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诙谐:浑沌之死

庄语村言,靠近一点看庄子:内篇第七 应帝王       

齧缺请教老师王倪,四次题问四次都答不知。齧缺因此欢喜雀跃,去告诉蒲衣子。

蒲衣子说:“那你现在知道了吗?有虞氏大舜比不上泰氏伏羲。有虞氏,他还藏着仁义去笼络人心;虽然得到人心,但未免还是人为。泰氏,睡卧时安闲自在,清醒时逍遥自得;一任人叫马也好,一任人叫牛也好;思想朴实无伪,道德纯真如一,已没有人为的痕迹。”

肩吾见楚狂接舆,狂接舆说:“日中始那老儿怎么对你说的?”

肩吾答道:“他说:国君根据自己的想法来制定法规制度,人民谁敢不听从归化。”

狂接舆说:“这是欺德诳世。这样去治理国家,犹如海中挖河、蚊虫负山,怎么能成!不从内修而从外治能成吗?圣人之治,顺应人的本性,端正人的行为,确实能让人按照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罢了。森林中的小鸟,知道高飞来躲避网罗弓箭;神坛下的老鼠,知道洞藏去躲避烟熏挖掘。这两种小东西真的无知吗!”

天根大帝巡游殷山之南,行至蓼水之滨,恰遇殷山大隐无名人,赶紧上前求教:“请问先生治理天下之道。”

无名人说:“走开!你这鄙人!为什么问我这种不愉快的事!我方将与造物者塑造新人,厌倦了俗世的纷扰,且还将乘清虚之鸟,飞至六极之外,遨游于无何有之乡,广漠之野。你又何用治天下来这类事来扰乱我心?”

天根不舍,仍复问。

无名人说:“你游心无为于恬淡之境,调合气息于广漠之野,随顺万物自然变化之理,不容一丝一毫私心杂念,那天下就大治了。”

阳子居见老聃,说:“有人如此:思维敏捷,刚猛有力;洞察秋毫,明辨是非;好学不倦,专心求道。这样的人,可比明王圣人吗?”

老聃说:“在圣人眼中,他们还只是聪明能干善于做事的人,还要常常费心劳累,担惊受怕。你看虎豹因为自身美丽的皮毛而遭到猎人的捕杀;猕猴因善于跳跃、猎犬因善于捕猎而招致绳索的束缚。仅仅聪明能干,可比明王圣人吗?”

阳子居忽然改容道:“敢问明王之治?”

老聃说:“明王之治是这样的:功盖天下不自以为是而归功于己,恩泽万物百姓不以此为依赖而作为靠山;功德无量而无人称颂赞扬,万物欣然而自我茁壮生长;明王,将自己立于不测之地,游于无何有之乡,无为而治。”

郑国有位神巫叫季咸,见人相面便能预知其生死存亡,祸福寿夭,时间精准到某年某月某旬日,非常灵验。郑国人见到他,都避开他而走,不愿意靠近。列子见到他则为之折服心醉,归来后,告诉壶子,说:“开始我以为夫子之道已经到顶,现在有更高深的来了。”

壶子说:“我教授给你的只是些皮毛,还未及其实,你已得道了吗?众雌有了,无雄,哪来的受精卵!你用这些道之皮毛与世道论短长,必然暴露自己,所以让人看了个底朝天。你尝试让他来见我。”

隔日,列子带神巫来见壶子。神巫出来后对列子说:“嗨!你的先生要死了,活不了啦!就在半月之内!我见其神异病怪,面如湿灰。”

列子进屋,涕泪沾襟地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出大地伏藏阴寒之极的地象,空寂之心茫茫然不动不止,恐怕他见到我沉寂了的心吧。你尝试让他再来见我。”

隔日,又带神巫来见壶子。神巫出来后对列子说:“幸运啊,你的先生幸亏遇到我!已经有了好转的迹象,全然有生了!我让他死寂的心开始渐渐恢复生机。”

列子进屋,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出天地间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天象,名实不入于心,真气从脚后跟上升渐渐运行至全身,恐怕他见到我苏醒了的心吧。你尝试让他再来见我。”

隔日,又带神巫来见壶子。神巫出来后对列子说:“你的先生心神不定,我不能再相了。等他心神定下来后,我再来相。”

列子进屋,告诉壶子。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出天地阴阳变化中的气象,阴阳二气半动半静之时,恐怕他见到我的心在变化过程中,一会是鲸鲵盘桓的深渊,一会是止水凝聚的深渊,一会是流水回旋的深渊。深渊之象共有九种,我刚刚显示出三种。你尝试让他再来见我。”

隔日,又带神巫来见壶子。神巫尚未站定,就惊慌失措地逃走了。

壶子说:“追上他!”

列子赶紧出门去追。追之不及,回来告诉壶子:“一溜烟就不见了,已跑了,我没有追上他。”

壶子说:“刚才我向他显示出始终不离我本来面目的心象,我与他随意周旋,他看不清我的真面目,只见我的心如茅草随风而动,如水流翻波荡漾,所以就逃走了。”

于是,列子进行了深刻反省,自以为从来不曾拜师学习。返回家中,三年不出门。他帮助妻子烧火做饭,喂猪就像喂人吃饭,于事不分亲疏,一视同仁,过去的雕琢粉饰、虚情假意都消失不见了,返回了本心的质朴与纯真。他如同大地一般无情而独以形骸立世,在纷纷扰扰的人世间固守其本真,并终生不渝。

不要做名誉的仆人,不要做谋略的锦囊,不要做俗事的主人,不要做才智的奴隶。

与无穷同体,而游心于无迹;尽其天赋,力所能及而不自以为得,虚心而已。

至人用心,心如明镜,去者不留,来者不迎,洞见万象而无私藏,所以能战胜物质欲望而不为外物所伤。

南海之帝名为儵,北海之帝名为忽,中央之帝名为浑沌。

儵与忽常常在浑沌处相遇,浑沌对他们非常好。一天,儵与忽商量回报浑沌的厚德,说:“人都有七窍用来视听、呼吸、吃饭,唯独浑沌大帝没有,我们尝试帮他开窍吧。”于是,每天凿开一窍,七天后,浑沌死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