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请收起你那道貌岸然的伪善

近日,教育部回应《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提案》一事,又刺痛了某些人敏感的“性别歧视”神经。

但事实的真相是怎么回事呢?

从教育部的回复来看,31处提到“体育”,27处提到“健康”,提案人的意图显而易见:针对青少年体育与健康上存在的问题,表达了担忧,呼吁改善现状。

“女拳者们”没搞清楚状况就“按键伤人”,抓住“男性女性化”大做文章。

与其“文字狱”式地炮轰标题里“男性女性化”的表达,不如说这其实是一场“标题”引发的“血案”。

提案标题取得“词不达意”,刻意向高级表达靠拢,以起到点燃情绪的目的,吃流量的人血馒头,结果引发了大型“歧义案发”现场。

我不否认,现代社会仍然存在“性别歧视”的封建残余,但至少在教育部回应该提案中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其也有这个偏见。

现代社会的主旋律是“人人平等”,其中当然也包含“男女平等”。

首先,性别歧视在我们的社会中真实而广泛地存在,伤害的不仅是女性,也限制了男性的情绪和私人化的表达。

对男性而言,同性恋不被允许,哭不被允许,化妆不被允许。这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对性别的固有期待酿成的苦果。

比如,期待女性天然地娇小、柔弱、需要保护,期待男性天生强壮、阳刚、保护他人。

但现代社会里独立女性比例的升高,男性个性化表达的增多,对我们传统的性别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生活在新的社会,但很多人还用旧的思想指导生活。

其次,从表达上来看,如果非要强词夺理地争辩“娘里娘气”“娘炮”“妈宝男”是对女性的蔑视,那么“大男子主义”又何尝不是对男性的亵渎?

我们鄙视的不是男性或女性整个群体,我们鄙视的是有“依赖他人”“弱不禁风”“专断独行”等特质的人。

第三,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陈铭在谈及“真正的性别平等”时,曾说:“真正的‘平权’是不让任何事情牺牲女性在社会上的价值,不让任何事情成为阻碍女性发展的借口。”

从这个意义上看,性别平等的核心是女性享有发展权上的平等,而不能放纵“男尊女卑”的传统来对女性进行伤害,以寻求话语权和道德上的制高点。

真正的“平权”是女性也可以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宰,而不是兄弟、丈夫和父亲人格上的附庸。

因此,请收一收你那捍卫女权道貌岸然的伪善吧,先让自我成为生命的主宰再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