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古道觅踪:嘉陵江东凿龛久,历代洞窟聚千佛
孬张在千佛崖之金牛古道遗址之巅
自昭化古城到今广元市,孬张最想探寻的古迹,便是遐迩闻名的金牛古道。
春秋战国时期,此境为蜀王领地,蜀王“别封其弟于汉中,号苴侯”。以葭萌为都邑,斯时之知名度仅次于巴和蜀。广元乃乃古金牛道必经之域,嘉陵江穿城而过,其江东山峦绝壁处,即遗存北魏始世代相袭开凿之遐迩闻名的千佛崖。
新修景区门楼
千佛崖段金牛道现存遗址300余米,栈道孔30多个。其中南端长约50米,悬崖壁立,地势险要,近代史学家严耕望《唐代交通图考》曰:“石崖壁立,车道断崖而成,人马经此,如行柜中,盖上下左侧,尽为石壁,唯右侧直落干寻,嘉陵江奔涌其下”,自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古今皆循千佛崖以行”。
百年前千佛崖金牛古道
千佛崖下真实的金牛古道,已无踪迹:1935年修筑川陕公路时炸掉了南段崖壁,垫高路基,拓宽路面,金牛古道被掩埋。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千佛崖纳入灾后重建,川陕公路于2009年改道后山穿隧而行,千佛崖段金牛道的交通功能废弃。
大云寺
置身千佛崖景区眺望,恍若隔世。眼前的一座大云寺,乃清代乾隆十九年广元县令张赓谟倡导兴建。相传大云寺始建于北魏晚期,最初称柏堂寺。唐代武则天为皇遭人非议,薛怀义、法明等僧人据佛教《大云经》中有女身为皇记载,便刻意编纂了《大云经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转世。于是,武皇下令全国广建大云寺、藏大云经、供弥勒佛。而广元乃武则天出生地,当地官僧将“柏堂寺”更名为“大云寺”。
千佛崖下金牛古道旧影
千佛崖摩崖造像,传奇故事悠久一一
南朝梁武帝天监四年正月,驻守汉中的司马道迁降于北魏,魏遣尚书邢峦为镇西将军,统兵入剑阁,梁州十四郡皆入于魏,于此置西益州。此后大将傅竖眼、皇室元法僧等人亦于此担任刺史。北魏皇室在云冈、龙门开凿石窟的传统和崇佛的风气传承斯境,加之南北朝时金牛道改走嘉陵江而行,位于嘉陵江东岸的千佛崖,有适合开凿石窟的大块崖壁,由是第一座寺院柏堂寺始建,开窟造像也兴盛起来。唐代经济昌盛,文化艺术繁荣,千佛崖开窟造像异常活跃,密如蜂巢,少许崖壁竟达十三层之多。
千佛崖局部
徜徉千佛崖,左顾右盼,真可谓目不暇接。这里摩崖造像面积不大,其特色可用四字阐释:小巧,精致。龛窟体量虽小,却内容颇丰,题材多样,既有释迦佛、三世佛、弥勒佛、阿弥陀佛、多宝佛,还有菩萨,弟子、力士、礼佛人……一尊尊雕像形态各异、翉栩如生。
这里著名窟室是莲花洞、大云洞和苏颋龛一一
开凿于武周时期的莲花洞位于千佛崖中段底层,窟顶浮雕一朵莲花,窟内三壁各开一个圆拱形大龛,各雕一佛二菩萨像,组成“过去世”阿弥陀佛、“现在世”释迦牟尼佛和“未来世”弥勒佛之三世佛造像组合。
莲花洞
莲花洞佛像
莲花洞北侧佛像
大云古洞,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韦抗所凿,起于唐开元三年至开元十年。位居千佛崖崖壁的中心位置,现存窟高372厘米,宽561厘米,深940厘米。龛内凿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二天王二神王二供养菩萨十三尊。窟中大立佛高2.38米,面容丰腴,体态悠然。窟室左右壁各凿四排立菩萨像,共计136尊。
大云古洞
大云洞佛像
睡佛龛
苏颋龛
苏颋龛位于千佛崖中段,开凿于公元723年,为圆拱形龛,龛高1.8米,宽1.64米,深0.85米。龛内凿一佛二菩萨三尊像,被尊为千佛崖唐代造像精品。此龛南侧题记日“都督府长史持节剑南道节度按察使上柱国许国公武功苏颋敬造”,苏颋唐开元四年升任紫微侍郎同紫微黄门平章事,成为宰相,故此窟亦称“宰相佛龛”。
千佛崖步道
千佛崖精华佛龛
遗憾的是:千佛崖摩崖造像历经千年沉淀,本可完好保存传之后世,却因当代人熟知的“破四旧”等缘由,众多佛像或无头、或残身、或全被砸烂,硕大的千佛崖壁令我辈不忍于此长久观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