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海进士闽台识英才
祁征祥书法真迹。
清代光绪年间,通海籍进士祁征祥曾在台湾、福建等地为官,他勤于政事、精明干练、礼贤下士,尊重和提携台湾、福建士人,官声颇佳。他在十多年的时间里频繁被调动至南澳、台湾、建阳、闽县、莆田等地,辗转为官,疲于奔命,卒于任上。
少年励志 苦读成名
祁征祥出生在通海,关于他的生平、宦迹,《光绪通海县续志》里只有寥寥数语:“祁征祥,光绪庚辰科进士,在任候补直隶州知州,历授福建建阳县、闽县、莆田县。”
台湾《台南市志》载有他的小传:“祁征祥,云南通海人。年十五废学,习贾布肆。年十九,人勉其读书求富贵。由是十载寒窗,终成进士。”据此可知他十五岁时辍学从商,经营布匹生意,后经人勉励读书上进,十九岁开始发奋勤学,终于在光绪元年(1875年)被选为拔贡生,光绪六年(1880年)成进士,钦点即用知县,签分福建。
光绪六年刊刻的《会试同年齿录·光绪庚辰科》,收录有祁征祥本人填写的履历表,记述甚为详细:“祁征祥,字子聘,号星皆,行一,道光戊申年十一月初六日吉时生。系云南临安府通海县拔贡生,民籍。原籍山西太原府祁县。始祖讳旺,前明昭信校尉,世袭百户侯。从沐黔宁王入滇,遂家于临安郡。”他的这份自述,为我们澄清了一个事实,多份资料都说他名征祥,字星阶或星皆、莘皆、莘陔。其实他的字是子聘,星皆是他的号。他出生于道光戊申年(1848年)十一月初六日。他在履历中还记述了他的父亲叫祁良骥,母亲张氏,他开始读书启蒙,乃受业于祖舅父朱湘浦先生。他考中进士时,已经三十二岁。他在履历中填写的婚姻状况是:“妻钟氏,继娶熊氏,女四,长殇,次,字庠生朱君名毓玺之长子炎上。三、四未字。”他的原配发妻是钟氏,后又继娶熊氏,生有四个女儿,大女儿夭折,次女已许配本县朱敏玺的长子朱炎上,其他两个女儿尚年幼,还待字闺中。他家族中的堂伯叔弟等都是举人、庠生,皆业儒,在当地可谓书香人家。他在履历中填写的出生地是“云南临安府通海县,世居南关内右所巷”。南关内右所巷,应是今天通海县城内祁家巷。通海县城明代以前分为旧县、御城两片区域,旧县为民居,御城为驻军,御城内以聚奎阁为坐标,右所巷即今之祁家巷。
主宰台南 培育英才
《台南市志》记载,祁征祥“出为县宰,无腐俗气,神于治狱,尤礼贤爱士。始为官南澳,审问奇案,缺证佐,而辨析秋毫,据理依情,终获明判。批语判词,皆出己手,精妙感人,抄播传诵,有如传奇。光绪八年,作宰台湾,得汪春源、陈润黄二茂才,即选入衙署,聘幕友李占五教之。后陈不寿,而汪终成进士。九年移知闽县,十一年乡试,台南赴试士子往谒,尚礼下情殷,纡尊至台湾会馆回拜,礼贤下士,可见一斑。台阳人士至今怀之。”可知祁征祥光绪六年(1880年)考上进士后,钦点即用知县,经抽签分派到福建为官。初在南澳县为知县时“无腐俗气,神于治狱,尤礼贤爱士”。“审问奇案,缺证佐,而辨析秋毫,据理依情,终获明判。批语判词,皆出己手,精妙感人,抄播传诵,有如传奇。”可见,祁征祥是一个精明干练的良吏,才华横溢,政绩、官声颇佳。
光绪八年(1882年),祁征祥作宰台湾,独具慧眼,发现台湾秀才汪春源、陈润黄二人是可造之才,将他们选入衙署,精心培养,聘幕友李占五教之。后陈早逝,而汪终成进士。汪春源后来被誉为公车上书第一人,又恰是台湾历史上的最后一名进士。他在晚年所写的自叙中称:“春源少孤,幼承母训。年十四,应童子试,邑侯祁星皆师拔署第二,令入县读书。”对祁征祥的提携培养之恩铭刻于心,终生难忘。
频繁调任 宦海浮沉
光绪九年(1883年),祁征祥由台湾知县改任福建闽县知县(据《台南市志》),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改任福建建阳县知县(据《民国重修建阳县志》),光绪十五年(1889年)又从建阳县改任闽县知县(据《民国重修闽县县志》),后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任莆田县知县、候补直隶州知州,光绪十七年(1891年)卒于莆田县知县任上。短短数年,多次频繁调任,可见其才干非同一般,很受上峰器重。但频繁的调动,也使他疲于奔命,加上政务冗繁、水土不服等原因,致使他英年早逝,卒时年仅四十三岁。
祁征祥在福建为官期间,有三件事载录于志书。
一是光绪十一年(1885年),福建举行乡试,台湾赴试士子前往闽县县衙拜谒他,祁征祥纡尊至福州台湾会馆回拜,礼贤下士,可见一斑。
二是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闽县知县期间,往外寄闽刻武英殿聚珍版书三百本,此事见《会试同年齿录·光绪庚辰科》祁征祥履历上眉批,这批珍贵书籍寄往何处没有记载,但极有可能是寄往台湾岛内。此事虽无详细记载,但由地方官府翻刻武英殿聚珍版书籍,确是一项耗费物力财力的庞大工程。武英殿聚珍版书,138种2416卷,清高宗弘历敕辑,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始至嘉庆八年(1803年)止,历时三十年全书才编纂完成。闽刻本应该是在福建或闽县照样翻刻的版本。
三是《清实录·德宗实录》光绪十八年正月记载:“以亏短银两,革已故莆田县知县祁征祥职,并勒追。”是什么原因造成库银亏短,并无明确记载。革职,是古代对官员处罚条例中较为严重的一项,况且是革已故之人的职,并勒追亏短银两,其中隐情,已不可知。
祁姓族裔 人丁兴旺
祁征祥卒于福建莆田县知县任上,遗骸很可能没有运回故乡。他生前无子嗣,故通海应无他的嫡系后裔。而他留在通海的三个女儿,应该都婚嫁于本地,但因年代久远,已不可稽考。
通海县城内现有祁家巷,九龙街道有村落祁家营,里山、二街等地有祁姓家族,人丁众多,兴旺发达,各行各业都有特殊人才涌现。祁家营现今还残存祁氏宗祠一座,中殿门额上悬挂着一块1994年修建宗祠时翻刻的明洪武年间,钦赐通海祁氏始祖祁旺为“昭信校尉,世袭百户侯”的牌匾,文字内容与祁征祥所撰写的始祖祁旺事略大致相同。(黄有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