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纯)叙永普市土陶罐与明代状元杨升庵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杨升庵与永宁土陶罐
文/孙纯
叙永,古城永宁,地处川南要塞,锁钥滇黔,素有“川南门户”“三省通衢”“鸡鸣三省”之誉称,历代文人墨客或驻跸、或旅游、或谪戍途经此地,无不感叹其山川之壮美,乡邻之热情,历史之厚重,与叙永演绎一幕幕情深义重的精彩大戏。明代第一才子、状元杨升庵谪戍云南永昌期间,多次途径叙永,与叙永茶、叙永陶罐结下了延绵今天的不解之缘。
俗话说,“云雾深山出好茶”。说到这茶,大家都知道叙永红岩山所产之茶在明清时代就是贡茶,远送京都,供皇帝和后妃们享用。殊不知叙永民间还有一款“状元茶”,深藏在盐马古道西路的普市古驿站,只不过不为人知罢了。
这事要从杨状元“议大礼”(嘉靖三年1524年)得罪世宗皇帝,在朝堂被当庭责杖打屁股、流放充军云南永昌卫说起,时年杨状元三十七岁。在以后人生(1524年一1559年)长达三十五年谪戍生涯中,他多次往返回蜀至家乡四川新都,途经川黔西路古道永宁普市古驿站,留下众多传奇故事。
此事发生在嘉靖五年丙戊(1526年)六月,杨状元在云南贬所闻石斋公寝疾,心急火燎匹马间道返回乡,此载于《杨文忠公年谱》。由于他贪赶路程,入川到达唐设羁縻蔺州、明设千户所的普市驿站时天色巳晚,他敲开场头一孔姓人家借宿。这孔姓人家乃孔子谪传孙(现巳传至笫380代),早年由山东迁徙来到此间,为人诚恳善良。对前来借宿的这位不速之客十分热情,燃起灶膛之火烧水、泡茶、做饭,以解旅途人之饥渴疲乏。
茶香袅袅,情意浓浓。农家米饭,瓜豆醮着胡辣椒。杨状元在孔姓农户家吃得美滋美味,舒服极了!饭饱茶足之后,杨状元打开话匣子与主人攀谈起来。当他得知此主人是迁涉至此的孔子后裔后,肃然起敬,攀谈兴致更高了。而孔姓主人,在知晓眼前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当朝笫一大才子杨慎状元时,也由衷地感到惊喜和敬佩。他们聊得很投缘,从民间习俗聊到官场黑暗,从当地人的生活聊到物产物产。
杨状元惬意地品着热腾腾的香茶,一边喝一边问此茶叫什么名字,怎会这么清香?孔姓主人笑答:“无名,乃当地所产之茶,清明前采摘回家,刹青揉制装入罐中,待客泡茶用。”说完抱出一个不大的土陶罐子,这个土陶罐子高约八寸,颜色土红暗色,锥状形,中间大肚,两头细小,整体形貌不扬。主人揭开罐口木盖子,一股茶香味儿扑鼻而来。杨状元闻闻,好清香啊!他禁不住伸手入罐,抓出少许摊在手心之上细瞧,又放到鼻前诱闻,连夸“好茶!好茶!”
兴奋致极的他如见至宝一样高兴,然后抱起土罐罐左右瞧看。主人见杨状元对这装茶罐也有这么浓的兴致,马上接口介绍说:“这是本土天池场所产陶土做胚,天池民窑烧炼的土陶罐,供当地人装东西用的。”杨状元听后评说道:“窑技虽比官窑差些,但陶土很优质,用之装茶叶恰好。既可密闭不失火,还能保鲜透气,非常实用。”主人听后连连点头,说:“就是这样的,我家每年采摘明前茶都装入此土陶罐中,一直吃至明年清明节新茶出来,它的青茶味都不会变,一直保持着采摘揉制的这份清香哩!” 杨状元兴奋地应道:“这是土陶罐的功劳,茶叶装罐中保管,一定不失其香。”
宾主就这样一直兴奋地聊着,直至深夜才兴犹未尽分手去睡觉。躺在干谷草铺垫的木床上,杨状元心中还回味着那香茶和装茶的陶罐。他觉得这茶叶品质特别好,不愧为云雾深山培植的好茶品。他打算明晨走时向主人要上一些路上吃,同时也让亲友们尝尝这普市茶。而孔姓主人回屋睡后也很兴奋,他为自己有缘结识大才子杨慎而感到高兴,也为大才子品赞他家茶地之茶而兴奋。心中打算将罐中茶取出一些送给杨状元,并邀他去自家茶山上看看,指点指点栽培。特别还有那几株老茶树,要请教杨状元认认是何茶树?
笫二天晨早,主人便早起升火做饭,也是四时农家瓜果蔬菜而巳,只不过增加了一道珍藏不舍得吃的腊肉,也弄了些干包谷粉蒸成粑粑,当作干粮让杨状元带着路上吃,也没忘从土陶罐中抓出一些他赞不绝口的普市茶(后被乡民呼之“状元茶”)相送。临行依依,主人顺道带杨状元参观了自家的茶山 (离此不远) ,讨教了一些关于种茶的知识,对那几株老茶树,杨状元特别感兴趣,说是好品种,要好好管理培植。而后主人相送出好远才依依惜别,相约来年再到普市品茶。
杨状元归心似箭离开普市,日夜兼程,十九日回到老家。石斋公一见非常喜悦,病疾缓解而愈。普占孔家,则因接待了这位大文豪引起乡民仰慕,对杨状元在他家所喝所赞之茶与装茶的土陶罐,则十分倾心,纷纷前来询问和讨要杨状元喝过的茶叶,回家泡茶给家里小孩子喝,于是普占、普底形成了孩子周岁“抓䰗”、上学“开笔礼”给小孩子喝本土“状元茶”的民风习俗。
说是杨状元多次经过普市文笔峰虽有好风水,但也要喝 “状元茶”才能相辅相成,读书读得成大器。这个说法有无道理且先不论,只说由此普市形成读书文风,户户家家重读书、种茶、制茶。说来也怪,普市弟子读书成大器者颇多,
沿袭至今,考入大学孩子不光多,而且是高分就读重点大学。连当地村民,吟诗作联赋的喜好者也数众,且都能出口成章有一定质量,能在书报刊上发表出来,在传统诗联大赛中夺魁。这等风光,作为地方纯粹的农民,有此成效在全省、全国恐怕都再难觅笫二。能存此文风和有此成效的农村,有此等之农民数众者,恐也不多见。由此,我们不得不由衷感谢:是杨状元多次过普市带耒浓郁文风,遗下福祉,惠泽子孙后代。
孔家这个装茶的土陶罐,这片茶山和这几株老茶树,在当地成了一宝。孔家人年年采摘明前茶揉制装入这土陶罐中,期待杨状元来时品赏,也送赠上门“讨要”“状元茶”的普占、占底乡邻。年年如此,岁岁如此,代代如此!这土陶罐和“状元茶”成了当地村民们的“宝贝”,孔家人也乐意做此等有益促进文化发展的好事情,他家的茶山年年打理得茶青绿翠,每年清明采摘的茶叶都精心揉炒制作,高高兴兴装入土陶罐内,然后散发给上门求讨“状元茶”的乡亲,给孩子作为“开笔启蒙”香茶给小孩子喝。
普市的农户们也珍惜天时、地理、环境和上天赋与的好条件,把片片茶山打理得翠绿兴旺,不辜负“云雾深山出好茶”的这段说辞,把当地 “状元茶”发展得有模有样,现在还培植出了“七彩茶园”,比前有了更多品种和更好的茶。品茶种茶的民风习俗也传承得风生水起。
如果现在来到五百多年前盐马西路川黔古道的普市古驿站,你一定会感受这里的农家仍然承继着古风纯朴善良,承继着重文化、重种茶喝茶的好习俗。
面对千年普市古驿站众多古迹、古物、古遗址、古遗存,你会觉得回到了远古时代,回到了杨状元过普市那个年代!虽然现在普市城廓已无,官衙不再,众多辉煌庙宇也无存,多民族交易场所也淡去,那个骡欢马叫并不冷清的古驿站普市巳再难寻找。但这里的乡风民俗未变,杨状元带来的文风、茶风未变。其古迹、古址、古碑仍能见证当年这里的热闹和辉煌,杨状元赞不绝口的“状元茶”仍在当地发展兴盛。当年杨状元走过的茶山还在,陶罐还在,古道还在!
这些,巳经足够我们去回味、找寻、感受、感慨了。杨状元、土陶罐的故事永远流传,普市“状元茶”永远流传!香润着这片盐马古道上曾经的重要驿站,香润着这片深山中杨状元多次行走留下故事的地方。历史普市,挖不完的历史,说不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