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光绪

(如果光绪上面没有这样一个女人压制着,他可以放手治国,大概率,晚清是可以走出自己的中世纪的。这也是一干清朝的明白人,对他特别惋惜的缘故,可是,造化弄人 )

有清一朝,虽说皇 帝从皇子阶段就得读书,但真正爱读书的皇 帝没有几个,康熙是一个,乾隆也算一个。到了晚清,真正爱读书的皇 帝,只有光绪载湉一人而已。爱读书,不见得开明,像乾隆,读书读得他超级自负。一手臭诗,做得烂兮兮,但偏偏以为特别的好,经常乱用典,还拿出来考群臣,如果考住了,就得意半天。而光绪不这样,一直保持着谦虚好学的姿态,不断寻求新的知识。一直到被人毒死,书房里还有好些读过以及正在读的西学书籍。

光绪四岁被西太后带进宫里,五岁就开蒙读书,一上手,就十分认真好学,到十岁出头,不仅史学有一定的根底,诗、书也都读下来了,连难懂的周易,也能啃下来,作文居然可以用周易的句法。跟光绪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他的堂兄,西太后的亲儿子同治载淳。载淳六岁做皇 帝,做了皇 帝才开蒙读书,但由于已经是皇 帝了,老师没法像皇子那样责罚他,要惩罚,只能惩罚陪读的人,顽劣的载淳,很快就明白没有人敢把他怎么样,所以,功课一塌糊涂。即便他的母后出面督促,他也没有多少改观。所以,亲政之后,就是个半吊子,严格地说,是半文盲。在清朝诸帝中,属于文化程度最低的一个,幸好,19岁就死了,否则,以后真的自己当家了,大概率是一个前朝明武宗明熹宗那样的昏君。

由于光绪所处的时代,赶上一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所以,他懂事亲政之后,就开始读有关审视世界和主张变法的书,比如魏源的《海国图志》,徐继畲的《瀛寰志略》,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等等。早在1891年,即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的前三年,光绪就已经开始学英语了。当年同文馆的学生,学习一塌糊涂,但同是同文馆的教习,却收了一个新学生,这个学生,就是光绪。

西太后虽然在权谋上很是精通,但是,这个女人,对世界大势不仅不了解,而且不关心。对于正在进行的洋务事业,也稀里糊涂,一点都不明白。她之所以允许搞洋务,一半是因为中心诸臣坚持,一半是因为这东西据说可以抗衡洋人,还有一小半,是因为好玩,比如火车和轮船,可以坐上去玩。

所以,一直到死,西太后都不读书,她不读书,也不喜欢光绪读书。有空就拉着光绪去看戏,让光绪感到不胜其烦,但又毫无办法。为了防止光绪开书房招揽儒臣,像康熙那样,招一些南书房上行走,早在光绪二十年,即甲午前一年,她就下令把光绪的满汉书房给关了。但是,光绪一直在读书,戊戌变法前后,更是恶补西学。即便在被囚禁之时,也没有停手。可以说,光绪载湉,已经是一个读书人了。

如果光绪上面没有这样一个女人压制着,他可以放手治国,大概率,晚清是可以走出自己的中世纪的。这也是一干清朝的明白人,对他特别惋惜的缘故,可是,造化弄人,这样一个清朝历史上罕见的好皇帝,偏偏要被一个无知的恶女人折磨,一直折磨到死。这是大清的不幸,也是中国的不幸。

(目前仅剩不到150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