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之年,旌旗飘扬,我率领几万士兵,披着锦绣战袍,骑着战马渡过长江。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一大早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
追忆曾经的往事,感叹现在的自己,春风再也不能将白胡子染成黑色。我不得不把那几万字平定金人的良策,拿去跟东邻换得种树的书。
鹧鸪天: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锦襜突骑渡江初:指作者南归前统帅部队和敌人战斗之事。
锦襜突骑:穿锦绣短衣的快速骑兵。
襜:战袍。衣蔽前曰“襜”。
燕兵:此处指金兵。
娖(chuò):整理的意思。
银胡䩮:银色或镶银的箭袋。一说娖为谨慎貌,胡䩮是一种用皮制成的测听器,军士枕着它,可以测听三十里内外的人马声响,见《通典》。
汉:代指宋。
金仆姑:箭名,见《左传·庄公十一年》。
髭(zī)须:胡子。唇上曰髭,唇下为须。
平戎策:平定当时入侵者的策略。此指作者南归后向朝廷提出的《美芹十论》《九议》等在政治上、军事上都很有价值的抗金意见书。
东家:东邻。
种树书:表示退休归耕农田。
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品,很能代表辛弃疾的词风特点。善用典故,战争场景,这是他与苏东坡最大的不同。辛弃疾上过战场,带过兵,是真正的将军,却不得已从事着填词小技。故而可以说他是将军中的文豪。他经常在词中出现战场画面,比如有名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等等,这是他独特经历的宝贵题材,一般文士自然无法涉及。唯有岳飞《满江红》可与之比拟。上阙一、二句,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是说,少壮之年,旌旗飘扬,我率领几万士兵,披着锦绣战袍,骑着战马渡过长江。这两句交代了追念少年时事的具体内容,即率军南下,投奔南宋。那时候的英姿飒爽,战场杀敌的气概令词人激动万分。三、四句,燕兵夜娖银胡䩮,汉箭朝飞金仆姑。是说,金兵在夜晚枕着箭袋小心防备,一大早宋军便万箭齐发,向金兵发起进攻。这两句交代了追念少年时事的战斗画面,即与金兵的正面交锋,丝毫不落下风。这句对仗极其工稳,令人赞叹不已。下阕一、二句,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是说,追忆曾经的往事,感叹现在的自己,春风再也不能将白胡子染成黑色。这两句交代了追念少年时事与现在的自己。白发苍苍,时光飞逝,已经难以再次披上战袍,上阵杀敌了。其中,透露着词人深深的悲凉。末二句,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是说,我不得不把那几万字平定金人的良策,拿去跟东邻换得种树的书。这两句交代了追念少年时事的英雄事迹与现在的落魄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词人通过嘲讽的笔调,写出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满腔悲愤。这首词用典自然,情感一气呵成,荡气回肠,读来让人有凌云之志,结尾处为词人的不幸不得不深抹一把辛酸泪。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