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力学之《态论》(七)
上次讲到正力运动和负力运动,以及能量变化导致的原子的扩轨或退轨,导致了物质的热胀冷缩效应,这就是“负力运动”,是原子的电子层随温度而作出的“适应反应”。
适应性也就是进化性,是物质的“学习”能力,是意识的根本属性。
定距球层
- 那么原子的电子层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轨的呢?
电子的本职是绕母核运转,人们一般认为是“绕原子核等距离球层轨道”,即每个电子等距离绕核运动,它的地盘是一个“定距球层”,一般都是这么描述的。
如图球层
本论认为没有这么简单,因为电子和质子一样,是“有头粒子”,它运动时当然是“头前尾后”的,又由于原子核总是在运动,所以电子的轨道叫“二维螺旋轨道”。
有“头”粒子
又由于电子绕核为的是吸食“核光”,也就是质子和中子在轨道运动中发出的辐射,而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中子也是质子和电子组成的)组成,所以质子和中子也是头前尾后,同向排列,所以原子合核也是“有头粒子”,也是“头前尾后式”运动。
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虽然排列很近,但也有自己的地盘,而质子和中子都是“椭圆包”,所以由它们排列而成的原子核也并不是“正圆”形的,也是椭圆形的“扁核”。
【质子是个“扁”包,橫半径(蓝色线段)小于纵半径(黄色竖线),所以电子很难做到定距绕核】
以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子的“定距绕核”只是理论上的,电子很难定距绕核,因为原子核(包括质子)不是圆的,而是“横方向短而纵方向长“,如果“横向”绕核的半径就小于“纵向”绕核的半径。
本论认为质子也好,合核(大于氢的核都是组合核)也好,它们的辐射形成一个“环形辐射带”,几乎所有的辐射都在这个“带”上。
环形辐射带
这是因为质子或者原子核的辐射是喷口辐射,其辐射方向是向着“钭前方”的,而且它们都有自旋,所的它们的辐射形成一个“环形辐射带”。
【原子核的“环形辐射带”,“环带”中的点粒子代表质子和中子辐射出的光粒子,它们是核外电子的食物】
【质子或中子的“环带辐射”】
由于电子要吸食核光,这就决定了电子绕核(或质子)必须集中在其“环形辐射带”上,如果“纵向”绕核运转,就不在这个“带”上,能吸食的光很少。
由于“纵半径”和“横半径”不相等,这就导致电子的“轨道辐射”不同,当电子在“纵半径轨道”上绕转时,因为轨道的圆周更大些,所需要的辐射频率要更低一些,电子在“横半径轨道”上运转时,由于轨道圆周更小,所需要的辐射频率更高一些。
自旋+辐射
这就意味着电子将不断地在各种辐射频率之间来回转换,这是最危险的。
根据本论的原理,电子和质子运动方式相同,都是依靠“自旋+辐射”来完成运动的,自旋控制着前进的速度,辐射控制着拐弯。
根据本论的“涌动力偏转”理论,辐射频率越高,偏转角度越大,辐射频率越低,偏转角度越小。
如图
如果电子(或质子)只用一种频率辐射,就意味着其转向角度总是相同,其运动轨迹.就是一个平面正圆,如果电子(或质子)不断变换辐射频率,那么其运动轨迹就是一个椭圆。
【电子(也适用于质子)的周期性定频辐射的轨道是一个平面圆】
详见《宇宙进化论》
既然所有的物质粒子(即包队列)都是通过包基子的并体自旋形成的,而光速又是恒定的,所以组成包队列的“高维运动”的各项运动的总和总是等于光速。即
运动速度+自旋速度+开合频率=光速
开合双频详见《宇宙进化论》
这就是意识论的“基能守恒”。
这就意味着电子或是质子,中子等包粒子的运动速度,自旋速度,辐射(或吸收)频率是合为一体的,任何一项增加了,其他两项就要“等量”减少。
这是包队列的三项运动,三者任何时刻都有确定的值,互相影响,共同构成包的运动。
包三项守恒
自旋越快,运动就相应减慢,开合双频(即吸收与辐射频率)就相应降低。自旋越慢,运动就相应加快,开合双频(即吸收与辐射频率)就等量提高。
自旋为光速时,包的运动速度为零,包粒子处于“假性静止”状态。自旋为零时,队列以光速运动,包粒子自动化为一个波。
运动越快,自旋和“开合双频”就相应减速,运动越慢,自旋和“双频”就相应等量增加。
电子的“包三项运动”决定了物质的“热胀冷缩”效应,当电子运动加快时,电子就自旋减慢,辐射频率降低,于是拐弯能力也降低,电子只能在更大的轨道上运动。反之,当电子加速自旋,就会减速向前,辐射频率提高,拐弯能力提高,电子只能在小圆轨道上运动。
[质子的“包三项运动”见《核论》]
这就使我们明白,为什么在回旋加速器实验中要让电子(或质子)转越来越大的圆,因为这会使吸收增加(扩大了地盘),自旋与辐射反而减少,于是电子(或质子)加速运动。
强子对撞实验中的强子运动轨道遍布几个欧洲国家,就是让质子束以近乎直线的方式运动,这样才能达到越来越高的速度,这与本论的原理是不谋而合的。
【回旋加速器原理图,A代表粒子,虚线代表加速路径,用交流电电场加速,黑色箭头线代表磁场方向,用来偏转电子】
【同步加速器原理图,与回旋加速器同理,只是磁场是变化的,能与电场同步变化,可以更长时间加速,且越加越快,磁场没有阻碍作用】
外部能量
电子的能量供应来源主要是两个,一,内部能量(核光),二,外部能量(加热或照射等),一般小幅温度变化对核的吸收与辐射影响不大,所以无论升温还是降温,原子核的辐射不变(除非极高温),这就是为什么电子要绕核运转,因为有稳定的辐射,这也导致了热胀冷缩现象。
当区域内温度升高时,电子以吸收“外能”为主,于是扩大地盘,吸收随之增加。上边说过电子加速时辐射会减少,拐弯就减少,所以轨道扩大,这就是扩轨运动。
当区域内所有的原子都做扩轨运动时,为免撞电子会互相避让,而核电是一体的,所以电子就会在避让时劫持自己的母核共同运动,这就导致所有的电子都劫持了自己的母核,于是物体就膨胀了。
当区域内温度(外来能量)下降时,此时物质会收缩,这有两个原因,一,电子层退轨所致,二,能量的“产失比”。
内部能量
一,“外能”减少,电子转而依赖“内能”即原子核的辐射光,这就必须靠近原子核才行,所以必须“退轨”,当所有的电子都“退轨”时,物质就会收缩(劫持运动)。
本来电子在“常温”下运动的好好的,但是当“外能”突然减少时,电子从外边吸收减少,为保能级不降,只能改变原来的吸收方式,主要吸食核光,这就必须更靠近原子核,离核越近,得光越多。
- 电子层为什么会退轨呢?不是说地盘扩大有利吸收吗?温度下降理应扩轨才对,退轨不是地盘更小?地盘光更少了吗?其次,照上边讲的原理,电子地盘变小,拐弯更多,这会加大辐射,这样一方面“外能”减少,另一方面辐射增加,对电子不是更加不利了吗?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即能量的“产失比”,什么是“产失比”呢?下次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