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鲁迅的版画情结

生活之美好,取决于对其热爱程度。许寿裳《亡友鲁迅印象记》云:“鲁迅的爱好艺术,自幼已然,爱看戏,爱描画;中年则研究汉代画像;晚年则提倡版画。”

幼时的鲁迅也喜欢绘本,喜欢描画。据《阿长与〈山海经〉》云:“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此后,其又搜集到“石印的《尔雅音图》《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诗画舫》”,以及日本人小田海仙的《海仙十八描法》等。

对木版插图的热爱,终其一生。关于鲁迅嗜画,周作人的《鲁迅的故事》《鲁迅小说里的人物》《鲁迅的青年时代》文中也有所涉猎。

胡一川·《到前线去》1932年,木刻版画,上海鲁迅纪念馆藏。反映“9·18”事变之后,抗日救国运动蓬勃发展,号召人民奔赴抗日斗争前线。画面线条有力,鼓动性很强,表现了誓死保卫祖国的民族呼声。

1912年,鲁迅由许寿裳推荐,受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蔡元培之聘,担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科长,主管文化、科学、美术工作,包括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事宜,此为政府关于文化艺术方面社会教育的最高领导机构,致力推行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的思想。

鲁迅对域外绘画的敏感力,不亚于文学。1929年,其第一次看到珂勒惠支的作品,即认定此即一直寻找、最宜输入中国的版画,且为合适的艺术宣传工具。

文直事核,峥嵘圭角,珂氏绘画,一如鲁迅文字。珂氏作品刀法沉着,线条忧郁,对战争、饥饿、死灭的刻画,对妇女儿童不幸的凝视,极具大恨大爱的表现主义色彩。

江丰 《码头工人》1932年

木刻版画,中国美术馆藏

“就知道她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的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声,挣扎,联合和奋起。”史沫特莱早在1925年就在德国认识了珂勒惠支,遂结为好友。

1931年9月20日出版的《北斗》创刊号上,即印有其木刻组画《战争》中的第一幅《牺牲》,此为第一幅介绍到国内的珂氏版画,创刊号为纪念“左联”五烈士的特选刊。

鲁迅还托史沫特莱购得《织工的反抗》《农民战争》等22幅珂氏原作。珂勒惠支作品在中国的首次展出,是在1932年6月4日开幕的德国版画展览会上,展品即由鲁迅提供。

鲁迅编选并自费印刷的《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插图

1936年5月,鲁迅在病中自费编印出版了《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且为此书作了长序,并对每幅作品批注说明。书扉则印有“有人翻印,功德无量”字样,鼓励“盗版”,希望此书广为流传。

1930年,鲁迅在《艺苑朝华》第一期第五辑《新俄画选》中写道:“当革命之时,版画之用最广,虽极匆忙,顷刻能办。”从1930年至1933年,其亲自租借场地,举办了三次外国木刻展览会。

张望 《负伤的头》1934年

木刻版画,上海鲁迅纪念馆藏

介绍珂勒惠支版画的同时,鲁迅筹划创办了中华木刻讲习会。1931年8月17日,鲁迅主办的“木刻讲习会”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三层楼房顶层授课,为期六天。

期间,邀请日本好友内山完造的弟弟内山嘉吉,为十三位青年艺徒讲授木刻技术,并亲自主持、翻译。此为新兴版画运动之发端。

中国现代版画不是古代版画的延续。由复制版画而创作版画,画与刻皆由艺术家独自完成,这种版画形式即被称作“新兴版画”,也即中国现代版画。

之后上海先后成立了“上海一八艺社”“野风画会”“春地美术研究所”“MK木刻研究会”“野穗社”“未名社”“木铃木刻研究社”“铁马版画会”等木刻团体,一批来自浙沪两地的左翼青年,如彦涵、力群、罗工柳、叶洛、胡一川、江丰、马达、陈铁耕等,开始致力于新兴木刻创作,并相继奔赴延安,成为解放区木刻的骨干。

李桦 《怒吼吧!中国》1935年

木刻版画,中国美术馆藏

新兴版画运动影响深远,其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中国版画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据萧红《回忆鲁迅先生》云:

在病中,鲁迅先生不看报,不看书,只是安静地躺着。但有一张小画是鲁迅先生放在床边不断地看着。这是苏联木刻家毕珂夫的《波斯诗人哈斐诗集》的首页,画着一个穿着大裙子、飞散着头发的女人在大风里边跑,在她旁边的地上,还有小小红玫瑰花的花朵。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翻阅绘本的轻松,在阅读文字时恐难以找到。一杯茶压不下去浮躁,一幅画或可。

从汉画像拓片到历代佛经、碑帖,从欧洲版画到日本浮士绘,鲁迅收购的刻石画像拓片有6000多种。而收藏的外国版画原作达2100多幅,涉及16个国家的200余位版画家,可谓中国版画收藏第一人。

(0)

相关推荐

  •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鲁迅与中国新兴木刻 孟祥远 鲁迅与木刻青年的合影.1931年8月22日摄于上海,左起:钟步卿.邓启凡.苗勃然.乐以钧 (一) 版画,是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古代版画主要是指木刻版画,也有少数铜版刻和 ...

  • 他不仅仅是大文豪,还是中国新兴木刻版画的奠基人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木刻的国家.大约在十四世纪的时候木刻传到了欧洲,经过文艺复兴,西方木刻与油画雕塑一样有了大发展,在几百年间的漫长发展过程中,西方的木刻版画大多是用于复制和保存图像或是书籍插图,但到 ...

  • 鲁迅 | 只研朱墨作春山。

    因为要到中国美术馆去参加"临沂墨香"的展览,于是便更上层楼的去看了"只研朱墨作春山"这个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80周年的美术展,当然如果没有这样的顺带,我也本来也要 ...

  • 鲁迅生前最后的留影里,有他的身影

    陈烟桥是鲁迅先生领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第一批积极实践者,也是新中国第一代新兴木刻大师. 今年恰逢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以及陈烟桥先生诞辰110周年,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美术家协 ...

  • 鲁迅的副刊情结

    关键词:鲁迅 鲁迅一生都钟爱报纸副刊,很多脍炙人口的不朽杰作都是在当时的报纸副刊上最先发表出来的,后来收入到各种选集中,更广泛地流传于世. 鲁迅代表作之一<阿Q正传>最初分章发表于北京&l ...

  • 托尼学说与魏晋文章的契合——论个人人道思想下鲁迅嵇阮情结的形成及创作体现

    "托尼学说"与"魏晋文章"的契合--论"个人-人道"思想下鲁迅"嵇阮情结"的形成及创作体现 "托尼学说&quo ...

  • 一组精彩的版画作品:鲁迅版画奖得主徐旭“刻痕版画艺术展”作品

    徐旭,湖南攸县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齐白石纪念馆特聘画家,原湖南省美协版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湘潭市美协顾问.美术作品先后15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全军美展.1999年被中国版 ...

  • 大漠情结 -- 戈沙黑白版画

    戈沙,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俄罗斯族人.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大西部工作,分配到西北画报社,1953年调入<吉林日报>社工作.历任<吉林日报>高级美 ...

  • 画家戈沙黑白版画:大漠情结

    摘自寒江雪博客(只供收藏与欣赏) 简介说明 戈沙,193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俄罗斯族人.1951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主动要求到大西部工作,分配到西北画报社,1953年调入<吉林日报> ...

  • 北方情结 -- 郭长安版画

    郭长安,1958年出生,黑龙江哈尔滨人.从事美术创作多年,以国画和版画见长,长年植根于北大荒,北方的山山水水和淳朴的黑土地铸就了他的艺术灵魂,北方粗犷.豪放.厚重的火热生活,成为他创作的主要风格和追寻 ...

  • 鲁迅于文学之外的“第二战场”——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很多艺术家已不再画木刻版画,这一艺术形式似乎已远离我们的生活.而在大半个世纪前,木刻版画作为一种新兴艺术,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价值在当时是以往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无可比拟的. 2 ...

  • 版画有啥了不起?让鲁迅先生都爱它

    在那么多艺术门类中,我们好像很少谈论版画. 确实,版画目前来说是一门相对冷门的艺术,毕竟一开始来说,版画是一门诞生于实用性的艺术,现在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它的实用价值几乎已经被完全取代了. 版画,顾名 ...

  • 千年传统语言失去生存空间,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也陷入困境

    在中国古代,出于印刷的需要,版画曾作为雕版印刷的书籍插图盛行一时.特别是在明代,市民文学发达,作为小说戏剧插图的版画也随之发展繁荣. <张深之正北西厢记>,明代,陈洪绶木版画,26.2c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