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宁记忆||(孙元蓉)夜郎古国、羁縻蔺州与叙永古城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永宁古城,悠久历史写春秋
文/孙元蓉
叙永古城(旧称永宁),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筑东、西两城,迄今已逾六百年。
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古朴、大气,规模洋洋大观,气势恢弘。城垣以规则条形丹霞石砌成,有金汤之固称。一条发源乌蒙山麓的清水河永宁河穿城而过,把古城分为东西两城。河上建蓬莱、永和二桥,把东西两城紧紧相连。明杨升庵状元过此题联:“一水跨云虹,洞洞重门司锁钥,两城连地轴,双双环壁拱金汤。”形象写出双石拱桥雄奇壮观,在川南及滇黔名声响亮。古叙永八景中“双桥映月”即推此景。其街道路面,为石板铺就,民宅、街房以木架“穿逗式”镶木板壁,为川南民居建筑结构风格修建。现在东城东外街仍保存有明清代风貌建筑一条街。
古时永宁河水上运输发达,乌篷船往来河上运输物资,带来永宁一度商贾云集和经济活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叙永古城内寺庙、会馆、宗祠、禅院、殿堂等遍布。近代诗人朱自清1941年经敘永暂住,给朋友的信中对古城作了勾勒。“叙永是个边城,永宁河曲折从城中流过,蜿蜒多姿态。河上有上下两桥,站在桥上看,似乎颇旷远,而山高水深,更有一种幽味”。
古叙永原属夜郎国辖地,生活着多个民族。公元前四、五千年新石器时期,百濮先民即在这片土地上耕作,夏商周以来,逐步形成了村寨集市。秦汉各部族附入夜郎国及犍为郡版图。至宋时为羁縻蔺州与罗氏鬼国辖地。元初置西南番总管府,后设永宁路。明洪武年间设永宁宣抚司及永宁、赤水、普市诸卫所,筑东、西土城。明洪武十三年,修筑石城。清初设直隶厅辖永宁县,清末改厅为州,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置叙永县至今,是一座具有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
叙永人杰地灵,物产丰饶。是熊文灿、奢崇明、奢香、徐访古、张真如、黄方、赵铁桥、杨维、黄季陆、傅钟、陆更夫、李盘谷、岳钟灵等众多历史名人的故乡,有杨升庵、朱孝纯、万慎、杨沧白、熊先武、黄复生、向仙乔、蔡松坡、朱自清、吴晗、陈明仁等一大批仁人志士、杰出文人因迁谪、守邦、兴教育、举革命到此寓居,明代状元杨慎也多次途经这里,留下60余首(篇)不朽诗文。
居于这片土地的彝族首领奢崇明在此举旗反明自称大梁王,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多次在这里激战,辛亥革命先驱杨沧白、黄方等革命志士在此策划“永宁首义”,蔡锷将军在此设立指挥部指挥护国军讨袁,留下松坡楼传奇。西南联合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抗战时在此设立分校,培养中华精英;抗日名将领陈明仁将军在此驻防,红岩山留下“填海补天”豪情勒石;中央红军四渡赤水转战这片土地,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长征精神……
1991年,叙永被列入了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永宁新城拔地而起,常住人口猛增到10多万人。随着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扩展,旧城区的改造与新城区的建设,过去许多老街巷及老城区老地名随之消失,有的古老建筑庙宇、道观、殿堂、院落、古城垣、古桥、古塔、古亭、古民居等已经拆建或湮灭,但众多仁人志士、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留下的动人故事、诗词歌赋、雪泥鸿爪、以及值得弘扬发掘的历史文化和多民族文化,都让这座小城熠熠生辉。
伴着时间推移,人们对叙永这些老城区中的老街巷、老地名仍然深深地眷恋。无论怎样斗转星移、人事更替,古老城区的这些老街巷及古老城区叙永的这些老地名,仍勾起叙永一代代人的记忆,并把一代代叙永小城故事传扬,一代代叙永老街巷故事传扬。
原创首发投稿作者,敬请扫码二维码关注采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