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支派金家功夫 张义尚

金家功夫是由金一望先师(金道人)在川东万县地区的梁平县留传下来的一种功夫。 金道人在梁平,一直当作神话人物传下来。据说他平时行踪隐秘,很少和人交往。金道人原籍是蒙古方面的人,拳谱上只记载他是六月二十四日午时生,作为纪念他的月日,但生平为何?没有记载。他在梁平逗留的时间,从传代推算起来,大约是距今一百二十年前后。

他为什么到四川来?相传是因师兄弟间的不和而逃来的。据我揣想, 他很可能是参加太平天国反清运动失败之后,不敢回原籍, 跑到四川避难的。

他在梁平,前后一共传了八个徒弟,但除李少侯外,其余的都没有传人。

金家功夫的特殊风格

金家功夫和其他拳种最大的区别,是反对打桩、插沙等借助外物为道具的蛮练。其次是练功的时间和量不能过度,绝对禁止苦练, 把人搞得精疲力尽。要顺乎自然,始终保持神经清明,精力充沛,每个单式动作的锻炼,有左即有右,左右各一动为一数,每动不得超过十数。

我曾总结金家功夫的特殊风格为两个秘密,五个特点,今略释如下:

两个秘密

第一为开合劲气功。 它只有一开一合两个动作,但内容深密,既是吐纳法,同时又把全身的头、肩、时、手、臀、膝、足各种打法完全包含在内,这是比形意拳更为超胜的地方。它是否因金一望是道人,把道家玄门的炼气方法和姬家武术动作融合而成,不得而知。

第二为操劲五次第。小金家练法, 都是单个式子的反复操作,由浅入深。第一个阶段为疲劲:是指初学入门,经老师示范,一步趋,但身手不协调,气浮不沉,两脚无根的境界。第二阶段为抖松劲: 是指经过老师不断纠正,手眼身步渐渐协调,全身渐渐松开,气自下沉两足渐渐稳实而落地有自然沉重的响声时。第三阶段 为急劲:是指身手更进一步协调,动作活泼,速度也自然增加之时。第四阶段为灵急劲:是指动作速度更进一步增加,全身精神意志的灵敏程度也相应增加之时。第五阶段为快利沾连随合劲:此时动作更快速利落,脑子里的灵敏程度如明镜无尘,高悬空 中,无物能逃其鉴照。动作中具有莫可计数之可变性,能与人不即不离,或攻或守,丝丝入壳,恰到好处之时。

以上五个劲次,从头到尾都要全身松柔,不使拙力,要以神驭气,以气催形,以心神灵明为主,以气血形质为辅,这同形意拳的先练明劲再转暗劲化劲不同。

五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打人如走路: 一切拳种,都有一定的姿态,使人一望而知他是经过某种训练的。惟有金家功夫的脚步动作,与平常走路一样,既自然,又灵便,一点不露形迹。

第二个特点是打人不现形:因为金家功夫的动作本身,即具有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之巧,每一个手法都是这样,所以使人挨打过后也不知道是怎样被打的。

第三个特点是逢人须夺位: 金家功夫与人对敌时,仿佛对方就是一块活磁石,自己则是一个铁铸的人。自己总是很自然地紧紧直逼对方,利用物理学二物不能同时亚存于一点的原理,直接夺取对方的位置,取而代之,使他无有立足之地。

第四个特点是两手不空回: 按与人角斗之时,敌如攻我,最普通的办法,是遮架或避过对方的攻击,再向对方还击;其次,是招架与还击同时并行,连守连攻,连攻连守,但空间上仍有攻守的分别,不过攻守同在一个时间而已;其三,一出手便是攻击,以攻为守,无须另行防守,而防守已寓于攻击之中,一击不中,二击、三击、四击以至无穷击俱因势而生,绝没有把手收回来再出去的笨办法。这最后一法,便是金家功夫的打法。

第五个特点是奇穷变化、变化无穷:当金家功夫一出手,绝不意味着孤注一掷,而是同时寓有无数可变之势紧跟着,除非敌人已经溃灭,这个态势一点不能放松。

这五个特点,必须在理论上能够彻底明白,知道它的重要性,业在实践上完全能够熟练地掌握运用,才可算是真正金家功夫的传宗接代人。

金家功夫与形意拳

金家功夫与形意拳是同源异流。学金家功夫的人不知道,北方学形意拳的人更不知道。这个渊源,是我学金家功夫后,再与学形意拳的人接触并看到了形意拳谱才知道的。

证据在哪里呢?

第一、形意拳是由山西姬隆丰传出的,金家世代相传,也说金家功夫原是姬家功夫,是由金道人向山东姬家学来的。考山东业无姬家传拳的事,山西说成山东,显是年久讹传所致。

第二、姬隆丰后的重要传人,山西有戴龙邦,河南有马学礼。周师传金家功夫时说,金道人向姬家学拳,是同马龙、马虎弟兄一道的。马龙马虎同马学礼、截龙邦蛛丝马迹,明显可见。以此可以推想金道人与马学礼戴龙邦是同时代的人,也很可 能还是师兄弟。 西击宋街谷

第三、形意拳传到河南的马学礼一支,叫心意六合拳。金家功夫拳谱明明标上“心意六合第一家金家功夫”。

第四、从年代上考查,形意、心意和金家的初期,都是距今约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年前的时代,三家的后学到现在,也都是在七、八、九、十代之间。

第五、两家拳谱上,都有七拳、十二形、四把捶、倒打紫金关、玉门单清,遇敌好似火烧身等说法和词句,不是同一来源,哪有这样巧合呢? !

第六、河南心意六合的四把捶、是一个八九手的简短套路,金家功夫的四把捶,也一共只有九个动作。

第七、两家的身法、步法,几乎完全相同,其锻炼方法,以单式动作为主,不大重视套路,两家都同。

金家功夫和形意拳的不同处:

第一、是金家功夫有开合劲气功作为整个功法的枢纽,形意心意里面没有。

第二、金家练功的五次第,始终强调用意,讲灵巧,是一贯相承的,特别反对明劲的做法;形意练劲,分明劲、暗劲、化劲三个次第,明劲是刚劲,暗劲化劲属柔劲,是先刚后柔,与金家的由纯柔而刚不同。

第三、形意心意的六合,是外三合、内三合共为六合;金家功夫的六合,则是外内各有六合。

第四、心意十形,形意十二形,都是仿不同动物的小套路:金家功夫的十二形,实际都是开合劲的注脚,一开合之中有十二形,十二形不出一开合。

第五、形意七拳,各有歌诀,但实际锻炼时,仍以拳为主,金家功夫则专门在七拳上做文章,由于诸师的嗜好领会不同,有以把和拿法为主的,有以膀子(即肩峰,但不拘于肩的部位,是连整个上臂在内的)为主的,有以气功头峰为主的,有以肘法为主的,有以足击为主的,也都各有千秋。

第六、形意拳多偏重功力深厚;金家功夫则更强调变化莫测以制人。

综上金家形意既有许多不同,我为什么断定是同出一源呢?因为以上的不同,仅仅是功夫内容风格上的差异,这在各个派别中都是有的,即就八卦掌说,同是董海川传出的八母掌,程延华、尹福、梁振普三人的动作,都有明显的差异,何况金家形意到现在已经历了一百年以上呢! 金家功夫,外表上虽不受看,然朴质无华,别具一种风格,有它的精深内含。你若真正掌握了它,在强健身心与自卫御侮两方面,都有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之妙。但我从来不愿传人,因它的技击性太强,若武德不好或青年气盛,很容易动手伤人,同时它的内容比较深奥细致,也不是一般心性浮躁、浅尝辄止的人可能学好。鉴于目前知道金家功夫的人很少,间有关于金家功夫的报道,也存在着错误,为了不负历代祖师留传这一功夫的苦心,故乐于写此简介,请同志们指正!

(0)

相关推荐

  • 功夫志 | 心意拳开山祖姬龙峰

    心意拳,又名心意六合拳,形意拳,创始于明末清初,相传是山西蒲州尊村人姬龙峰(姬际可,有的拳谱上称姬隆风.约公元1600年--1680年)在少林寺居住期间,见两鵝相斗,遂悟其理,结合明代时盛行于少林寺的 ...

  • 形意拳的发展和演变

    形意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形意拳也叫"心意拳","行意拳","六合拳",至今一些地区仍称为" ...

  • 百家拳系列 | 形意拳支派金家功夫 张义尚

    金家功夫是由金一望先师(金道人)在川东万县地区的梁平县留传下来的一种功夫.金道人在梁平,一直当作神话人物传下来.据说他平时行踪隐秘,很少和人交往.金道人原籍是蒙古方面的人,拳谱上只记载他是六月二十四日 ...

  • 附录张义尚老先生秘传金家功夫之开合劲气功

    此家之功,最为简切,然内容精深,含义无穷,运用之妙,无有更逾于此者,其中以 开合劲为最主要.     开合劲气功练法:先两足如立正式站立,但须全身软柔自然,切忌挺劲,心中万念放下,无思无虑,视听任之, ...

  • 张义尚《真传易筋经》全本(含金家开合劲气功)

    张义尚《真传易筋经》全本(含金家开合劲气功)

  • 修道必读:“丹道大家”张义尚评判各家丹道的优虐

    中国道家学说如<老子>.<庄子>主要是阐述哲理,而<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吕祖全书>.<三丰全集> ...

  • 胎息经注释(作者:张义尚)(

    胎息经 胎从伏气中结,气从有胎中息. 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 知神气,可以长生. 故守虚无,以养神气. 神行即气行,神住即气住. 若欲长生,神气相注.

  • 蜀派心意六合拳——金家功夫(陈代明)

    金 家 功 夫 陈代明 金家功夫,又名蜀派心意六合拳.是指在四川.重庆等广大地区延续.传承.发展起来的一支心意六合拳支脉,俗称金家功夫.该拳派起源于清代四川梁坪(古称梁山),由金一旺先生(道士)早年在 ...

  • 蜀东金家功夫传人高英先生

    高英.敬源老师,蜀东垫江县人,一九一三年农历冬月初九日生.幼年多病,到了十三四岁,身体犹未发育,辗转经人介绍,得到了金家功夫第四代传人文焕章先生之真传,获转换形质颅骨垒起之奇验.曾任前民中央八十七师驻 ...

  • 山城太极拳隐者张义尚

    张义尚先生(1910年--2000年),四川忠县人,家境富庶,别名虚一,号悟通居士,莹阳子.晚年号惜阴居士.知非子.张义尚早年学龙门派道法,兼学金家功夫.1933年张义尚就读上海复旦大学高中部时,学校 ...

  • 张义尚的《观师诀》

    张义尚先生在其著作<武功薪传>中,有一篇文章<观师诀>,折射出那个时代学艺的方式与方法,反映出当时学艺之难. 摘录其中一些句.段,如下: 观师诀,旧称"观师默相&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