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肤诊《素问·脉要精微论》说:“尺内两旁...

尺肤诊

《素问·脉要精微论》说:
“尺内两旁傍则季胁也:尺外以候肾,尺里以候腹。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少腹、腰、股、膝、胫、足中事也。”(如下图)

金栋按:有的《内经》注家及脉学著作认为《素问·脉要精微论》这段经文是论述寸口脉寸、关、尺的。如马莳《素问注证发微》、吴崑《素问吴注》、张介宾《类经五卷·脉色类二》、张志聪《素问集注》、高士宗《素问直解》、黄元御《素问悬解》 、施发(桂堂)《察病指南·卷上·左右三部六候》、李中梓《诊家正眼·内经分配脏腑定位》、周学霆《三指禅·六部脉解》、张璐《诊宗三味·脉位》等。

实际上,《素问·脉要精微论》这一段是尺肤诊,是《内经》中关于尺肤分布较为完整的论述。此外,如《平人气象论》有“尺热”“尺不热”“尺涩”“尺寒”之论;尺肤诊法在其他篇章里还有,如《灵枢·论疾诊尺》篇,专题讨论尺肤诊病;而且《内经》不见有寸口脉寸、关、尺三部的记载,故以上诸家之说与《内经》原意不合,非寸口脉的寸、关、尺之说。

“尺肤”就是前臂内侧,从腕横纹到肘横纹这样一段皮肤。因为这一段是以尺记,所以这段皮肤就叫“尺肤”。这一段不是讨论寸关尺,而是讨论尺肤切诊问题。根据尺肤分布所主的脏腑胸腹,通过触诊了解尺肤的寒热滑涩,也是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虽然后世临床诊病应用较少,乃不失为中医诊道之瑰宝,宇宙全息思想之体现。

《说文解字》云:“尺,十寸也。人手卻十分动脉为寸口。十寸为尺。尺,所以指尺规矩事也。”
王冰次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
《素问识》云:“ 简按:王注:‘尺内,谓尺泽之内也。’此即诊尺肤之部位。……尺,即谓臂内一尺之部分,而决非寸关尺之尺也。”

(0)

相关推荐

  • 寸关尺(寸口脉)

    寸关尺(寸口脉)

  • 寸口脉弱

    寸口脉弱,女性须问其乳腺是否有增生,是否有雌激素过剩,多为服用补药太过.

  • 诊尺肤[诊尺肤]

    ①宋·施发(桂堂)<察病指南·卷上·左右三部六候>:"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其穴在两乳间).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膈中.左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中(腹属下焦,右手尺中亦可候也). ...

  • 尺肤诊的意义

    尺肤诊,就是通过诊察手腕内侧直到肘内侧这个区域的皮肤的状态,以及手.肘.臂的皮肤状态来判断疾病发生时身体的状态.这个技术操作,在<内经>中有明确记载,但其内涵的意义早已失传,其实这个技术目 ...

  • 色脉合诊及尺肤诊法

    ​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帝曰: 有故病(1), 五脏发动(2), 因伤脉色, 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征(3)其脉小色不夺(4)者,新病也: 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 征 ...

  • 杨旭《黄帝内经》66:尺肤诊法

    杨旭《黄帝内经》66:尺肤诊法

  • 尺肤诊法

    籍中的尺肤诊法 尺肤诊法是通过寻找尺部皮肤(即腕横纹到肘横纹的前臂靠尺侧皮肤)的压痛点,以诊断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诊察的具体方法是,首先以食指尖按在尺肤中央处,则食指一侧到腕横纹长度(以患者食指为准) ...

  • 《尺肤脉与主病》

    首先需要搞清楚"尺肤脉"的概念.中医理论中,一般将两手肘关节(尺泽穴)下至寸口处的皮肤,称为"尺肤".诊察尺肤, 为古代中医切诊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诊察该肌肤的 ...

  • 『黄帝内经解读』黄帝内经中的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黄帝内经中的色脉合诊法和尺肤诊法 [原文] 帝曰:有故病(1),五脏发动(2),因伤脉色,各何以知其久暴至之病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征(3)其脉小色不夺(4)者,新病也:征其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 ...

  • 论尺肤

    诊尺肤 自<内经>以来就有"按尺肤"之记载,通过诊察尺肤的情况,以作为了解全身病情的一部分依据,称为诊尺肤,或称尺肤诊法.(诊断部位名.指前臂内侧自肘关节至腕关节部的皮 ...

  • 扁鹊81难经译文注解:第十三难 色脉尺肤合参的诊断法

    第十三难 色脉尺肤合参的诊断法 [原文]      难曰:经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相胜之脉即死,得相生之脉者,病即自己.色之与脉当参相应①,为之奈何?     然:五脏有五色,皆见于面,亦当与寸口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