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显赫的姓氏“耶律”居住地:有趣的佛教入辽(之一)
序说
文/王德恒
耶律,这个中国历史上显赫的姓氏,来源于它最早的居住地“世里”,世里的意思是“大山”。公元八世纪的时候,这座大山孕育出来一对男女——耶律阿保机和述律月里朵,在公元916年,他们创造了著名的“大契丹国”, “契丹”两个字的意思是天神的孩子,大契丹国的建立,开启了中国北方“天族”(天神裔族)统治时代。他们始终自己坚持着叫“大契丹国”,又称“哈刺契丹”。
在太祖之后的太宗年间,势力达到了中原的汴京,于是,为了适应汉地的民情,又称“辽国”——辽河畔诞生的国家。虽然一国两名,但由于“辽国”两字容易书写,元代修史的时候,将其称为“辽史”,影响至今。
辽国建于916年,1125年,辽第九帝天祚帝被女真金国活捉算是灭国。阿保机后代耶律大石率军西去,建立了西辽,又存在了九十多年。从耶律阿保机,到天祚帝共经历了九代。很有意思的事,北宋灭亡的时候也是九代,金朝也是九代,这就好记了。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受西班牙女王派遣,带着给“契丹皇帝”的国书,率领三艘百十来吨的帆船,从西班牙巴罗斯港扬帆出海。说明,那时的中国的名称,就是契丹。直到现在,俄语、拉丁语乃至中亚有的国家还称中国为“契丹”。
辽太祖时期的佛教
对于辽国和佛教的关系,从文物方面,人们大多从遍及与北方的辽塔来叙说佛教的繁盛。我个人认为,在佛教学说和学术价值方面,特别是佛经研究,北京云居寺的意义远大于敦煌。
云居寺以收藏14278石刻佛佛而闻名于世,而辽国时期所刻经版10082石,构成了云居寺藏经的主体部分。何况,辽代的经版还是两面刻经,其实际刻经量达到了20000多面。其它时代的收藏在石经山的九洞藏经共4196石。
即便这4196石石经也有一部分是辽代所刻——不过,这部分石经的刻制,曾经使得历史学家和佛学研究者产生过深深的困惑,直到笔者破译了其中的奥秘。
建国前的契丹,主要宗教是萨满教,但是,唐代佛教的强大影响已经波及契丹。
唐天复二年(902),契丹未建国之前,阿保机始置龙化州(西拉木伦河上流今内蒙自治区翁牛特旗以西地方)即已有开教寺的创建。又过七年(909),担任契丹部落长的阿保机夏四月,诏命左仆射韩知古在龙化州大广寺建碑,以纪功德。因为此时聚集到这里的汉人已达数万,需要一种宗教形式来聚拢人心。但是,契丹人无一人为僧,一切僧职均由汉人担任。
到916年建国,年号神册。耶律阿保机向群臣提出了一个问题。
阿保机问群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
群臣多数认为应当以佛为先。
阿保机说:“佛非中国教”。
这句话,看来平常,今日细思之,凸显万钧之力。也就是说,阿保机非常明确地将中国称为自己的国家,不是一个城市,也不是一个区域,天竺来的佛教,不该是中国——也就是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的国教!
受汉文化影响颇深的太子耶律倍回答:“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
对耶律倍的提议,阿保机予以肯定。
这条见于《辽史》卷七十二《义宗记》的记载当为今人所牢记,分量颇重。
此时儒教为第一,但阿保机并不排斥佛教,只是在次序了将儒教列于佛教之前,这位以后信仰佛教的奠定了基础。
两年后的神册三年(918)五月,阿保机又下诏建立佛寺,用以安定归顺的汉人之心。
到了太祖天显二年(927),契丹攻陷信奉佛教的女真族渤海部,迁徙当地的僧人崇文等五十人到当时都城西楼(后称上京临潢府),特建天雄寺安置他们,宣传佛教。并且有了一个新的情况,帝室成员常前往佛寺礼拜,并举行祈愿、追荐、饭僧等佛事,如此,佛教的信仰就逐渐流行于宫廷贵族之间。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握有很大权利的皇后述律平(月里朵)对此没有反对,基本是采取鼓励的态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