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排兵布阵”
很多人好像因为电视剧看多了,就认为自己很了解打仗,好像只需要有一个人打架最勇猛就可以打赢,只能说太过于想当然。
打仗不同于打架,打架不同于单挑,打仗需要的是协同合作,而不是逞匹夫之勇。
其实从人的生理结构就能想得到,最重要的一个生理特点就是“视角”。人的视角范围是124度,但是集中注意力的视角只有“25度”。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有效视角范围只能满足单挑,如果是一对二,当视角被一个人牵制时,另一个人就可以从另一个方向出击,如果另一个出击的人被注意,可以撤回,而之前牵制视角的可以弄假成真,这就是所谓的“双拳难敌四手”。
多一个人也就意味着视角变大,胳膊变长,腿变多,然后用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将人少一方给拖垮。
单挑的招式其实就是兵法,打群架可以说就有了打仗的影子,群殴时,双方的人就相当于两个巨人,胳膊更长、视角更大、腿更长,每个小组都有各自的任务,每个人都有个攻击的目标,如果有一个掉队没跟上,也就意味着队友的负担立刻增加,本来一对一的局面因为身边队友不在,也就成了一对二。可以说,队友就相当于自己的眼睛,保护的是视角之外的范围不受侵扰。
打仗不是打架,打架只是输赢,打仗是决定生死,所以战友的作用就会非常重要,战友是自己的眼睛,自己又是战友的眼睛,自己是战友的侧翼,战友又是自己的侧翼,因为人在面对生死时会本能的去应对生死,此时的注意力会更集中,视角就会更小于25度。
比如说在冲锋的时候,每一个人都面对一个拿刺刀的敌人,当自己和面对的那个人刚上刀,这时候如果战友不在,侧方的敌人就能将刺刀插到身侧横扫。
打仗的排兵布阵的作用更主要的其实就是打乱对方的阵形,让对方失去侧翼,这时候才是单挑的时候。也就是说阵形需要保持每个人都能至少是一对一的局面,最好是形成多对一的局面,这样才能更有胜算,这时候才是单挑的时候。
打仗可以说单兵作战能力和协同作战能力的双重体现,单兵作战能力强就能尽快地收拾掉自己负责的敌人从而去帮战友,协同作战能力就是帮战友牵制住侧翼的敌人给战友提供单挑的机会。
很多人看多了电视剧,玩多了枪战游戏就很容易想当然,以为身上中一枪跟没事一样。。。其实想一想就能明白,生活里被刀刺个口子,牙疼、脱臼都能钻心地疼,更何况枪子儿打进身体。
每当看到键盘侠动不动就打打打。。。。战士也是人,也是血肉之躯,打仗只是万不得已的下下之选。如果能用外交手段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能用经济制裁给对方教训,也就不需要让战士白白的流血牺牲。
就像《孙子兵法》所说的,上策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兵不血刃赢得胜利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说,在没有硝烟的战争里每个人其实都是战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中,民社会和谐,商经济公平,官政治清明,学文化先过,住生态文明,这五个如果能做的非常好,战士也就不需要用血肉之躯保家卫国。
天天喊打打杀杀的,要么是间谍扰乱民心,要么就是愚蠢的乱民唯恐天下不乱。
战士虽然时刻准备着,但是所有人都不会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人需要有不怕事的勇气,但是也不能天天惹事生非泄了这份勇气。。。
再说回排兵布阵,战士需要有单挑甚至以一对多的勇气,同时也得有协同作战的智慧,兵的作用是个人勇武地往前冲,将的作用是带着所有的兵一起冲。因为一个人强不是真的强,大家强才是真的强。将带兵,所谓的带也就是教、训、练,本质上也就是“等”,等比较弱的兵也能像自己一样强,既能独当一面,又能相互合作,这样也就不会非常强的一个人因为孤军奋战而被拖垮,而是能够真正的战死。
真正的将军是从战场上产生的,首先就是单兵作战能力强,因为只有自己能够消灭了敌人,才能去帮其他战友,因为真正体会的到单挑的时候怎么打,才会知道怎么去协同作战,才能知道怎么样让士兵既能完成自己的任务又能对其他人产生帮助。
单挑和打仗就像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巨人,部队里的每一个兵就相当于驱动巨人的身体各个部位的神经,就像一个巨人身上装满了大炮、轮子、雷达,总归是需要触发开关,也就需要神经关联去驱动,而组成巨人的兵就是神经元,如果神经元失效,巨人所带的功能也就无法触发成了摆设。
排兵布阵就是这个道理,阵形就是一个整体,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巨人,如果阵形乱了就相当于巨人的身体器官缺失错位,也就无法驱动这个整体去攻击,甚至自保都成问题。
就拿冲锋来说,冲锋时两侧会有机关枪突突,如果对方机关枪向冲锋阵形中间打,中间的就会向两侧挤,而最边缘的又因为两侧是机关枪的子弹无法外展,人就会挤成两个尖锋,这时对方的阵形就会多个人去打尖锋的少数人。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有狙击手打掉机关枪,如果双方都有狙击手就需要先打掉对方的狙击,然后才能打机关枪。这就是单兵作战能力尽快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有空间时间去帮战友。
电视电影往往是过于突出个人英雄的表现,忽略了战略背景的作用,就像《亮剑》中赵刚在百米开外三枪干掉三个鬼子,前提是先锋队已经冲了上去,这时候赵刚才有狙击条件能够直接跪姿狙击。同时,赵刚得有体力能跟的上部队冲锋,可以看到当时赵刚和李云龙都是跟着大部队一起冲的,身边就是砍砍杀杀的战友和鬼子。
所以说,以前的将军将领都是从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只有平日里训练管理时才有上下级的区别,上了战场都是战士,没有了高低之分,所有人都是战士战友。
坐在办公室里指挥打仗这就是纸上谈兵,建国前的战争,到了后期战役级别的战斗时,将领级别的人可以说只是分工不同,在指挥部的能瞬间明白前线的战况信息,在一线战场的知道哪些信息是指挥部最需要的,这时候坐在办公室的将军和一线的将军可以说就是纯靠信任和默契来指挥大纵深级别的战役。
看《亮剑》时相信很多人会替李云龙鸣不平,说打了胜仗却挨处分,其实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值得相信,当时的每个战士都不乏勇气,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强的作战指挥能力,司令部的台词对话说过“李云龙能打仗,但是也能惹事”,李云龙惹事归惹事,但是能出成绩。之所以打了胜仗也要罚,就是怕其他人光学会了李云龙的惹事,但是出不了战果。
之所以打仗需要排兵布阵,另一层面上讲就是相互之间定的一个契约,就像狙击手和机枪手,两者相互配合,机枪手需要狙击手打掉对面的狙击手,结果他只是为了显示自己枪法厉害能打掉更远处的小兵儿,这就叫个人英雄主义,只为炫技不顾队友的需求,甚至将队友置于危险境地。
自古有句话叫“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将的作用是平衡,不管是强还是弱都能发挥其作用,而不是强只为强,弱只甘于弱。
弱的往往因为过于被迁就包容或者善意的鼓励而安于现状,强的往往因为一直处于众星捧月的感觉而骄傲,而将的作用就是激发弱者自力理生的意识,冷却强者的头脑发热保持理性。
排兵布阵,首先得能稳定军心,而后设计阵形,继而让士兵在阵形中受益能够有施展个人能力的机会,最后完成杀敌的任务。
所以说做为一个将领需要的是扛压能力,首先要承受不能让战士做无谓的牺牲,牺牲后又没有权利去伤心,因为战斗还没结束,不能让战友白白的牺牲,即使战争结束了也依然无法拜祭,因为还需要重建家园,甚至可能还要忍受世人的误解。
没当过兵的往往不知道这种伴随一生的心理煎熬,甚至有些人还自以为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对先烈说三道四,战争年代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历史的牺牲品,逝者已逝,生者难忘,所以说后人应该对那个时代的所有人表示尊重,而不是还不知天高地厚的拿当年的战士的历史比地域比战力。
如果后人还在因为地域民族争来争去,只能说当年的所有战士的流血牺牲的不值,甚至用死也没有唤醒全国人民的团结一致。
就像有的人还在无知愚蠢地拿地域的烈士、部队做比较,说哪个更能战,哪个差,只能说这些天天不明所以的用比较先贤烈士的方式逞口舌之快刷存在感的人着实该死,这类人往往要么就是间谍,要么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乱民。
一切为新中国成立而流血牺牲的战士、部队、烈士都是英雄,不分彼此,不分地域,不分党派,后人没有资格对这些人比来比去说三道四;一切为新中国建设发展做贡献的人都是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的战士,不分职业、工种、年龄、种族、性别,天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不仅没用还添乱的人没有资格对这些人的成果做评价,本身就是在白吃,还对别人的成果说三道四,这类人往往就是不仅不自量力,也不知廉耻,也太过于自以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