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泊客一席谈:五言古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中唐·常建·五古]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这是一首游览之余题在石壁上的写景诗。也是一首在唐时便很有名的山水逸隐诗。
兴福寺,位于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南齐延兴至中兴年间(494~502年),倪德光(曾任郴州刺史)舍宅为寺,初名“大悲寺”;梁大同五年(539年)大修并扩建,改名“福寿寺”,因寺在破龙涧旁,故又称“破山寺”。
此诗诗作年不详,应该是诗人任职县尉之时。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初日:早上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清晨入古寺”,首联首句时间、地点、事件都有了。但请注意“清晨”两字,告诉我们了诗人的兴致勃勃和早就对破山兴福寺的向往。古寺,兴福寺自新建至彼时已两百多年。
初日照高林”。“高林”在此有一语双关之意。一是树林。初升的太阳照耀在(兴福寺)高大耸立的树梢之上。二是寺庙。寺庙也别称“丛林”,“高林”即是对兴福寺的赞誉。
故此,首联既表达了诗人对于兴福寺的向往,也暗赞了兴福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幽静。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此联传世名句。成语“曲径通幽”即语出于此。
沿着曲径而入,越往(兴福寺)里走,越觉得寺庙的幽深,原来,禅房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此联特写禅房的幽深。表达了诗人对于僧侣修行环境的喜爱和向往。
五律诗的格律,首联可不对,颌联必须对。
但此诗首联是很好的流水对,初读时不觉得它是对句。“初日”照应上句的“清晨”,“高林”照应下文的“竹径”和“花木”。第一联不必对,诗人却做了对句;此联必须对,诗人却不对。这种形式,称为移柱对,又名偷春对,是律诗的变格,一般都出现在五言律诗中,七言律诗中如此者极少见。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悦: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三联对偶。

这幽静的山色使野鸟怡然自得,临潭照影使人心情空灵,俗念消除净尽。

注:破山兴福寺内有空心亭。

如果说,首联、此联是对兴福寺的直接描写,那么,三联既是对兴福寺的继续描绘,也是诗人对兴福寺的感悟。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闻”。钟磬:指钟、磬之声。磬(qìng),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对了寺庙的钟磬声,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

都尾联时,一开始有矛盾之意:一是明明三联还有鸟鸣声,二是禅房上空的钟磬声还余音袅袅,为什么诗人还说“万籁俱寂”呢?

这是诗人对于禅理的悟道也。

尾联虚写万籁俱寂和与之映衬的钟磬之音,实写心灵的感悟。

尾联的写法,呼应了三联。

尾联意境悠远,寓意深长。

成语“万籁俱寂”即语出于此。

备注:此诗虽然有移柱对,但平仄问题超四个,故此,泊客还是与专家不同,而是将此归类为五言古诗。但仅仅是归类,毫不影响此诗的伟大。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唐朝诗人常建写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是一首题壁诗,诗人通过对后禅院幽静美妙环境的描写,领略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诗人遁世无门的苦闷,抒发了诗人厌弃仕途生涯、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点击辑期图标,畅游古诗文世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