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武昌县西山寺》道尽宋朝教育部长孔武仲想隐居鄂州却不能得偿所愿的无奈 ...

武昌县西山寺

宋朝:孔武仲

吴王宫殿西山头,萧萧爽气长如秋。

武昌连都甚偪仄,頼有此山供胜游。

东南豪杰俱故旧,当年孝廉孙仲谋。

一朝名号僣九五,朱紫罗列皆公侯。

驩娱应似河朔饮,缥缈宜有云端楼。

危絃脆管落天上,饮散咸入西江流。

而今寂寞皆陈迹,遍地松竹清阴浮。

巖泉滴沥醒四座,相见环珮锵琳球。

龙泉宝气亦消尽,磨剑只有空池留。

老僧向我说遗事,兴废反覆令人愁。

但当沈酣卷大白,徐趁明月牵归舟。

鄂州

作者:孔武仲

绿柳阴阴蔽武昌,汀洲如画引帆樯。

一江见底自秋色,千里无风正夕阳。

暂别胜游浑老大,追思前事只凄凉。

贤豪况有遗踪在,欲买溪山作漫郎。

这两首诗的是宋代鄂州当地的地势风光,和风土人情,诗中不仅将鄂州的特色描写了一遍,还赞叹鄂州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诗人说在宋代鄂州的城区是绿树如茵,特别是因陶侃而闻名的柳树是遮天蔽日,将当时的鄂州主城区装扮得像是仙境一般,除以之外鄂州另外一道引人注目的特别景色就是江面上是千帆过境,热闹非凡。

其实诗中更深层次的含义是借鄂州的景,以及鄂州曾经的历史事件来抒发诗人的感情,诗人孔武仲(一○四一~一○九七),字常父(甫),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仁宗嘉祐八年(一○六三)进士,调谷城主簿,选教授齐州,爲国子直讲。哲宗元祐初,歷集贤校理,着作郎,国子司业。尝民族矛盾论恢復诗赋取地一下,攻击王安石经义。进起居郎兼侍讲迩英殿,除起居舍人,改中书舍人,直学士院。擢给事中,迁礼部侍郎,以宝文阁待制知洪州,徙宣州。绍圣四年,坐元祐党夺耿,管勾洪州玉隆观、池州居住(《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七之一六),卒,年五十七。

从其经历来看诗人就任过地方官员,也出任过中央大员,最高的职位就是现在教育部部长一职,再其任职期间的鄂州不仅是抗金前线阵地,更是北宋政治经济军事副中心,为了选拔有为青年进入朝廷给执政者服务,孔武仲一生多次到鄂州进行了实地调查,不然他也不会写出这么有意境,这么符合鄂州当地实情的诗句来。

后诗人因政见与当政者不合被贬谪,以至于其一生抱负未能施展,于是等到他再次来到鄂州时,便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尤其是在游玩完鄂州吴王孙权和一代文宗元结的遗迹后,更是心如刀割,想到自己空有满腹经纶和才学竟然得不到重用,于是借鄂州景和古人感叹自己和他们一样生不逢时,不过最后诗人还是想明白了,还自我安慰了一番,像和元结一样隐居在鄂州吟诗作画,著书立说。

可惜的是,作为当时南宋的改革派,诗人孔武仲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其与兄文仲、弟平仲并称“三孔”,当时大宋文坛和民间一直流传“二苏联璧,三孔分鼎”的说法。

所以,尽管被贬谪后的孔武仲想学元结来鄂州隐居,可是保守们派担心他来鄂州后蛊惑人心,加上当时鄂州有着大宋朝的大量驻军和武将,政敌怕他到了鄂州得到这些拥有军权的人拥护和支持,那无异于如虎添翼,于是找了个声色犬马的地方将他圈禁了起来,也是就是今天的安徽池州。宋代被圈禁是一种变相的政治犯,一直到死没有皇帝陛下的旨意是不能随便出圈禁境地的,否则会被株连九族的。

不过被圈禁了的诗人也没有闲着,反而著书立说成就其完美一生,《诗书论语说》等百余卷,已佚。南宋王{辶苇}收辑孔氏兄弟诗文合刊爲《清江三孔集》,武仲诗文共十七卷,其中诗七卷。《宋史》卷三四四有传。 孔武仲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清江三孔集》爲底本,参校民国初年胡思敬校本《宗伯集》(刊入《豫章丛书》,简称豫章本)、《宋诗钞》(简称诗钞)、《永乐大典》。校本多出底本的诗篇,附于卷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