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岚传递】温度偏好与住房选择

【经岚传递】16L09

温度偏好与住房选择

——[读论文]“微观环境经济学”系列

编译/蔡雨清(复旦大学经济学系)

本期【经岚传递】所介绍的是来自于Paramita Sinha, Maureen L.Cropper在NBER Working Paper(No.21826)上发表的“Household location decisions and the value of climate amenities”一文,文章对温度偏好与住房选择之间的关系展开了分析。

(1)

每个人对于气温都有自己的偏好,这种偏好会在买房的时候体现出来:怕热的人会尽量选择阴凉的地方居住,而怕冷的人则会避开那些经常下雪的地方。现如今,随着温室气体的排放,全球变暖的问题不断严峻。而一旦气温发生改变,当地居民的效用也会相应变化。本文作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在2个环境情景(A2,B1)下比较人们的效用(用WTP衡量)。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建立一个离散的住址选择模型来衡量人们对气温的偏好,第二部分则具体衡量了在A2和B1下人们反对该情景的WTP。

(2)

模型

本文的基础模型就是一个离散的住址选择模型,方程如下:

作者首先讨论了工资和房价,包括房子的使用价格,因为取暖和制冷设备的使用会随着气候变化。上面两个方程是模型的两部分。方程一是间接效用方程,具体关于人们在冬天和夏天温度的偏好上的异质性。方程二则是关于具体城市的,除了温度以外的效用都尽可能地被固定。

在操作的时候,作者还考虑了移动成本,大部分经济学理论为了简化,都会假设移动不需要成本,然而作者证明了如果忽略搬迁成本的话,会大幅低估最后的结果。具体考察的范围为:居住在长辈出生的统计区域内,居住在统计区域之外,居住相应的州之外。

与之前的研究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作者把55岁以上的人口也考虑进来,虽然这部分人没有收入,但是他们对最后的结果也有很大影响。

统计结果表明,对于夏天和冬天温度的平均MWTP在不同的样本之间有很大差异,同时MWTP的绝对值在55岁以上的人群中更为显著。(为了在冬天上升1度,老年人愿意花费1035美元,而年轻人只愿意花费518美元)此外,那些更偏好暖冬的人也更偏好凉爽的夏日。

在地域方面,为了在冬天上升1度,在最冷的142个城市,人均MWTP是223美元,而在最暖的142个城市,这个数值上升到1184美元。而为了让夏天上升1度,人均MWTP的曲线呈倒U型。有意思的是,尽管有些地方温度相同,但是MWTP依旧有很大差异,对此作者认为可能是地形地貌引起的。

(3)

数据

主要来源:5% PUMS of the 2000 US census 以及其他统计数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