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草:钱币的产生与发展——钱币知多少(2)
在远古时期,人们以部落群居生活,并没有“钱”的概念,大家流行以物换物的方式来满足生活需要,如猎人用猎物交换粮食等,但这些实物只是临时充当交换媒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钱币。
“贝壳”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原始钱币”。它外表美观、质地坚硬且便于携带,逐渐成为衡量物品价值的依据,殷商时期称为“贝币”。至今,一些与钱财有关的字多以“贝”为偏旁,如:财、货、购、赚、赔等。
图1:贝币
但是,天然贝的数量是有限的,久而久之也就难以满足商品发展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业的逐渐兴起,铜铸币开始产生并日益流通,古代钱币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而诸侯割据的现状,使得各区域铸币形制相当杂乱,多种钱币并存,如“刀币”“布币”等,各地商品流通非常不便。
图2:刀币、布币
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规定全国使用统一钱币,黄金和铜钱并行,黄金按重量称量,铜钱按枚使用,因铜钱币面上铸有“半两”字样,史称“半两钱”。其形态外圆内方,体现了古代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开创了中国钱币统一的先河。
图3:秦半两
汉武帝继秦始皇统一钱币后,进行了钱币制度改革,推行“五铢钱”,铸币权开始专治,并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铸币厂。钱币每枚重5铢,币面铸有“五铢”二字,制作精美,大小得体,轻重适中,因此它先后经历了汉、两晋、南北朝、隋朝各个时期,沿用了几百年。
图4:五铢钱
自唐以来,废五铢钱,铸通宝钱,这次钱币改革肯定铜钱外圆内方的特点,但名称与重量分离,中国钱币进行“年号钱”阶段,如“开元通宝”钱,寓意为“天下通行宝货”,是我国古代“宝”文钱的开端。其后,每逢改元年,都会按照年号铸新钱,中国钱币发展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图5:“开元通宝”钱
用铜铸钱,铜越来越稀缺,于是,人们开始用铁来铸钱,但铁实在太重,携带不便。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与应用,直至宋朝才出现纸币,北宋年间称为“交子”。纸币的产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图6:北宋交子
1368年,明朝建立,纸币贬值,改用白银和铜钱,清朝承袭明朝币制,白银成为了主要的流通钱币。鸦片战争后,在外国银元的冲击下,银两制度出现危机,于是,光绪年间开始铸造银元,作为中国的法定钱币。这种银元正面有“光绪元宝”的满汉文字,背面有龙纹图案,因此亦称“龙洋”,这是近代以来中国铸造银元的开端,自此,银元与银两并行流通。
图7:“光绪元宝”钱
民国时期,银元普遍使用,袁世凯像系列硬币成为主要流通币,俗称“袁大头”。
图8:民国时期银币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了,开始发行中国法定货币——人民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以及生活需要的逐步提高,我国至今已发行五套人民币。其中,目前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共有8种面额,分别是:1角、5角、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前一期已有详细介绍)。
现在,电子支付成为主要的支付方式,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也提出将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相信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漫漫悠长岁月,浩浩历史洪流,一枚枚古朴钱币带我们穿越时空,感受这千年来的风云变幻。鉴古知今,相信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化时代的今天,钱币形态的演化也将满足当下阶段的现实需求,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