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股,巴菲特推荐的指数基金还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在A股,巴菲特推荐的指数基金还会是一个好选择吗?

嘉实财富  2018-02-28

导读

近日,“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发布了《致股东的信》。这位已经88岁的全球价值投资灵魂人物,在执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 Inc.)的60年期间,已经发出了53封致股东信。这些信成为世界各地的投资者追捧的“投资宝典”,人们都希望从信件中了解这位投资大咖的投资心得,来做出对未来经济和市场的预测。

今年的《致股东的信》中,广为流传的“十年赌约”,终于有了最终的结果——被动的指数投资跑赢了主动管理。那么,如果将这场“十年赌约”放在A股市场,又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呢?

“十年赌约”巴菲特大获全胜

2007年12月19日,巴菲特在Long Bets网站上发布“十年赌约”,以50万美金为赌注,指定Girls Inc. of Omaha这个慈善组织为受益人,若巴菲特赌赢则该组织可获得其赢得的全部赌金。他主张,在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的十年间,如果对业绩的衡量不包含手续费、成本和费用,则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表现将超过对冲基金的基金组合表现。

在巴菲特提出赌约之后,数千名职业投资经理人中,只有Protégé Partners的联合经理人泰德·西德斯(Ted Seides)站出来回应挑战。他选择了5只“基金中的基金”,期望能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业绩,这5只基金拥有过超过200只对冲基金的权益。

在2017年的《信》中,巴菲特详细讲述了约定的全部内容及双方在9年间的成绩。当时,几乎就已锁定胜局。而2017年正是约定的第十个年头,下面展示的是这场赌约的最终成绩单:

2017年,巴菲特选择的领航标普500指数基金大涨21.8%,而对冲基金组合中,表现最好的为18%,D基金在2017年被清算。而从赌约开始至今,十年间,标普500指数基金产生了高达125.8%的收益,表现最好的对冲基金组合累计收益则为87.7%。

毫无悬念,巴菲特在这场“十年赌约”中大获全胜。值得强调的是,这十年间股票市场表现没有什么异常。如果在2007年末就要求投资“专家”进行长期普通股收益的预测,他们的猜测很可能接近标准普尔500指数实际交付的8.5%。

其实巴菲特作为一名成功的投资大师,几乎年年都给投资人推荐指数基金,一直都在强调这些理由:

1.指数投资是分散投资;

2.指数定期调整成分股,优胜劣汰;

3.作为被动的量化投资,投资指数基金有助于大家克服人性的弱点,避免“追涨杀跌”的悲剧;

4.指数基金的费率比较低,经济实惠。

但巴菲特的推荐其实是针对美国投资者的,对于大部分时间活跃在A股市场的中国投资者,指数基金真的是最好的选择吗?

A股市场:主动投资,被动投资谁更强?

如果将巴菲特的这场赌约放在A股市场,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2008年-2017年这十年时间里,主动管理能否战胜被动投资?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主动管理型基金远远多于指数基金。根据Wind分类,除去ETF,2008年成立的被动指数型基金只有5只,10年平均收益率为-11.61%;增强型指数基金有7只,收益率好于纯被动指数型产品,10年平均收益率为9.93%。

偏股型基金经过股票型基金的转型之后,数量最多。2008年之前成立的就有173只,且平均收益率高达26.76%,完全跑赢了同期各类指数型基金;平衡混合型基金17只,平均收益率更是高达35.45%;灵活配置型基金也有17只,平均收益率为28.15%。

如果跨市场对比,仅从偏股型基金这一类上来看,就有6只基金的十年复权累计收益率为130%-187.17%,“战胜”了领航标普500指数基金同期125.8%的收益率。当然,他们是基于A股市场的投资操作,实际上具有本质区别。

这对我们A股投资者有什么启示呢?

实际上,指数型产品当年在海外起步时,发展速度也远远落后于主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昂贵的管理费能够为基金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在基金营销上也有更多话语表达。但追溯长期回报,终究是指数型基金稳定进取,表现好于主动管理型产品,也让更多的海外投资者认可了被动指数投资。

但从A股市场情况来看,作为新兴市场,历史较短、有一定波动,成熟市场的指数回报效应难以体验。因此十年的时间里,主动投资依然战胜了被动投资。但近两年市场对于价值投资的信心从来没有那么坚定过,也许是A股趋于成熟的重要转折点。

以下为文章二:

我用了20年的数据,来验证巴菲特推荐指数基金定投的理由

2017.08.29 15:19:23字数 1,560阅读 31,475

1

巴菲特这一辈子曾经无数次的说过:对于个人投资者,最好的投资方式就是指数基金定投。

所谓指数基金定投,就是不要管股市是涨是跌(因为没有能力判断,索性不判断),每个月都定期的拿出一笔钱来买基金,并且买的是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是旨在复制某个指数收益的基金。基金经理以指数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一部分或全部的某指数所包含的股票,来构建指数基金的投资组合,目的就是使这个投资组合的变动趋势与该指数相一致,以取得与指数大致相同的收益率。例如沪深300指数基金的收益和每天沪深300指数的收益基本一样。

简单的说,指数基金买的不是某一只股票,而是买的一揽子股票来跟踪对应的指数。

巴菲特这么推荐指数基金,主要是因为指数基金有以下优点:

1、没有几个基金经理长期来看业绩可以超过指数本身。所以选基金经理不如直接买指数。

2、省时省力,不用在上班的时候还盯着股票。年轻人花更多的时间努力工作,才是最有价值的投资。

3、相比其他主动管理型的基金,指数基金管理费用低廉,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管理费的高低对投资回报的影响要远大于我们的想象。

同时,定投的优点我们也说过很多遍了:

1、无需择时。基金定投不需要考虑买入时点,特别适合我国牛短熊长的市场;

2、更低的风险。通过定投,波动的风险明显小于一次性买入;下跌回撤的风险非常小,一旦市场恢复上涨,收益也高于一次性买入。

2

但是,即使“指数基金+定投”的投资优势这么大,很多人还是不会选择定投指数基金。为什么呢?

我猜可能是这么一种心理:

我的钱如果拿去买理财,最起码有个固定的收益,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如果拿去做定投,要是市场一直起不来,机会成本岂不是很大?

而且,万一市场再大跌呢?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我们认为,即使是在2007年10月份大盘在6000多点的时候开始基金定投,到2009年7月份大盘跌到3000多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总体仍然是赚的。

相信大多数人第一次看到这个说法的时候,第一感觉都会相当震惊,因为这很违反直觉:在最差的时间点入场,大盘都已经腰斩了,定投还能赚钱?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把这一过程做了复盘。从2007年10月开始,每个月花1000元买入指数基金,算算最后的收益有多少。

1、大牛市入场的定投收益

我们选用了上证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1000元,定投的时间段是2007年10月到2009年7月,以每个月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作为参照。

这段时间大盘从6000点跌倒了3000点,可谓熊的不能再熊了,绝对是最差入场时机。那么,我们定投的情况如何呢?

在这个时间段内,总共投资了22000元,共22个月;指数从5954.765最低下跌到1728.786,最后上涨到3412.062;我们定投的1000元,最后收获了27059.36元。

我们发现,定投不仅没有亏损,反而有一定的收益。

2、20年长期定投的收益

把时间段拉长,从1996年4月开始到2016年4月结束。在最近20年内,还是定投上证指数基金,每个月定投1000元。那么,在这长达241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的定投情况又如何呢?

20年的表格太长,此处不放了。

在这个时间段内,总共投资了24.1万元,共241个月;指数经历过2次规模空前的大牛市,也相应地经历过几次大的暴跌以及漫长的熊市;定投指数基金最终收益是40.07万元。在15年牛市最高点的时候,最多曾经到了接近70万。

3

这个结果让我联想到一个朋友,70后,财务总监。98年上大学开始炒股,入市近20年,金融专业出身,在大型券商工作过,经历过3轮牛熊,依然逃不过被割韭菜的命运,是典型的老股民的代表。虽然拥有CFA资质,但是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专业的人依旧在亏损。

他投资的唯一亮点,在于参与公募基金的定投。坚持了7年,从2005年到2012年,经历完整的牛熊,退出时收益率有50%左右。

他的投资心得是,鉴于中国的市场6、7年一轮牛熊,由于牛短熊长,坚持指数定投,绝大部分会买在低点,时间拉长后,亏损的概率极低。

前有巴菲特,后有老韭菜。事实告诉我们,赚钱的事情交给指数基金定投,然后好好工作去吧!

结论:在A股 指数基金目前是跑输主动型基金,但是未来也不好说。因为注册制发行,未来的生态如果跟国际接轨,那么指数型基金还是王者,综上,结合实际中国的初期资本市场:

A股:60%总资金 ·定投指数基金30%+10%增强型指数基金+20%主动型基金

国际:40%总资金·美国+欧洲+印度+越南+韩国+日本=40%总资金 国际基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