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居然有潜在的致癌因子?

牛肉居然有潜在的致癌因子?还让不让人好好吃肉了

原创癌度2021-04-27 10:30:00

牛全身都是宝,牛奶被认为是钙和蛋白质的重要来源,被誉为“白色血液”;而牛肉更是优良的高蛋白食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营养价值丰富。牛肉的烹饪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红烧、水煮、香煎、嫩炒……样样都美味。对于广大吃货而言,牛肉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可是科学家们的一项研究,也许要动摇牛肉在吃货心中的地位了。

近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的一项研究表示:牛奶和牛血清中有一类潜在的新型病原体-BMMF(牛肉和牛奶因子)。BMMF的存在,会触发局部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的水平升高,引发基因突变,长期可能促进癌症的发生发展,特别是结直肠癌。

癌症和牛肉、牛奶是怎么扯上关系的呢?接下来,就让小编给大家一一道来。

牛奶、牛肉和癌症有什么关系

早在几年前,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就在乳制品和牛血清中发现了一种新型的感染因子,是一种环状DNA,与某些细菌质粒的序列非常相似。因其起源于牛产品,这些感染因子被命名BMMF(牛肉和牛奶因子)。

2015年,Ethel-Michele de Villiers和 Harald zur Hausen两位科学家基于流行病学的观察,在《国际癌症杂志》(IJC)的一篇文章中发表了自己的推测:牛肉、牛奶的摄入或许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生有关。但当时的证据并不能证明感染因子BMMFs和癌症发生的直接关联,他们认为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探明这种感染因子BMMFs在人类癌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机制,为预防癌症、评估风险人群以及研制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更好地提供对策。

2021年3月,关于此研究领域的最新论文“Analysis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lesions of the colon for BMMF Rep antigen expression and CD68 macrophage interactions”发表于《PNAS》期刊上,科学家们在结直肠癌患者中发现了感染因子BMMFs,并证明它能引发炎症,间接导致癌症。”

图2. BMMFs最新论文

研究人员分析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组织样本和正常人肠道的组织样本。由于BMMFs可以在人类细胞中繁殖,并产生Rep蛋白,为了检测病原体,研究人员使用了针对Rep蛋白的抗体。结果,16个结直肠癌组织样本中的15个样本都能检测到BMMFs的存在。

在进一步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后,他们更惊讶地发现,癌细胞本身并不含有Rep蛋白,但肿瘤附近的细胞,尤其处于固有层,肠粘膜下的结缔组织层的细胞中含有Rep蛋白,从这些Rep阳性细胞中,研究人员可分离出BMMF DNA,进一步证实了BMMFs和结直肠癌的联系。

图3. BMMFs REP的检测

BMMFs可诱发炎症,增加癌变风险

而且,进一步实验数据表明,BMMFs会诱发肠道组织出现慢性炎症。炎症的标志物之一是促炎性巨噬细胞的存在,而研究者发现,Rep蛋白和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的信号几乎是一致的,在患者中,肿瘤环境中7.3%的肠道细胞Rep/CD68组合信号呈阳性,而在对照组的正常肠道细胞中,这一数字仅为1.7%。

根据这些迹象,研究人员认为:BMMFs是一种间接致癌物,它可能作用于肠道黏膜细胞达数十年之久,通过诱导慢性炎症,导致活性氧水平升高,引发基因突变,间接参与癌症形成。这项研究结论支持了牛肉和牛奶的摄入与结直肠癌的发展存在因果关系,也提示我们,BMMFs的早期检测可以识别出有风险的个体,对结直肠癌早筛具有重要意义。

图4. BMMFs致癌机制总结 图4. BMMFs致癌机制总结

均衡饮食,早筛早查

吃货最关心的问题大概是:我们还能愉快地喝牛奶,吃牛肉吗?研究者们认为, BMMFs感染最有可能发生在婴儿出生断奶后到免疫系统成熟之前。成年人断奶已经来不及了,给婴儿断奶更不现实,所以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除了BMMFs,还有约20%的结直肠癌和遗传有关,同时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也会增加肠癌风险。因此我们建议:

有结直肠癌风险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筛查,有家族遗传史的更应该早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减少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的摄入,特别是经过腌制、熏制、化学防腐剂处理的肉制品。

总之一句话,早筛查、均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多运动,到癌度学习靠谱科学知识,让健康伴随你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