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写新闻】一群半百“大人”的“幼儿园情结”

5月30日上午,细雨绵绵。芜湖市育红幼儿园园长张锦绣笑容满面地站在幼儿园大门口,迎接7位特殊的客人,他们是1969年入园的同学。

50年弹指一挥间,这群如今全都年过半百的同学故地重游,用周育同学的话说,既是怀旧,更是感恩。

周育是安徽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芜湖市政协常委,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与他同行的六位幼儿园同学如今大都事业有成,他们中有运输公司老总、长航公司书记、《芜湖日报》校对,还有电信公司干部以及育红小学的老师。走进久别的幼儿园,他们一个个心潮澎湃。

“变化实在太大了,只有这棵大树是当年留下的!”彭法春同学回忆说。当年的育红幼儿园只有两排平房,如今虽然占地面积没有扩大,但却建起了四层办公和教学大楼。据张园长介绍,目前幼儿园的主体建筑是上个世纪90年代新建的,配套设施齐全。有保健室、电脑室、舞蹈房、多功能活动室等,班班有钢琴、空调、消毒柜、饮水机、盥洗室。

走进二楼的一间教室,孩子们听张园长说这群大人50年前也在这里上幼儿园,一个个显得特别好奇和兴奋,立刻在老师的指挥下表演了一场充满童话色彩的舞蹈,表达了对这群“老校友”的由衷欢迎。

姚学媚同学感慨地说:“现在孩子们的舞蹈充满了童趣,不像我们那时候跳的舞蹈革命色彩很浓,舞蹈动作不是昂首阔步就是奋勇向前,显得比较单调僵硬。”

据他们回忆,当年一学期的学费是五元,伙食费是两元,但能够进育红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家境较好。周育回忆说:“那时候冰冻街一带还有很多草房子,很多家庭的生活都比较拮据,舍不得送四五岁的孩子去上幼儿园。”彭法春记得有一年自己抓着两块钱去交伙食费,当时是冬天戴着手套,结果把两块钱弄丢了,急得他都快哭了,回家被爸妈狠狠批评了一顿,至今记忆犹新。

吴明珠同学说:“那时候学校门口的凉粉两分钱一碟,奶油冰棒5分钱一根,那是我们最爱的美味!”

张荣文同学说:“那时候我们放学后会在摊子上租小人书看,还常常去附近爬树,吃树上的槐花。”

虽然当年的生活条件无法与今天相比,但他们回忆起来,却是满满的甜蜜,成为生命中最诱人的磁场,总能唤起他们回到从前的渴望。

周育说:“育红是我们人生的启蒙学校,在那里所学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一生。”据老同学“揭发”,当年老师讲课的时候,周育特别喜欢提问,老师戏称他是“插嘴大王”,同学们也用芜湖话给他起了个“芍搭子”的绰号,这种活泼开朗的性格后来让周育在与人交往中总能表现出较高的情商。

吴明珠当年在幼儿园负责领操,也当过小主持人,这段童年经历激发了她在文艺方面的天赋,大大提高了她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她说,这种能力的培养对她以后的成长帮助很大。

张荣文说:“那时候我们中午都在幼儿园午睡,几个小朋友共钻一个被窝,彼此种下了友情的种子,以后我们大都又进了同一所小学和中学,彼此的感情越来越深厚,这种同学之情是人生最可宝贵的一笔财富,能够得到这样的财富,当然首先应该感谢我们的母校:育红幼儿园!”

前排中间劈叉的小朋友是吴明珠,中排右一为姚学媚,后排右一是周育同学, 50年过去了,他们还记得当年表演的这个舞蹈的名字叫《北京的金山上》

见2019年5月31日《大江晚报》

芜湖媒体凡夫

评天下事

写身边人

看名人景

     抒凡夫情芜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