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学记‖036. 独影意识与梦的解析 2024-07-28 23:24:25 笃学记‖036. 独影意识与梦的解析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四 前五识颂 性境现量通三性,眼耳身三二地居。 遍行别境善十一,中二大八贪瞋痴。 “三境”中的第二种,为“独影境”。 “独影境”就是“独头意识”所发生的境界。“独影意识”也叫“独头意识”。称其为“独头”、“独影”,是说它不靠前面五根,比如梦的境界就叫“独影意识”。眼睛闭着,耳朵也听不到,听到就醒了,但是却能听到梦中的声音,看到梦中的景象,感受到梦里的悲欢,能感受、能喜好、能惊恐、能悲伤,这是前五识和第六意识相配合产生的“独影意识”,它有影相却没有实体,是纯粹的“想”出来的境界。有一种独影境有一点迷惑性。比如前面有一个保险柜,对于知道里面有钱的人,能知道里面有什么,但是不知道的人,看到保险柜,眼前就会浮现出很多钞票,但你并没有看见,是想象的,虽然是对的,但并不是真的看见,仍然属于“独影境”。 南师讲,独影境在三种情况之下出现:梦中出现、定中出现、精神错乱。在定中,不是观想中,不是主动的,类似于梦中的境界。第三种就是心理错乱、神经病的时候出现。南师讲过梦分五种,一种是“病梦”,生病所做的梦。一个人湿气重,就会梦到发大水,某个地方发炎,就梦到起火。第二种是“想梦”,“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三种是“思梦”,也叫“忆梦”,对某一件事情表面上说不喜欢,其实特别渴望,就会做这种梦。比如表现得很清高,但其实心里特别想发财,就会梦到钱。第四种是“曾更梦”,你所梦到的东西,都是自己所看的东西、所经历过的东西,梦不到一个自己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如果梦到了自己没有见过的东西,就是第五种“引起梦”,也就是阿赖耶识种子爆发引起的,因为阿赖耶识种子功能包括过去、现在、未来。所以,在这个境界中可以“时空穿梭”,预知未来。不仅在梦中,现实中也有这种情况。比如我们到了一个地方,有时候会发现这个地方“似曾相识”甚至很熟悉。南师当年去峨眉山闭关,看到一个小土地庙,就知道这里面怎么走,有一条小路,小路上铺满落叶……当家的和尚说,是有这条路,但是已经封起来100多年了……这属于第八阿赖耶识的种子的爆发。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生多世以来的记忆的爆发,这些记忆都储存在第八阿赖耶识之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八识田”中,就像我们把信息储存在电脑硬盘中,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把它调出来。我在上中学的时候,一次上午上课,最后一节课的时候就困了,打了一个盹儿,梦到自己回到家,妈妈做好了肉丝面。回到家,果然那个场景和梦中一模一样。这是我自己真实的体验。(公众号:潜真堂)这种触发的情形往往是在定中、在梦中,或者在某一个特殊的情景中,就像南师故地重游,就“想起来”多生以来的往事。我在梦中,“看到”了即将发生的事。为什么强调是定中而不是观想中呢,因为观想,是你用意识造作出一个境界,定中的境界是自然出现的,没有主观意识的干扰。这种境界,就是独影境,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比如在定中,有的人看到了神佛的形象,有的人有了神通,大部分其实属于独影意识的作用,但第六意识有很强的能力,但这并不是真正的神通。如果错认神通,结果往往导致所谓“走火入魔”,认贼作子,走上邪路。 有精神疾病的人,他的明了意识、分别意识坏了,被独影意识所支配。所以他们看到的事情在我们看来都是虚幻不实的。但是,我们对独影意识、独影境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到底是怎么回事,还需要进一步求证、实证。精神病中的独头意识也称“狂乱独头意识”,还有一种“散位独头意识”,既不在梦中,也不在定中,也不与前五识同缘外境,而是平常情形下,散乱心起,在意念游走中,上下古今,恩怨情仇,胡思乱想。这在佛教中叫做“打妄想”,多属比量或非量。还有一种说法,把独影境分成两种,一种是“有质独影”,比如在科学上推理看不见的电子、原子、量子等运动规律,你“想”的时候虽然是“独影境”,但所想的东西却是真实的,所以叫“有质独影”;另一种就是“无质独影”,比如看了电视,看了神话故事,引发做梦的胡乱联想,大多属于“无质独影”。但这个不好判断,我们日常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并不一定就不存在,也许是在梦中看到了它的曲折的“影像”。所以,梦中的意识,或者定中的一些景象,虽然看来很虚幻,也有把它们归类为带质境的。侧重点不同,分析归类可能就不同。我们学习了解,倒不一定非要有一个确切无疑的答案。 赞 (0) 相关推荐 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神通 文超良 公众号:ww72ju 风水.佛学专业平台,关注我的人,一天比一天顺利! 近年,佛学界有个很怪的现象,就是一些人一见别人在谈论或讨论神通,就会说,佛在多个经典中早就说明,不能执着于神通,不能追求 ... 慧而不用,慧而少用 神通与法术不是一个东西,功德大心大境界也就大了.境界大了,神通就强了,知道的事就多了.所以,大家千万别混淆了. 修行者的神通达到一定境界时,都是用在正的方面,如救灾.度众生等.有点神通,如果用得不得当 ... 《世界哲学源流史》中国隋唐时期哲学之三:法相宗哲学 中国隋唐时期哲学之三:法相宗哲学 法相宗主旨在于分析法相而阐扬" 唯识真性" 的义理,故称法相宗.唯识宗.法相唯识宗.创宗者唐代玄奘(602-664 年).窥基(632-682 年 ... 笃学记‖052. 动身发语独为最 笃学记|052. 动身发语独为最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为 ... 笃学记‖060. 如来现起他受用 笃学记|060. 如来现起他受用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八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笃学记‖064. 渊深七浪境为风 笃学记|064. 渊深七浪境为风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三十二 第八识颂 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 ... 笃学记‖066. 普照十方尘刹中 笃学记|066. 普照十方尘刹中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三十四 第八识颂 性惟无覆五遍行,界地随他业力生. 二乘不了因迷执,由此能兴论主诤. 浩浩三藏不可穷,渊深七浪境为风. 受熏持种根 ... 笃学记‖057. 恒审思量我相随 笃学记|057. 恒审思量我相随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五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笃学记‖056. 八大遍行别境慧 笃学记|056. 八大遍行别境慧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四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笃学记‖055. 随缘执我量为非 笃学记|055. 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三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笃学记‖054. 带质有覆通情本 笃学记|054. 带质有覆通情本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二 第七识颂 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 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 恒审思量我相随,有情日夜镇昏迷. 四惑八大相 ... 笃学记‖053. 观察圆明照大千 笃学记|053. 观察圆明照大千 --<八识规矩颂>学记之二十二 第六识颂 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 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 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 动身发语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