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娥:舞狮闹元宵
舞狮闹元宵
李云娥
在农村有句俗语,“吃了元宵肉,各人找门路。”过完元宵,春节就正式结束。为了给春节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一般一个大队会组织一个狮子队,经过简单的演练,在元宵这天会到本村的每个院子里巡回演出。
舞狮成员中,最厉害的是耍狮子的两个人,一个舞狮子头,一个耍狮子尾,两个人要配合默契,动作协调。最滑稽的是那个逗狮子的人,我们称“笑和尚”,他的脸上戴着一张笑得咧开嘴的和尚面具,手里握着一把烂莆叶扇子,衣服穿得破破烂烂,走起路来故意摇摇晃晃,好像喝醉酒走路不稳一样,其实他是指挥“狮子”的导演。看到可爱的小孩子,“笑和尚”故意用扇子对着孩子扇两下,或者轻柔地刮两下鼻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最轻松的是四个顶花灯的。俗话说,“三十夜的火,元宵夜的灯”,所以花灯是少不了的。花灯结构简单,算不上工艺品,灯箱四周用白纸糊住,在纸上描上漂亮的图案,或写上几句出名的诗句。灯箱里有的点着蜡烛,有的点的是油灯。最有号召力的是四个打响器的,锣鼓铙钹四种乐器,打响器的目的是营造热闹气氛,协调节奏,同时发个信号,听到锣鼓声,村民知道耍狮子的进村了。
在狮子队进每个院子的朝门前,院子里会有德高望重的长者站在槽门前,手里提着鞭炮,看到耍狮子的一来,噼里啪啦的鞭炮就热情地炸响欢迎仪式。长者会带着舞狮队挨家挨户去行礼,一般都是到每座房子的堂屋里转个圈,跳几下,对着灵位磕个头,表示对仙逝祖宗的尊敬,懂礼数的主人要拿出红包赏赐的,那时一般是五毛钱,很大气的会赏一元。把每户拜访完后,舞狮队就会在槽门口的晒谷坪正式表演。
晒谷坪里人山人海,男女老幼都出来了,连七老八十的老人也拄着拐杖出来看热闹,没有一颗牙齿的嘴巴笑得磨来磨去。小孩子更是疯了一般,钻来钻去欢叫着,个子矮的,使劲踮起脚尖伸长脖子挤在缝隙里看,有些孩子干脆骑在父母的肩上,一脸的得意,笑得像朵迎春花。
表演的节目就是“狮子”滚,蹚,腾,挪,跳。晒谷坪一般会摆三张八仙桌,“狮子”随着笑和尚的指挥表演各种动作。最基本的是跳八仙桌,把桌子的四个角都跳过去,并且狮子要站在桌上表演闪挪腾滚。滚的时候,笑和尚的手往下转个半圆,耍狮子的两个人同时从桌子上跳下来,就地一滚。有时笑和尚故意唔唔地逗得“狮子”发怒,“狮子”就疯狂地舞动,飞快地跑着,头抬得高高的,锣鼓声也敲得非常急促。观看的孩子们就紧张地说“狮子疯了,要咬人了”。
压轴戏自然是狮子上高台。场中叠着两个八仙桌,八仙桌上又叠着两条板凳,“狮子”没有翅膀,怎么飞上去呢?两个舞狮的男子,一边舞一边往上跳,先蜻蜓点水跳上第一张桌子的角落,然后以飞快的速度跳上第二张桌子,看起来他们身轻如燕。在桌子上,他们一会儿金鸡独立,一会儿垂直倒立,一会儿鞠躬,一会儿蹦跳,真是花样百出,惊险连连。笑和尚的扇子摇得风一样快,锣鼓声雨点一样密,“狮子”的头拨浪鼓一样摇,看得人身上冒汗,脚像打摆子。很多孩子吓得尖叫,也引来大片喝彩声。虽然是寒冷的春节,可是舞狮的人穿着单薄的运动衣裤,脸上还是热汗淋淋。
耍狮子的武戏表演完以后,最后是文戏表演——断灯。断灯就像古代的科举考试一样,根据给出的韵脚随即说出一段诗文,既要押韵又要内容含义深刻,不能是口水话,也不能是打油诗,和曹植七步成诗差不多,不是饱读诗书的人无法上场。很多平时读了几句书的人这时候也变得张口结舌,尴尬得一脸通红,引来观众的嘲笑。断灯内容一般都是祝福赞美对方,也有显耀本宗族祖宗子孙后代人才辈出,家势显赫的。双方你来我往,打擂台一般,煞是吸引人,大人听得津津有味,一边认真听一边评判。小孩子听不懂,早就鸟兽般散了。
随着锣鼓声的远去,耍狮子结束了。可那浓浓的节日气氛,浓浓的乡情,浓浓的亲情,却永远让人陶醉留恋。
【作者简介】李云娥:数学高级教师,邵阳市作协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会员。作品偶尔发表和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