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建湖北院向着绿色低碳方向转型
来源:中国电力报
向着绿色转型的电网建设新模式
中国电建湖北院在220千伏项目中的数字化应用实践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通讯员 李施璇 报道 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能源行业各环节都在着手适合自身的碳中和、碳达峰解决方案。7月6日,中国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辛保安在B20工作组主席会议上表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是关键,电网环节承担着重要责任,坚强的电网将清洁能源输送到每个需要的地方。
如今,电网建设过程中的节能减耗、工期管控、环境保护等环节,正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变得更加有序高效。原本“灰色”的工程建设也向着绿色低碳进行着转型。
深山中的绿色施工实践
相比备受关注的±800千伏、±1000千伏等特高压项目,220千伏电网工程更像是深入终端的细小血管,承接着上游输电、下游用电的主要责任。确保一个地区网架结构的有效提升,建设足够数量的220千伏变电站尤为重要。庞大的建设体量,如何在施工进度和绿色低碳之中权衡,成为了一项新的课题。
在湖北省恩施建始县,山地多高木,其中不乏珍稀物种。由中国电建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北院)主持项目设计的恩施建始县220千伏新建变电站工程正在这片山林中进行施工。面对普遍存在于山区中的典型环境,湖北院凭借丰富的数字化运用经验,创新采用全流程的航测技术,结合MapMatrix软件对测区进行立体测图,在施工区域添加植被情况标识,减少对山区植被的破坏,同时利用数字化软件对物料进出、堆放进行模拟,规划出最为合理的设置位置及路径,提升了工程整体进度,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综合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绿色施工,湖北院再次走在了最前端。
走在数字化创新前沿
何以解忧,唯有创新,首创在湖北院早已司空见惯。早在2019年5月30日,国家电网首批三维试点工程之一:汨罗西220kV变电站正式投运,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变电站建设历史上,首个全过程采用三维设计并顺利投运的变电站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该站的投运将大大改善汨罗地区电网结构,提升周边15万用户的生活质量。
承接项目设计时正值国网公司开展三维设计标准制定期间,湖北院深度参与国网三维设计标准的制定,定义了三维设计的范围和深度,模型制作的颗粒度和属性。作为项目主设人张科奇对此深有感触:“汨罗西220kV工程既然是首个,就要把规矩立稳,设计过程中更要严格执行。”
制定的诸多规范中,绿色高效施工也包含其中,湖北院采用Bentley软件解决方案,将项目中的问题逐一分解解决,深度使用Synchro 4D技术进行三维协同化设计,解决施工场地排布及道路安排,减少植被破坏,节约了相关费用;同时进行数字化平台管理,利用数字孪生将建设期有效缩短。从汨罗西开始,湖北院参与的220千伏变电站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化设计、模块化施工、智慧化管理,项目的成功投运,使数字化技术运用实效得以彰显。
数字化公司开启新起点
多年积累,从工程设计走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湖北院,将数字化转型深化到更高层面。2021年,湖北院数字化公司正式成立,着力提升数字化在工程各个方面的应用力度,同时不断创造新的增长点。引入基建现场工程进度智能化采集,在后疫情时刻的当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数字化为工程建设带来的便捷正在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也在改变传统的设计施工观念。走在国网数字化改革最前沿的湖北院荣获2020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杰出成就奖,未来也有望继续走在科技创新提质增效的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