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季,别忙着给孩子训练专注力!先搞清楚孩子的专注力类型吧
三月即将到来,全国各地的小学也要陆续迎来开学了。面对开学,妈妈们的心情喜忧参半:喜的是孩子终于要回归学校的规律生活,不用在家“作”了;忧的是经历了一个放松的假期,孩子开学后能跟得上课堂节奏吗?一定有不少家长,已经开始帮孩子调整作息,收心迎接开学了吧?
提前调整作息算不上难,难的是把孩子分散了的专注力“抓回来”。各种注意力训练工具,比如注意力绘本、舒尔特方格,都搬了出来,但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先别忙,在训练孩子专注力之前,你了解不同的专注力类型吗?当了解到孩子的注意力类型,我们才能更有的放矢。
总有家长对孩子的专注力感到困惑:
“孩子上课总是走神,可是玩起游戏来,专注得不得了!这是怎么回事?”
“做作业的时候,让他集中注意力可太难了。但是门外一有点什么动静,嘿,这孩子就像兔子一样支棱起耳朵,可认真了!”
别说孩子了,大人在工作中,不是也总会发生被其他信息吸引过去的情况吗?这时,我们需要了解两个概念: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美国教育学家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在《教育七律》中提到:注意力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种是跳跃型注意,也被称为“被动注意”。这种注意不涉及意志力的作用,是原始、本能且基础的。上面家长提到的门外一有动静,孩子就被吸引,正属于被动注意。
一种是“主动注意”,它可以克服所处环境的影响,立足现在,看向未来。它甚至可以远离那些天生就吸引注意力的事物,坚决而坚持地朝着目标努力。去年感动了一众网友的“小女孩在妈妈工作桌下写作业”,克服嘈杂环境的干扰专心写作业,就属于主动注意。
除此之外,格里高利还提出了一种注意力:“次被动注意”。这种注意与“被动注意”的相似之处在于,事物本身就是具有吸引力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力就能让它进入意识的焦点之中,但同时它也需要主动注意的意志力。就好比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玩游戏,但能在玩游戏这条路上坚持下去,成为专业的电竞选手或游戏开发者的只有极少数,他们靠的就是这种“次被动注意”。
理解到这些,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有时候孩子能专注,有时却很困难了。
心理学通常会说孩子的学习认知有三大主要通道,也就是视觉通道、听觉通道和动觉通道。
相应地,孩子的专注力也可以被分为视觉专注力、听觉专注力和动觉专注力。当然,并不是说一个孩子只有其中一种类型的专注力,孩子们的专注力是兼具这三项的,但可能在侧重上有不同。
视觉型:
视觉型的孩子更擅长通过看或者写来接受信息。视觉优先的孩子往往会给老师留下非常好的印象,他们在听课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让老师重复说“看黑板”或“看我手上的动作”,自己就会主动地把视线放在说话人的身上。
如果视觉专注力不够会怎样?不是错字就是漏字,要么错行,要么跳行,哪怕是指读他都能够读错……当这些现象在孩子身上出现,如果排除眼科方面读写障碍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典型的视觉专注力不集中。
听觉型:
听觉型的孩子顾名思义喜欢用“听”来吸收信息。这类的孩子相比看书则更喜欢听书、听故事、听大人讲课。
但如果孩子的听觉专注力很好,而视觉专注力非常糟糕,很容易表现为上课都听得懂,做作业就一塌糊涂。
比如,一个孩子很喜欢上语文课,但回家就是不愿意做语文作业。因为对于他来讲,听懂老师上课的内容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要把听懂的东西写成文字,可能就会有挑战,因为他的视觉专注力没有办法集中,就很难手眼协调完成写字的任务。
动觉型:
动觉型的孩子喜欢摸一摸、碰一碰、试一试,而不喜欢看书或者听别人讲。这类孩子在学校里常常会让老师非常头疼,因为动觉专注力优先的孩子在上课时,最大的特点就是会不停地动,越是对他有挑战的,他越是会要依靠身体的运动来帮助自己进行专注力的聚焦。
在日常生活中,同样是背书这样一个任务,有些孩子只要默背就可以了,有些孩子是一定要大声地朗读出来,还有些孩子可能就不单单是大声朗读就可以了,他甚至还要一边背一边不停地走动。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动觉专注力强的孩子很容易被误认为患有多动症,但其实并非如此,他们只是用了他们的身体优势来进行学习而已。这类的孩子做个小实验或者看个小绘本剧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视觉专注力和听觉专注力,是孩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能力,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这两种专注力简直太关键了。但动觉专注力优先的孩子,则更容易被误解,也更“吃亏”。
实际上,针对不同的注意力类型,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方式。
视觉型:
针对这类孩子,上海市长宁区心理咨询师协会儿童教育部部长黄毓彬给出了这样的建议:
虽然视觉优先型的孩子更“省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能在学习中特别占优势。比如,他们可以很认真地听别人说话,但同时很容易被说话人的手势所吸引,从而忽略了话里面重要的含义。
视觉型孩子很容易被鲜明的色彩、各种各样线条好看的人或者事物所吸引。所以为了让他们更好地关注到目前要做的这件事情上面来,周围环境的诱惑越少越好,最简单的橡皮、最简单的铅笔、最朴素的本子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
前面提到的舒尔特方格,就可以作为听觉优先型孩子的训练方式。
听觉型:
经常有家长吐槽:孩子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喊四五遍才像初次听到,非逼得老母亲怒吼起来。
上海某顶尖民办小学的数学教研组长麦老师说,倾听的习惯确实非常重要,但这些年来,明显感觉孩子们的听觉专注整体下降了。究其原因,可能和日益丰富多彩的电子教育资源有关。
其实,对于听觉注意力的训练也可以有趣而很有针对性: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用“传话”的游戏来让他们重述自己的话,难度逐步增大,同时注意催促孩子时不要反复重复,可以在说话之前,先叫孩子的名字来吸引注意力。而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则可以通过趣味性更强的游戏来训练,比如复述一组数字、听声音辨认乐器/动物等。
动觉型:
动觉型孩子经常被误认为多动症患者,但实际上一堂课下来,你问他学了什么内容,他是能答得上来的,但他的确一刻不停地在动。怎样引导这类孩子呢?
1.尽量满足孩子的活动量
当孩子在儿童阶段所需的活动量被尽可能地满足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量会自然减少,动觉学习型的孩子就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坐下来学习了。
2.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
通过活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学习,这样他们会学得更好,比如表演短剧、实践课、各种比赛等。这些孩子就会在很长的时间内表现出高度的精神集中,由此锻炼他们的注意力。
3.学习和活动交替进行
对于一个动觉学习型的孩子,如果把他关在屋里一两个小时,他会很焦虑。但如果学习和活动交替进行,比如学习半小时玩一会儿,再学习半小时,这样孩子的焦虑就会减轻或者消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专注的时间就会逐渐增长。这样既能满足孩子的动觉要求,又能有效地进行学习。
最后,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孩子,在训练注意力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遵循孩子的成长和认知规律。我们可以借助“番茄钟”等工具,让孩子劳逸结合,才更能调动孩子的专注力。在日常学习中,也是同样的道理。
部分内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