫“对食”,但这个算知识吗?
确实挺新鲜的,除了增加谈资,显得自己懂的多,其实没什么用。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妄图通过看电视就代替学习。
因为这里有个最大的问题,无法解决,就是他们都是碎片化的,都是不成体系。
不成体系的碎片化知识是用处不大的。
如果你研究宦官,把他们生存状况、心理状态以及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作用搞明白,再来回答这个问题,这就是知识,因为你可以把它纳入到一个大的体系里,每个知识点之间又形成了勾连,它就能被固化下来为你所用。
但仅仅知道这个碎片知识本身,不仅没用,还可能有害。为什么呢,因为你会跟别人吹牛,觉得好像自己很厉害,这就形成一个正反馈,其实你用这些碎知识把自己的学识切成了碎片,你的认知是不成体系的。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有学到知识的幻觉,并且以此强化这个过程,最后得到一堆不值钱的信息。
什么叫知识?
知识是对这个世界所有事实的认知。
如果你无法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那么看碎片化的文章是没什么用的。
这里要声明一点,你可以看文章,可听书,可以学各种知识付费,但是在学的时候,要提醒自己,这些获取的都是讯息,可以拓宽认知,增长见识,激发灵感,但这都不能代替学习。
我不反对碎片化学习,甚至可以说,现代人只能通过碎片化学习。
我反对的是只学习碎片化信息,你可以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有体系的知识,但不要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碎片化知识。
这也是强力研读会,一直在坚持的东西,我们只做主题阅读,每天花1小时,读30页,认真研读一本书。
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系统领域知识。
知识不是孤立的存在,只有在其他知识想衬托下, 才能发挥出效果。
为什么有些人,每天看不上文章,看上去挺努力,结果还是没有成绩。
主要原因,就是没有认真对待学习,把日常的碎片信息,当成学习。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上一篇写明星八卦,下一篇变成房产投资,再看一篇太监娶妻,在众多信息中来回跳跃,哪里能有什么收获。
他可能获得了知识,并且在饭桌上能与人聊天,但他会变得特别琐碎。但如果你老是把认知集中在这种信息上,你的一生肯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尼采写过一篇文章叫《我为什么这么聪明》。
他的结论就一句话: 我之所以这么聪明,是因为我从来不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精力。
学习也是如此,既然知识不可能学完,就要有选择的去学。
不要再看到别人一篇文章,就激动焦虑的不行,这样只会害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