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培养新人,新锐散文与丝路新散文平台在2018年特推出“寻找最优秀的你——重点作者扶持”活动。
入选作者的作品在平台推出后,由平台组织专家点评,指出文章的优点与不足、改进方向等,帮助新人尽快提高。
重点作者入选条件:一、热爱文学,二、有较好的文字功底。
评选办法:作者提交自己两篇以上的文章至邮箱,在邮件主题里注明:重点作者申请。文章匿名经专家点评团队审核通过后,即可成为平台重点作者。
重点作者至少每月提交一篇文章,与专家团的点评一起发平台。专家团每周点评一位重点作者的文章。
大年初一的时候,在泉城济南,作家自牧走到自己的书房,静静地在那里站着,他有一次拿着一块洁白的布子轻轻地擦拭着书桌上的孙犁先生的半身塑像。他不由地俯下身子,前后左右,生怕哪一个细微之处没有擦拭到。他点上了香,然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静静地凝视着先生的塑像出神。这是一件青色的半身塑像,孙犁先生穿着最常穿得中山装,显得朴素整洁,纤尘不染的样子。他目光柔和,平静地注视着前方,那是他一生都饱含着的对大地和苍生的爱。这样的举动,对于自牧来说,已经是习惯的事情了。在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说,什么也不做,就把心境沉湎在往事里。这样的时刻多少有一些神圣和虔敬的心意在里面。迷往事就像陈酿的酒,愈久远,就与散发着人的芳香,那情味是淡淡的,却又是深沉浓烈的。他不由地顺着时间的河流回溯而上,他想起第一次阅读先生的作品的时候,那是一本薄薄的小书,里面就选录了孙犁先生的《荷花淀》,他被作者的对地域之美和人性美的书写打动。那淡淡的情趣一下子把他吸引了。从此阅读孙犁先生作品,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他开始在书店里寻找更多的关于孙犁的作品。
在一部书里面,自牧看到孙犁老人喜欢给书籍包上书皮,他明白这是一个爱护书的人的珍贵的感情。从那以后,他也学习着先生那样,给自己的书包上书皮。他一旦获得牛皮纸,他觉得这些不能独享,他要给老人一些,也免去他的出行之苦,所以就要给老人寄去一沓。他受孙犁老人的影响很深,也喜欢读书买书护书。当时的栖霞书市他常常光顾,遇见好的书,常常是倾囊而归。有一天,他遇见了明代戏剧家的《遵生八笺》,他认为这是好书,就购置两套,一套邮寄给孙犁老人,一套自己留下了。他们书信往返,在出版的《芸斋书简》里面就完整地收录了十六封信件,见证了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见证了自牧一直以来对先生的敬畏与爱戴之情。他永远记得第一次见孙犁先生的情景,那是上个世纪的1987年,在天津耕堂,老人的居处,那天他见到老人的时候,老人就把一个个书橱打开,让自牧去看,并亲切地说:“看看吧,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都是一些以书为命的人。”果然他看到很多书都被老人用牛皮纸包起来,他拿起一本书看,希望学习先生包书的技巧,他也发现上面正好就有一段文字,他知道那就是发表出来的《书衣文录》。短短的几行字,显的简洁,细细读来,又很有情味。
他喜欢阅读孙犁先生的作品,那时候,山东省委办公厅的图书室里面有一部《孙犁文集》,他眼馋的不得了,这在他的散文集《百味集》收录的日记里面就有。他说那个管理员常常不肯多借给他一卷,他就来回的借,反复地读,直到后来的书店发行了一套新的《孙犁全集》,他才把借来书还回去,希望让更多的人去接近孙犁,走进孙犁先生那充满爱的情怀。他有一个心愿,就是能亲自给老人编辑书籍,后来由于搁置了。但是由他牵头去出版孙犁先生的书籍在山东出版,也让他还了愿。他那天颇为有些感慨地对我说:“我出版的著作中,《百味集》、《绿室诗存》,都是由孙犁先生题签的。就在孙老晚年卧病期间,我协助并参与了他的《芸斋书简》、《书衣文录》和《耕堂劫后十种》的编校工作,总算尽了一点晚学应尽的义务。孙犁先生于2002年7月11日逝世后,我曾赶到天津为他老人家送行,逝世周年时又奔赴河北白洋淀参加了孙犁文学馆和孙犁塑像的揭幕仪式。2006年7月,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由刘宗武、段华和我选编的孙犁纪念集《回忆孙犁先生》……总之,凡是和孙老相关的作品研讨或纪念活动,我基本上都参加了。”老人走得时候,他去送行了,帮助老人的家人处理一些事情,他是有很多话要和老人说的。他很想再听老人用温和的语言喊着他的名字:“是,基平来了。”自牧是笔名,他的原名是邓基平,老人就记住了他这个名字。他在老人的家里看到他寄给老人的书,都单独放在一块,这表明老人是一位重情重义的人。先生的身体静静地躺在那里,自牧满含泪水从他也遗体前慢慢走过,他真的不想离开。先生的身体周围被遍插了荷花,那是白洋淀的人民听说了孙犁先生去世的消息,连夜到湖泊里去采摘了刚刚绽放的荷花荷叶,带着怀念与哀思送到灵堂前。白洋淀的老百姓还挂念着先生。
先生走了,但是他的作品在人们心里存留着,没有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忽略,反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去接近他,阅读他,获得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人们渴望研究他,就有了一个个研究团体。在一次研讨会是,他看到《工人日报》的文艺部主任王恩宇居然能即席背诵《铁木前传》和《风云初记》里面的一些章节,让人感佩动容。原来深深喜爱先生作品的人很多很多。那一年,他应约来到了白洋淀,来到了孙犁先生的故乡,又一次在孙犁先生纪念馆前面流连忘返。他一个人细细观看了先生的生平第一次。创作成就,内心不断掀起感情的涟漪。远处水上的灯火,还有阵阵的荷香传来,他觉得先生没有走远。如今自牧已经是全国日记达人,他那顶天立地大书橱成为很多读书人仰望的地方。他一直想为先生出书,未能如愿,但是其中有三部关于先生的著作是经他的牵头联系的,这让他也欣慰不已。他藏书读书护书,也编辑书。他这一生都因为与孙犁先生的影响而与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那部洗炼简约的日记已经记录了四十多年了。还出版了《日记杂志》,为普及日记写作奉献了一生的心血。他常常说:“还是要学习先生的真诚,只有真诚的文字才是有恒久生命力的。”
作者简介:刘亮,济宁二号煤矿井下工人,兖矿文学创作协会会员,邹城作家协会会员,济宁散文学会理事。以真诚端庄的态度书写平凡世界普通人的真善美,创作以矿山和乡村为题材的作品,有作品百篇在各级平台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