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太原 龙山石窟
对于龙山石窟我是梦寐以求,因为太原地区的13个国保,我就差它了。巧的是,在国7没有出炉以前,它正好是我去的整整第400个国保。308路公交园艺学院下车,沿山路不断的步行既是龙山景区。不知是像龙泉寺冬季免费,还是卖票的忙的过年,回家杀鸡宰鹅去了而无暇顾及,总之15大元的门票省了。
龙山景区共有3个石窟点,皇姑洞的北齐窟,石门寺的唐窟,以及龙山的元窟。顺丁香谷一路台阶,冬季虽然萧瑟,但蓝天、白雪、石窟依旧给着我推动力。上下6小时的行程,竟然未见到一个人,有动感就是那些不断起落的麻雀群和灰喜鹊群。
中途休息的八仙亭。
卧雪独饮的铁拐李。
峰回路转,终于看见昊天观了。
远观龙山石窟,其更像山顶隆起的一块巨石,在石上凿洞刻像。整个石窟共有8窟65尊石像。面南有6窟,其中唐窟2个,废窟1个,元窟3个;面东有2窟,均为元窟。其规模不大,无法堪比佛教的洞窟,但它却是中国最大的道教石窟群。
龙山石窟主要开凿于元太宗6年(1234年),由丘处机的弟子宋德芳主持营造。当年宋德芳游西山时,发现龙山已有道教造像两窟,于是其重建昊天观并开凿新窟。
8号窟(辨道龛)。石像之外敷以泥塑,为明清补造。此窟已废,遍地狼藉。
4号唐窟(三天大法师龛)。张道陵、张衡、张鲁父子孙三人像,各高1.35米。
4号窟共有11尊雕像,其为侍者。
3号元窟(卧如龛)。内雕有3人,1卧2立。正中一老者穿褐帔冠服,头东足西,枕于床上,方向与佛教卧佛相反,雕像1.8米长,与真人略同。
老者的左右2侍者。
2号元窟(三清龛)。其在卧如龛上面,实在是岩石陡立,无法近拍。下面拍完后,经过无数补光,尚能看出痕迹。里面雕刻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太上老君。道教的最高神祇在此窟聚会,而元始天尊是我在这里唯一看到的元代带头雕像。
三天大法师龛和玄真龛为唐窟,共有6尊石像,1尊无头,1尊削面,其余4尊相对完好,而元窟中雕像大多被盗割无头,只有三清龛存有1尊是有头石像,且其还是龙山石窟中颜色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窟。
石窟中规模最大的是七真龛,其有内外2室,内室上壁刻有“玄门列祖洞”5字,顶部凤龙纹藻井,煞为精致,里面雕有王重阳7大弟子像和2名侍者,弟子雕像3面排列,正面3尊,两侧各2,头像均被盗凿的干干净净。
窟旁雕刻的云海蟠龙。
远观5号唐窟(玄真龛)。
玄真龛旁岩体上的石刻。“六年六月一日到書”以字体来看,非国朝所刻,最晚也是民国六年了。
主像玄真子张志和结跏而坐,旁有侍者立于两侧莲台之上,张志和为道教正一派中著名人物,其琴棋书画无所不能。
6号元窟(披云子自赞龛)。是宋德芳自己给自己雕刻的主像窟。里面雕刻有4像。宋德芳号披云子,元时封“国师”。
6号窟里,宋德芳左右站立的弟子秦志安、李志全。左侧壁面开一圆拱门,一道童手持书卷欲踏入,谓之“道童掩门”。
披云子自赞龛中的藻井为凤凰祥云浮雕,象征着平和幸福,这在中国石窟中十分罕见。红黑黄三色构染,700多年不褪。云海似怒浪,上下翻滚,凤凰展翅遨游在其中,在灵动中凸现美意。
整个石窟的雕刻手法,中规中矩,朴实简约,形象也敦厚沉稳,无佛教石窟的高大震撼和拥有的跳跃感。石窟中拥道家比较齐全的造像,除普遍敬奉的三清尊神,还有开山始祖张道陵,以及王重阳、宋德芳等支派祖师或弟子的造像。
藻井为凤凰祥云浮雕。下部有保存完好清晰的赞颂披云子功绩的赞词,以宋德芳的自赞诗。
面东的6号、7号窟全景。
7号元窟(七真龛)。内雕有王重阳七大弟子像: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和孙不二。左侧有3尊,右侧有2个。
道教石窟本身就少,龙山石窟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元代道教石刻艺术,也丰富道教文化的内涵,这种遗产值得我们尊敬与保护。
昊天观前的古柏。
重修的昊天观大殿。
重修的昊天观时,移出的石牌坊残件。
在石窟很远的地方矗立的国保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