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四大天王最初考虑的是这位歌手,而不是“只会跳舞”的郭富城
在1992年之前,人们说起四大天王,指的就是佛教里的四大护法,即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和魔礼寿。而从1992年开始,这个说法逐渐被娱乐圈的四个人取代,那就是刘德华、张学友、黎明和郭富城。
香港演艺圈四大天王的说法,到如今已经有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娱乐圈一代新人换旧人,但四大天王的传奇一直都在,尽管星光有些黯淡,尤其张学友和黎明其间还宣布过退出四大天王。
那些天王,当时也就只有二三十岁年纪,如今他们大多五十开外,有的甚至步入花甲之年。
那么,四大天王当年到底是如何组建的?为什么选了他们四位而不是别人?如何看待四大天王时代呢?
01
首先必须要说,所谓四大天王是针对香港乐坛来说的,最早并非是放在整个演艺圈。而在1992年之前,香港乐坛占据主体地位的歌手只有两位,那就是谭咏麟和张国荣。进入九十年代时候,谭咏麟和张国荣相继淡出歌坛,乐坛亟需新生力量来补充这个空白。
这件事谁说了算呢?谁组织活动谁就说了算。这一次,其实并非什么演艺协会出面组织,而是香港商业电台。就是说,后来影响那么深远的四大天王的称号,最早其实是一个电台“册封”的,估计组织者当时也没有想到,一个电台举动能够形成那么大的影响。
02
首先被选中的是三个人,张学友,黎明,还有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经成名的刘德华。按理说三个人也能够被取一个名字被推出,但香港商业电台还是想凑成四个,而后用佛教里的说法来冠名。
那么第三个应该选谁?按理说李克勤是不二人选,那时候的他唱功出众,在新人中最具实力,被业内看作谭咏麟的接班人。然而问题在于,就在那个时候,李克勤出现了负面新闻,因此被组织者排除在名单之外。现在想一想,这是偶然,也是很大的遗憾。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年轻人进入视野,那就是出道没多久的郭富城。郭富城最早是从TVB的舞蹈训练班毕业,而后在一些电视剧中跑龙套,感觉到在香港很难出头就跑到台湾发展,没想到先因广告后因专辑《对你爱不完》走红,而后重返香港演艺圈。
正好这个时候四大天王开始“搭班子”,资历最浅的郭富城被幸运地选中,搭上了末班车。由此,香港流行乐坛进入全盛时期。
03
四个人随后都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张学友的唱片1993年销量超过300万张,刘德华的白金唱片达到60张,郭富城被称为亚洲舞王。四大天王垄断TVB劲歌金曲颁奖礼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长达11年。还不仅是演唱,在电影方面,四个人共获得过五座金马奖影帝,四座金像奖影帝。
一直以来,四个人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一直伴随着争议。张学友的争议似乎最少,因为他太会唱歌,而四大天王最早就是属于会唱歌的人。因此尽管张学友完全不如另外三个人帅,但地位一直十分稳固。
刘德华最早也不太会唱歌,更多的时候是耍帅,但到后来他的演唱也精进很多,唱歌越来越得到认可。
黎明绝对是又会唱歌又潇洒帅气的,但在四个人当中他具有影响力的歌曲和电影作品都相对较少。
郭富城最突出的舞蹈,演唱水平并不高,好在后来放下偶像包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电影方面,获得了普遍的认可。
04
四大天王盛行的年代,我们内陆也诞生了第一批追星族,这在九十年代蔡明、郭达和赵丽蓉的小品《追星族》中也有体现。不过跟如今的疯狂粉丝比起来,“蔡明”那时候的表现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另外如今如果再选歌坛四大天王,恐怕就更难评选出一个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