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思中国之“天下”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已经在舞台上了,就不能不说话。

01

在全球化背景下,讨论一个重要的“天下”话题。

当今世界的全球化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事实,虽然全球化正在解构还是加强民族/国家体系依然是一个非常暧昧的问题。

但是,在今天,任何一个地方的本地问题都联系着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任何一个地方的生活都联系着其他地方的生活。

跨国公司、全球市场、网络、知识推广、文化交流、跨国贸易等,地球虽然还没有变成“地球村”,世界却早已充分连接和联动。

今天世界的各种问题都形成了一个越来越强烈的需求,那就是:一个世界经济政治制度和价值,一个国家尺度以上的视界,一个全方位意义的世界(天下)概念。

讲到这里,或许大家会冒出一个名词:联合国。

确实,联合国作为一个国际组织,其宗旨是:

维持世界各地和平;发展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帮助各国共同努力,改善贫困人民的生活,战胜饥饿、疾病和扫除文盲,并鼓励尊重彼此的权利和自由;成为协调各国行动,实现上述目标的中心。

它是一个试图解决国际问题而保证世界和平与秩序的世界性组织,但是它只是通过“合”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处理具体事务的世界中心机构。

作为一个以假想各国权利平等为基础而建立的联合组织,它关心的国际性依然基于调和国与国之间矛盾,而非世界性的天下制度或者说世界政治经济制度。

联合国是一个世界性组织而非世界性制度,它是各国利益的一个谈判场所,所以联合国模式不但没有超越民族/国家的思维,而且是附属于这种思维的服务性组织,所以在事实上,它就很容易被某些或者某个特别强大的国家利用。

那么,西方政治学中的国际理论呢?

作为国家理论所附属的对外的策略研究,它同样也是国家政治理论的一个特殊附庸。

02

我们回到天下概念。

“天下”是几乎每个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一个词。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礼记·大学》

是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典籍《礼记·大学》中最经典的一段话。

中国传统的这一天下概念,在中国古代周朝时期主要是一个政治概念,春秋战国时百家仍然主要沿用其政治含义,而后儒家又强化了它的道德意义。

秦汉以后,政治制度发生根本变化,天下观念从此与政治实践脱节,基本上退化为政治和道德的象征和想象。

如今的天下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地理学意义上的“天底下所有土地”,中国人认为的人类可以居住的整个世界。

  2. 所有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的心思,即“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

  3. 一种哲学,一种世界观,最主要的,是一个“有制度的世界”。

可以说,天下这个概念蕴含了中国哲学的一个基础。

中国传统政治是为了创造一个良好秩序的“社会”,而不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国家”,尤其不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

中国的传统社会没有一统心灵的宗教,因此没有宗教性的边界,也不具有国家的那种主权边界。

社会是一个可以无限延伸扩大而连续展开的文化- 生活空间,不同社会之间的过渡是模糊的混合交融,就像两条河流的汇合。

因此中国政治思想中没有不可兼容的他者,没有不共戴天的异教徒,没有不可化解的绝对敌人,即卡尔·施米特意义上的公敌或者绝对敌人。

社会可以无限扩大,文化可以无限交融,所以政治也可以无限延伸。

如果一种政治完美到万民归心,就将成为整个世界社会的政治。

这个“世界性社会”被称做“天下”。

这是中国在三千年前出现的一个政治概念(最早见于《尚书》和《诗经》),它表达了中国的政治世界观。

正如荀子所说,“取天下者,非负其土地而从之之谓也,道足以壹人而已矣”。

中国观念中所说的得到天下,不是说人们献出土地归顺强者,而是说某种制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天下人的一致同意。

这同时体现了中国的基本精神,“化”。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当万物中有了许多新事物,就需要对一进行创新,使之继续容纳万物更新。

在中国思维中,来者可以不拒,甚至多多益善。

中国人并不具备西方人所谓“宽容”,中国人不需要宽容,宽容是当根据自己价值观非常反感某种事情而又处于某种信念,决心容忍那种事情时表现出来的。

中国人有宽容之心,无宽容之思,因为其思想方式是大度。

大度是不讨厌他者,宽容则是讨厌但忍着。

所以,中国基本思维中的“化”字,就容纳了一切。

“化”是为了追求大,有容乃大,以至无边。

所以,中国人秉持着一种无外原则,其文化本身就以一纳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宗教来看,佛教的中国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

03

现代以来,中国的这种哲学一直处于被批判甚至被集体检讨和批判的弊端,我们不假思索地批评中国如何落后,西方如何优越,虽然这些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但直到现在仍然大有人在。

而只指出错的,却不说出对的,这种流行的批评模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正确思维,以釜底抽薪的方式,严重打击了中国人对国家、社会、文化的自信心,助长了社会的集体性堕落、集体性腐败,和集体性不负责任。

我们复制了大量的西方流行观念,但是这些移植过来的观念实际上是水土不服的,我们只吸收了一些思想碎片,甚至是矫揉造作的错觉。

中国不缺少西方的“先进”观念,缺乏的是对自己的重新思考和重新建构。

我们需要考虑到思想、历史和文化,比如东西方之间精神基础的不同。

与“天下”概念对应的,在西方也许勉强可以是“帝国”概念,但两者依然有非常本质的区别。

西方的帝国的共同理念是“以一国而统治世界”,从哲学上来说是“以部分支配整体”,局限于民族/国家概念的西方社会使得精神变的狭隘,并且将帝国的强权好战发展到了极致。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

这很可能与基督教的影响有关。

古希腊时代的欧洲哲学虽然没有和天下概念相同的概念,但其世界概念毕竟考虑到了chaos必须成为kosmos才能成为世界这样一种普遍形而上学的问题。

但是自从基督教征服了希腊文明之后,西方就形成了固定的异端模式思维,以各种方式把世界砍成是分裂的和战争性的。

基督教在西方哲学中毁灭了“世界(天下)”这个概念,让世界在精神和理论上都失去了先验的统一性和完整性,而世界则变成了一个永远没法完成的使命。

西方哲学家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康德曾经想到应该把国际法变成世界法,让每个人不仅具有各自国家的公民权,同时还具有世界联邦的公民权,即成为“世界公民”,但是很快他又认为这个想法没有保障,所以改变想法,认为“主权国家的自由联邦”才是真正好的制度。

这是很令人赞叹的努力,但是在西方哲学的框架中,这样的一种政治分裂永远无法消除。

我们可以从很多地方看到西方这种深刻的“分裂的政治”意识,从异教徒到种族主义,从热战到冷战,从殖民主义到人权干涉,从经济和军事霸权到文化霸权,到处都可以看到那种莫名其妙的寻找敌人的冲动。

基督教的胜利把分裂的世界概念带进了西方思想,剥夺了关于人间世界的完美和永恒理想的想象权利,将一切都归给了天堂世界。

于是,把自己和他人对立起来,把信徒和异教徒对立起来,把西方和东方对立起来,把所有并不对立的事情对立起来,这就是西方的基本政治意识。

宗教真正的危害并不在于无神论所批判的虚妄性上,而在于它理解世界的分裂性方式,把世界划分为神圣的和异端的。

而这样一种分裂性的理解,是几乎所有无法调和或解决的冲突和战争、迫害和征服的思想根源。

这样的政治意识没有世界,尤其不能对世界负责任。

所以现在世界所面临的问题在于,它只是一个地理上的存在,而不是政治上的世界,所以只是一个Non-World。

我们的世界观只是基于国家利益之上的博弈平衡。

真正的世界只能是一个,他是“所有人都需要分享的制度存在”,是“不可以分裂理解的完整政治空间”,虽然有些理想化,但是,它是一个全人类的共同事业。

老子说,“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天下观首先是尺度问题,要理解世界,就必须以世界观点去看世界。

而天下概念,则正是兼容万物,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大而化之。

▼ 据说这是苹果用户专享~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0)

相关推荐

  • 不可知论的终极瓦解

    解释了逻辑与道.理之间的关系问题,忽又觉得其中说到道的全息性又有必要明确一下,因为不懂道的全息性,就无法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更无法把中国传统道文化与西方哲学进行无缝连接的常识化互译,所以正好结合 ...

  • 也谈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定义

    也谈哲学的自我理解--哲学的定义(一) 所谓哲学的自我理解,就是哲学的概念,也就是哲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也是困扰了整个哲学界几千年,至今仍不能做统一解 ...

  • 您已成为世界上第5040位哲学概念的守护者!快来认识你自己吧!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凝聚着时代精神的哲学也在不断地思考.反思着各个时代.一位又一位思想巨匠在这一伟大的进程中,通过运用语言.使用概念,在这纷繁复杂,看似毫无逻辑与秩序的自然当中建立起属人的世界. 从 ...

  • 西方哲学难以识破的偷换概念技巧

    中华文明用"道"概念认知终极归纳出有整体一致性意味的道本儒末的知行合一思想体系,而西方基督教文明,明明基于政治与宗教共同的权威性,同样用上帝概念终极归纳了有整体一致性的思想体系,结 ...

  • 天下无外——赵汀阳的天下观与《天下体系》 | 小惑荐书

    今日世界,乱世已成,究其原因,窃以为人类有世界而无天下,世无良序久矣,一乱生百乱,小乱生大乱,势在所难免......天之道,万物之本,至大而不可知之,故孔子曰天道远矣.天下之理,身在其中,心所能及,行 ...

  • 11个思想大师及流派

    第一:孔子和<论语> 人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轴心文明时代,孔子.佛陀.犹太先知还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等东西方伟大的思想家们,一同奠定了今天人类思想的根基.我们在来信中介绍了孔子的思想,并对比了 ...

  • 政治哲学的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评赵汀阳的《坏世界研究》

    摘要:赵汀阳的<坏世界研究>一书已跻身当代政治哲学经典,该书包含四个方面的建树:第一,这本书显示了强大的历史感,是以历史研究为基础的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个当代典范.第二,该书开发的" ...

  • 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聚焦

    人都爱自由甚过生命与爱情,因为没有自由,人之不人状态下的心理危机,是任何人的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所以自由从来都是人的终极追求,而民主则是只有有限自由的人追求终极自由的手段,不是目的,是将随着政治一起消失 ...

  • 22位冠军无重姓 中国围棋高手的姓氏之谜

          上周圆满收官的世界围棋大赛梦百合杯,芈昱廷二度夺冠,有棋友调侃,谢科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原因是中国的围棋世界冠军有着"无重姓"的魔咒.       事实上,从1988年第一 ...

  • 22位冠军无重姓中国围棋高手的姓氏之谜

          圆满收官的世界围棋大赛梦百合杯,芈昱廷二度夺冠,有棋友调侃,谢科与冠军失之交臂的原因是中国的围棋世界冠军有着"无重姓"的魔咒.       事实上,从1988年第一届富 ...

  • 重思资本主义[重思资本主义]

    在本书中,一些世界领先的经济学家提出了重新思考资本主义的新途径.每一章,明确而又令人信服地阐释了现今深刻的经济问题所反映出的正统经济学理论的不足之处,以及为政策决策提供信息的失败.这些篇章研究了当代经 ...

  • 【热点聚焦】校长邱勇:重思大学的意义、价值和使命 |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结束致辞...

    重思大学的意义.价值和使命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结束致辞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2021年4月16日) 感谢大家观看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 ...

  • 重思《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原象及当代价值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作为人类历史上最突出和最伟大的著作之一,尽管170年来社会历史条件.时代主题等都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这部不朽的著作所阐发的基本原理仍然闪 ...

  • 张滨|| 重思行政复议制度“定位”

    作者简介:张滨,人大法学院博士研究生.文章来源:<法治日报>,2021年5月12日. "定位"问题是学界关于行政复议研究的重要问题,它不仅关系到行政复议制度的学理基础, ...

  • 捷尼赛思中国CEO:捷尼赛思如何打开中国市场?

    全球豪华汽车品牌捷尼赛思在近日宣布重返中国市场,并推出了G80和GV80两款定位于大型豪华轿车和中大型豪华SUV两款豪华汽车,前者预售价36.38万-43.68万,后者预售价57.68万-66.88万 ...

  • 潘斌:重思人工智能的辩证法:从人工智能到人类未来

    一."波兰尼悖论":人工智能的知识基础 曾几何时人类对新生事物都心存莫名的恐惧,宁愿千年生活在寒冷的黑夜,而害怕温暖光明的火:宁愿延续使用陈旧落后的手工工具,也要打碎现代化的机器: ...

  • 校长邱勇:重思大学的意义、价值和使命 |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结束致辞

    重思大学的意义.价值和使命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系列论坛结束致辞 清华大学校长  邱勇 (2021年4月16日) 感谢大家观看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