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端午轶事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
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
那儿端阳,
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佛教中的端午轶事
《古尊宿语录》卷44 载,宋代和尚也过端午节:宝峰云庵真净禅师五月五日上堂云:“今朝五月复端午,随众生心解分布棕子。虽然,应所知,要须一一知来处。且道从什么处来? ”
佛教在这天也吃粽子。佛教世界中翠竹黄花尽是真如,端午自然也入般若。
宋陆游有《天中节前三日大圣慈寺华严阁燃灯甚盛游人过于元夕》诗, 佛寺在五月五日前三天已举行盛大庆祝仪式:“万瓦如鳞百尺梯, 遥看突兀与云齐”,寺庙张灯结彩,禅堂成为端午庆典的场所。
《五灯会元》卷18 ,禅师端午上堂:举拂子曰:“端午龙安亦鼓桡,青山云里得逍遥。饥餐渴饮无穷乐,谁爱争先夺锦标?却向干地上划船,高山头起浪。明椎玉鼓,暗展铁旗;一盏菖蒲茶,数个沙糖粽,且移北郁单越来与南阎浮提斗额看。”
禅师在法语里面举了当时过端午的习俗:划龙舟、点菖蒲茶、吃沙糖粽。禅师点出“世间如幻,而在世事种种贪念中挣扎,就宛如在陆地上划船,在高山上起浪一般虚妄”的修行诀窍。
古时生于五月五日的孩子被视为不吉,常被抛弃, 父母或将此日出生的孩子送往沙门为僧, 如唐代著名的“法云公”。《释氏稽古略》载:“万回法云公,太宗贞观六年(632) 五月五日生( 于) 虢州阌乡张氏。”父母把他送到寺院当和尚, 这既救了孩子又避了祸。这样的人成为高僧后就是禅林的佳话。
一些端午圆寂的禅师被载入佛典。《续高僧传》载, 丹阳县道成禅师, 隋文帝开皇十九年(599) 五月五日在兴严寺圆寂;唐代越州称心寺大义禅师, 在武则天天授二年( 692) 五月五日坐化。
《景德传灯录》载,司空本净禅师于上元二年(761) 五月五日归寂, 唐天子赐给“大晓禅师”法号。
宋代潞州府黎城人宗坦, 在四月二十八日这天夜里梦见阿弥陀佛托梦:“汝说法止六日, 当生净土。”在五月四日, 他集合众僧说:“因缘聚散, 固当有时;净土胜缘,惟凭时刻。愿众念佛,助我往生。”说罢, 在诵佛声中坐化。当时, 天上雷鸣不断, 地上白云覆地, 直到五月六日才停。
离知《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载: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 五月五日, 觉禅师将死作《颂》交代后事:“今年五月初五, 四大将离本主;白骨当风扬却,免占禅那地土。”
他在钟声渐入坐逝之境,侍者离知想起他们的约定:“吾化后,可唤之。若能回来,是有道力也。”
于是,他连唤三声,觉禅师果然复活,问到:“你有什么事? ”
侍者说:“和尚何裸跣而去? ”
他反问:“来时何有? ”
侍者要给他穿几件衣服, 他说:“不用。留给后人吧。”
他书偈后晏然而逝。偈云:
七十三年如掣电,
临行为君通一线;
铁牛踍跳过新罗,
撞破虚空七八片。
这些端午圆寂的高僧和坐化妙境成为禅门的佳话。
唐代翻译佛经常在五月五日开笔。《全唐文》载:北天竺婆罗门族的不空大师所译的《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序》和《大乘瑜伽金刚性海曼殊室利千臂千钵大教王经》等,在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 五月五日奉诏开译:“卯时焚烧香火,起首翻译”。
佛教经典《一切如来大教王经》和《瑜伽秘密金刚三摩地三密圣教法门述经》等,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 五月五日由沙门慧超等开译。所译佛经如果在五月五日这天封笔,也是佛教的大事。
由此可见,端午与佛教的联系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它扎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底层,深深地积淀在佛教文化中。
值此端午佳节,祝愿大家端午安康,吉祥如意!

每日一禅

今生,我们相遇娑婆

来世,一起共生极乐

这里,我等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