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科普·鱼颂】泥鳅,大泥鳅,鳞大体型也大!
泥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这里要和大家说的是,泥鳅们身体虽然滑溜儿,但是它们和其它大部分鱼类一样,身体是有鳞片的,只不过很细、很小、很不起眼罢了。今天我们就介绍一种鳞片比较明显的泥鳅。其实它们的鳞片也没那么大,只不过和其它泥鳅比确实大了很多,所以它们被叫做大鳞副泥鳅 Paramisgurnus dabryanus 。
大鳞副泥鳅外观就像大号的泥鳅 崔世辰摄
大鳞副泥鳅和泥鳅虽然外形相似,但却分别隶属于副泥鳅属和泥鳅属两个家族。除了鳞片大外,大鳞副泥鳅的尾柄还具有发达的尾褶。
大鳞副泥鳅的尾褶发达 崔世辰摄
第一次见到大鳞副泥鳅,还是在2013年的时候。虽然之前书中见过这个名字,但是插图都是手绘的,且书记录数量有限,所以一直觉得应该是个稀有品种。
还记得那是一次饭局中,刚刚认识的刘田老师手中拿来一个塑料袋,眯着小眼睛,笑盈盈地对我说:“崔哥!看这个泥鳅怎么样,刚在官园淘的”。只见一个巨大的棕黄色身影在半透明的塑料袋中翻滚。这就是我与大鳞副泥鳅的第一次见面,记得那天吃的是涮羊肉。
说到这条大鳞副泥鳅,它最开始先住在汪阗老师家中,被汪老师美名为“金龙”。但是作为泥鳅家族的大号成员,“金龙”不仅具有钻泥翻砂的优良作风,还有其它泥鳅所不能及的巨大力量。没过多久,“金龙”就以浑水毁景为由,从汪老师的鱼缸搬迁到了我的鱼缸中。
汪老师的鱼缸中总会漂浮着被它拱出的水草泥颗粒 崔世辰摄
“金龙”的新家是一个60*40*40的中小缸,不同于汪老师的2米大鱼缸,这里折腾的地方不多,且底材是沙子和中形鹅卵石。尽管如此,每晚还是能听到石头翻起撞到玻璃的声音。不过没过多久,我就发现,如果每次睡觉前投喂一次,且让它吃到肚子鼓起来,那么晚上就能睡个安稳觉了。看来人家晚上折腾不过是抗议饮食待遇问题。
吃饱了挖个坑把自己埋了吧 崔世辰摄
泥鳅作为底栖鱼类,没有锋利的牙齿,又终日躲在水底,吃些蠕虫和有机垃圾,一副人畜无害。然而一次偶然的事情,让我发现了它那呆萌表象下的凶残。那时因为在记录鱼类生长过程,所以养了很多鱼类的幼体,因为觉得“金龙”温柔老实,便让它进去清理垃圾去了。结果,我竟然发现小鱼在一天一天减少,直到一天我发现它仰头将一条小鱼吸入口中,连忙举起相机,拍下它的罪证。
“金龙”嘴里还有偷吃的证据 崔世辰摄
为了惩罚它的贪食,最终“金龙”被我放生到金沟河中。可是如今我的鱼缸里还有一条大鳞副泥鳅。这只大鳞副泥鳅实际上是地球记忆年会中“摸摸看”环节中的成员。那天,我与苏老师和汪老师去官员挑选道具和礼物,无意发现了一桶没有水且全是大泥鳅的桶,应当是给大型鱼的饲料。我随口向店家要了一条过来,放在矿泉水瓶中奄奄一息,一度苏老师认为它活不到让同学们摸的日子。然而经过崔老师的精心伺候,它竟然活了下来!并且成功躲过了年会的摸摸看活动,全身而退,依旧快乐地生活在崔老师的鱼缸中。
火爆的摸摸看活动现场因为大鳞副泥鳅身体欠佳而完美错过 崔世辰摄
本来想将它也放生的,一次在擦缸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它竟然不怕我,还老是在我手指尖钻行。所有鱼都躲得远远的,唯独它总在手边徘徊。家人说因为养熟了,它认识我,所以粘过来。朋友说它知道我救了它,它粘着我的手是在感激……好吧!看看我给它录得这个视频~你们觉得这个童话是什么呢?
人与鱼儿的完美互动?令人感激涕流啊~
“地球记忆工作室”创建于2014年7月。秉承“延续地球记忆,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与国内多家博物馆、学校及企业广泛开展自然博物教育。着重培养青少年对自然的兴趣,启迪科学智慧。工作室常年系统收集各类标本万余件;以及几万幅动植物生态图片服务于典藏研究及教学活动。
PS:关于视频的正确解释是,它在用口须品尝我的手指,感觉味道好极了,想迫不及待的咬下来一块。
没错!它其实是想吃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