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讨论】分布式CT影像系统业务探讨
分布式CT影像系统打破传统CT业务的工作模式,设备侧将扫描与成像功能分离,以大算力换取低剂量,业务侧在基层/分支/专科诊室完成扫描,影像中心集中判读阅片,从而作为国家分级诊疗体系的技术支撑,助力推进医联体的建设及医院高质量的发展,为广大百姓提供低成本、高质量、易获得的影像服务。本地完成扫描后,产生的生数据直接通过大带宽高品质专网传输至云中心, 在云中心完成微剂量等一系列算法的集中计算后,将结果返回至设备端。分布式CT系统是多个扫描终端通过通信链路互联而构成的松散耦合的系统。
为了解医疗影像设备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和发展趋势,JDC于2021年6月22日发起线上探讨,以下是部分精选回复,欢迎各位继续交流探讨:
Q1:(开放题)当前CT设备是集成一体化设备,您认为未来CT成像功能有必要部署在云端实现吗?(是或否) 原因是什么?
摘选回复1:
是非常有必要在云端实现部署的,据我们现在去个医院的调查的情况看,很多的CT多数在医院保存的时间是在3个月-1年之间,因为很多需要CT决策的病症的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需要与刚发病的原始CT成片做比较,很多年纪大,有着丰富经验的医生,通过比较初次检查CT和现有CT,就可以判断病情的走向,是向好发展还是在病情在恶化,但是现在医院因为成本问题,只能是判断3个月-1年内这种短期时间内,病情的恢复情况,这样并不利于很多长期病症,CT检查在医院中的检查里,也算是价格中上等,但是因为CT的特殊性,毕竟是放射性物质,无法短期内多次进行检查,就算是可以短期多次检查,也得考虑放射性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所以对于CT成像功能,还是很有必要在云端部署,但是为了节省成本,也要有针对的,对需要进行云端的CT成像,才上传云端就可以。还有一个原因,因为现有医院his系统这块,并不是每个医院都互通医院数据,99%的医院都是通过带着病例去另外的医院检查,所以,在不同医院、不同医生看病而言,通过云端部署,实现病人数据共享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为了方便病人看病,也是为了方便医生瞧病,对于病人的诊疗数据,也是需要分级授权等非常规安全手段进行管控。
摘选回复2:
是。如果不能在云端,本地会有存储占用,跨院调阅和医联体都不方便,如果用上传方式,又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办理对医院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存储来保证上传图像的安全。传输过程中也会有丢失和传输失败的风险.
摘选回复3:
是,1、降低维护成本。放在云端可以减少机房机柜空间,空调,电力等运维成本,硬件设备本身的运行故障及容量增长的扩容等问题放在云端都会比较方便解决。2、从应用调用来说,放到云端方便适应各种网络环境,方便夸机构调阅和终端获取。
摘选回复4:
有必要,1、未来区域影像中心建设,部署在云端后,不同医疗机构访问其他机构内的影像资料更简单易实现!2、上云后对报告中心的地理位置要求将降低,影像中心可以以两到三个阅片报告中心联动部署!
摘选回复5:
是。如果不能在云端,本地会有存储占用,跨院调阅和医联体都不方便,如果用上传方式,又影响医院正常业务的办理对医院成本较高,同时还需要一个大容量的存储来保证上传图像的安全。传输过程中也会有丢失和传输失败的风险。
摘选回复6:
是,现在已经不读普通ct平片了,有电脑读片肯定电脑读片,一毫米的电脑读片可以更早期发现临床问题,如果跨医院诊断云端数据省去重复拍片。同一病人不同医院间复查方便。
Q2:(开放题)您认为未来CT设备部署到专科科室,基层/社区等医院,是否还需要集中式阅片判读?请说明原因。
摘选回复1:
如果未来CT设备部署还专科科室、基层/社区等医疗机构,通过高速网络集中上传到云端计算中心,通过大算力实现智能AI阅片,集人工智能技术,据了解,基本上可以精确到99.9%的阅片准确率。我认为,可以不再需要集中式阅片判读。
摘选回复2:
是需要的,在互联网医院推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乡镇、社区诊所医疗水平真的是有限,尤其是现在的刚毕业的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下沉到基层社区去工作,往往招聘的时候,这种基层医院诊所无人问津,招人都招不到。为什么大医院的年轻医生比有些小医院的老一辈医生水平都高,因为见识的病例多,在医院实践真的比理论要重要很多,理论是死的,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病,去治病,才能增加医生阅历,成为一个能治病的医生,在基层社区医院,说实话接到的病人真的是十分的有限,基层医院社区的诊疗水平完全无法与三甲或者其他区县级以上医院相比,而且没有新医生的新鲜血液和大量患者的医生的水平根本不够,所以肯定是需要集中式阅片判读。
摘选回复3:
是。基层机构的业务人员缺乏,业务能力的局限性。集中阅片有助于提升服务能力,也有助服务能力和技术下沉,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摘选回复4:
需要,原因是专科科室,基层/社区等医院无法配置齐全高水平的影像诊断人员,有限的预算也无法购买到高级的影像分析软件尤其是AI识别和分析软件,故集中式阅片室有助于诊断质量的提升和人员成本降低。
摘选回复5:
需要,ct设备扫描的技术操作要求不高,广泛部署更方便患者就医,但是根据片子出报告,需要长期的阅片经验和临床经验,基层支持这类型医生的成本过高,集中式阅片,一方面会提高阅片效率,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基层出报告的成本。
Q3:(开放题)在上题中,您认为区域影像中心未完全发挥作用或运行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摘选回复1:
1、基于经验的判断以及局部的业务范围,导致误诊误判情况仍时有发生。2、信息孤岛式的判读,未充分借助大数据和AI算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摘选回复2:
很多时候都是预检先分级,根据患者主诉,患者临床表现例如呼吸心跳神志意识体温疼痛来分级,由医生根据病情开具影像学检查,然后一般患者有危及生命危急值由影像学通知临床医生进行升级。很少直接参与分诊,一方面辐射问题,很难让它变成筛查。宣教要让大众接受这个事情。还有就是你需要腾出空间来放这个机器,要配人,要成本。
摘选回复3:
1、设备在基层部署不广泛,患者还是喜欢到大医院就诊;2:、宣传不到位,患者以为报告和检查结果是基层出的,可信度不高;3、未形成明确公开的成本分担指导性意见,阅片医生积极性不高;4、医院本身人力不足,集中阅片速度跟不上需求,造成需求萎缩。
摘选回复4:
一、信息互通难,标准不一致。二、共享机制不健全,利益无法划分。三、监督考核机制未建立。
摘选回复5:
1、目前各地影像操作技师能力参差不齐,导致片子质量不同,各医疗机构内并未能达到较好的互认效果。2、各地区域影像中心未能实现对区域内大多数片子的阅读,大部分医疗机构仍自带影像中心团队。3、区域影像中心负责归属问题,阅片准确性医疗机构无法保证,然后若阅片出现问题,一般患者只会找医疗机构追责,责任划分也必须有明确规定,责任部门强有力落实,出现问题不扯皮,否则成效依旧欠佳。
来JDC
一起定义下一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