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行 · 号称“江淮第一楼”之望海楼

南开大学宁稼雨的雅雨书屋:青灯摊书、传道授业、以文会友、闲情雅致。

从乔园出来,就打车来到泰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泰州标志性建筑,号称“江淮第一楼”之望海楼。

望海楼初建于南宋绍定二年,是江苏泰州市的一座名楼,距今已700多年。望海楼之所以成为泰州名楼,与历代文人登楼望海的诗篇大有关系,明代刘万春的《登望海楼》诗曰:
落日凭栏望眼开,苍茫气色接蓬莱。千家为灶孤城合,万里帆樯一水回。
不见秦鞭驱百去,空闻汉弩射波来。即今过客知多少,可有元虚掞藻才。
古泰州东濒大海,汉代称海陵,二千多年的岁月流转,沧桑变迁,如今登上新建的望海楼,已不能再望见大海,然而泰州城最美的凤城河畔的秀美风光却是一览无余。古望海楼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楠木结构,古朴典雅,明、清时期就是泰州著名胜地,历代屡毁屡建,楼名亦随之更易。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州守鲍龙重建毁于大火的望海楼,称“望阳楼”。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望海楼复又倒塌,惟存遗址。清康熙年间再次重建,曰“靖海楼”、“鸣凤楼”,当地老百姓都喜欢把其称做“望海楼”。抗日战争期间拆除城时,这座古人看作是“文运命脉”的名楼被拆毁。
作为人文泰州重现历史文化古迹的重要举措,2006年6月,望海楼重建工程拉开序幕,2007年7月正式开放。望海楼前,姹紫嫣红的花坛中,矗立着一座重2.8吨,高3米的世纪宝鼎,这是新世纪的象征,也是新望海楼的点缀。被誉为“江淮第一楼”的名楼高32米,取宋代建筑风格,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取栗壳、青灰色,古朴典雅,登顶层可远眺城区。
望海楼,记录了宋代范仲淹在泰州任职时留下的古老记载,名人咏泰州的碑林更是展示了泰州的历史沿革,体现出泰州从五代至明清的悠久历史。重修望海楼,泰州请余秋雨写了《望海楼新记》,“本为望海筑此楼,岂料远近皆望楼;风晨雨夕独登临,方知何处是泰州。”这是此文的结尾。
作为范仲淹的第28代孙,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先生,为望海楼重建写下了一段点睛之笔的评价:今逢盛世,遂有重修望海楼之举。公历二零零七年秋,巍然一楼飞峙泰州凤城河之滨,上接重霄,下临无地,飞阁流丹,崇阶砌玉,其势可与黄鹤楼、滕王阁媲美,允称江淮第一楼。望海楼之再兴,岂独泰州一邑“文运命脉”之象征哉!
到过望海楼的人都知道,在二楼迎面高大的墙壁上刻有《重修望海楼记》,金底黑字。近日,这篇由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用文言文撰写的散文,与康有为的《登铁塔》、徐志摩的《泰山日出》等一同被收录入了江苏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配套用书《语文读本》八年级上册。
据悉,与《重修望海楼记》一同收录入八年级上册《语文读本》的,还有丰子恺的《庐山面目》、刘白羽的《天池》、萧乾的《初冬过三峡》、王愿坚的《七根火柴》、冰心的《每逢佳节》等精品名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