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的自由派
户主向园丁自我介绍:“我是逻辑教授。”
园丁:“哦,逻辑是什么?”
教授:“我来向你证明吧。你有独轮手推车吗?”
园丁:“有。”
教授:“那我可以推断出你很努力。由此我可以推断出你成家了。接着我推出你认真负责。我还可以由此推出你是保守派。我说得对吗?”
园丁欢呼:“哇!都对了,这就是逻辑?”
教授不无炫耀地说:“这就是逻辑。”
后来,园丁告诉自己的伙伴说自己在逻辑教授家找到了工作。朋友反问他:“逻辑是什么?”园丁决定向朋友说明这一点,他问朋友:“你有独轮手推车吗?”
“没有。”
“愚蠢的自由派!”
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小故事,用通俗的方式告诉我们什么是论证。
论证是用于支持或证明某个断言的。
什么不是论证呢?
“上帝存在。”
这只是一个陈述,并不是论证。
“上帝存在,这一点就像你的脸上有鼻子一样清楚明白。”
这也不是论证,这只不过是一个更加强调的陈述。
“上帝存在,不信这一点的人将会下地狱。”
这依然不是论证,这只是试图通过恐吓让人相信上帝存在。
“上帝存在,这个城市没有无神论者。”
还不是论证,从逻辑的观点看,这句话中的前后陈述之间不是相关的。
“我认为上帝存在,因为我是基督徒。”
这看起来很像论证,但实际上不是。这只是在解释“我”为什么相信上帝。
……
但下面这句话是一个论证:
“上帝存在,因为宇宙有其产生的原因。”
这个例子和前面各例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
1、有前提(“宇宙有其产生的原因”);
2、有被前提支持的结论(“上帝存在”)。
论证可能包含并未表达的前提。如:
前提:没有身份证的人不能将书从图书馆借走。
结论:小明不能从图书馆借书带走。
这里包含着未表达前提:小明没有身份证。
日常表达中往往省略那些显而易见因而无须提及的前提。
由于显而易见,因而不需要再提起。
通常我们需要通过常识和语境来帮助理解论证者的意图。
未表达前提经常会成为误解的主要来源,因为你心中的显而易见不一定是别人心中的明白无误。
由于表达者对自己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或多或少是清楚的,他们往往以为听众或读者也同样地知晓其所要表达的,但情况并非如此。
论证有两种: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
当运用演绎推理时,旨在证明结论。
当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形时,演绎论证就是有效的。
但是要注意,有效的论证,其前提不一定为真。
有一些隐藏的错误结论,看上去很有道理,得出的结论却极其荒谬。
很多时候,就是由于前提就事实上为假。
当一个有效论证的前提事实上为真,该论证才是可靠的。
与演绎论证的前提证明结论不同,非演绎论证的前提并不证明结论,非演绎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
像买房这样的重要决定需要考虑多种因素,谨慎地进行非演绎推理,包括将来的收入能力、工作保障、经济形势、利率、家庭和健康所需、生活方式的目标、意外伤害(不幸)等。
不过一切考量都是支持,而非证明,所以属于非演绎论证。
你需要分清楚演绎论证和非演绎论证,并洞察其前提。
这是批判性思维中非常重要的,我们需要分两个方面来评估论证:逻辑和真假。
一方面我们从逻辑的角度评估论证:该论证是在证明还是在支持其结论?这是一个有效的演绎论证还是较强的非演绎论证?
另一方面我们从真假的角度评估论证:论证的前提确实为真吗?
就像对于缺乏可靠信息来源的前提一样,对于与背景信息以及其他可靠信息相冲突的前提,我们最好提出质疑。
在接受前提之前必须弄清其表达的准确含义。
通常,确定前提的真假依赖于知识、经验、冷静的头脑和乐于深入调查。
去年今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