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栏目|如何理解“关照全局 把握关节”战役谋略思想?
(九)关照全局 把握关节
这个战役谋略思想,是毛泽东科学处理全局与局部辩证关系的谋略。毛泽东强调,任何指挥员“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就如同我们下围棋,如果没有全局意识,就下不好围棋。下围棋时胜负之分,又往往是一些关键时候的“做眼”谋势,如果投下关键的子做好了势,全盘就活了。所以毛泽东这一战役谋略思想的实质是强调:指挥员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同时,要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全局来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换句话说就是:胸怀全局谋划整个战役,抓住关节或枢纽带动全局的发展。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第1和第3军团到达陕甘根据地的保安县吴起镇,结束了长征。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蒋介石调集东北军5个师的兵力,以董英斌部4个师为西路,自庆阳、合水出动,经太白镇沿葫芦河东进;以王以哲部1个师为东路,先由洛川前推,然后经羊泉镇沿葫芦河西进,企图东西对进,围歼红军于葫芦河、洛河之间地区。为粉碎国民党军新的进攻,毛泽东、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首先在直罗镇一带歼灭沿葫芦河东进之敌一部,尔后转移兵力,各个歼敌。这个仗怎么打呢?毛泽东认为葫芦河东西沿线是整个作战的关键,而直罗镇是一个关节点或者叫枢纽,如果把这个关节点拿下了,敌人的东西对进和封锁线就断了。所以毛泽东决定采取围城打援的作战方法。
1935年11月12日,毛泽东首先命令红15军团攻打直罗镇东北面的甘泉,调动敌军增援,如果敌军增援,必须经过直罗镇红军预设的战场。红军一打甘泉,17日敌军果然命令109师师长牛元峰增援。我军派了一个连的兵力,于20日16时左右将109师引诱进入到了直罗镇我军的阵地,红1方面军主力分别由待机位置向敌展开,并于21日拂晓时突然向国民党军发起进攻。第1军团从正北和西北方向,进攻直罗镇北山,断其退路;第15军团从西南、正南和东南三个方向,进攻直罗镇南山及东南地区,阻其东逃。激战至24日上午,第109师大部被歼,其残部500余人退入直罗镇东南土寨负隅顽抗。此时,国民党军东西两路援军已迫近直罗镇。为继续战斗,红1方面军以少数兵力围困敌第109师残部和阻击西援之敌第117师,主力则向西迎击东援之敌第106、111师。该两师遭红军阻击后,因害怕被歼,于23日纷纷沿葫芦河西撤。红1方面军乘胜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敌第106师1个团。被红军包围在直罗镇东南土寨的敌第109师残部待援无望,于23日午夜分路突围,24日上午被红军全歼,师长牛元峰绝望自杀。至此,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直罗镇战役,毛泽东分别运用了攻城打援、诱敌深入、伏击战、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等战役谋略,但核心是抓住了直罗镇这个战役枢纽来设计战役全局,一旦直罗镇伏击战打赢了,整个战役就全盘皆活了。直罗镇战役的胜利,使红军在陕北真正站住了脚。如果没有这个战役的胜利,红军可能就真的被剿灭了。
前面讲到的毛泽东指挥辽沈战役强调首先打锦州、指挥平津战役首先打塘沽和张家口等,都体现了关照全局把握关节这一战役谋略思想。可以说,任何高明的谋略,都不是单个的谋略,而是计中有计,要实施连环计。每一计之间相互是什么关系?遵循什么原则来巧妙设计?关键就在于“关照全局、把握关节”,如果没有重点,眉毛和胡子一把抓,就不可能成功。
这一谋略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有什么指导意义呢?笔者认为,解决他国与我国的海洋争端,我们要抓住日本这个关键来战略布局,中日之间海洋争端的解决,又要抓住钓鱼岛这个枢纽和关节点。只要中日之间的海洋争端解决了,其他小国与我之争端就基本上迎刃而解了。如果钓鱼岛争端解决了,中日海洋争端也就基本上解决了。如果钓鱼岛方向发生战争,关节点不一定就在钓鱼岛这里,关键和关节点是日本在一些岛屿上的侦察监视设施和指挥枢纽,我们只要把其首先打瘫痪了,日本是没有能力与我们进行海空决战的。
对于我们个人而言,这一谋略的价值就是做任何决策和干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节点,心里始终要有全局意识,同时,要抓住重点和枢纽环节,推动全局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本文作者:ClCC国防教育特邀专家 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