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疲劳耐力差…这四个症状提示患心肌缺血!两方面防治远离心梗

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胸闷气短的感受,有轻有重,轻点的很快就过去了。严重的,胸部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呼吸困难,甚至有窒息感。出现这种感觉很有可能是心肌缺血。还有朋友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心绞痛,表现为胸痛左上臂疼痛等,心绞痛同样也是由心肌缺血引发的。

心脏是我们人体的“发动机”,任何关于它的问题都不容小觑。心脏之所以可以一直跳动工作,有赖于持续充足的血氧,正常人的血液供应处于一种平衡当中,虽然不是持续不变,但在身体自行调节的帮助下,可以达到相对平衡,正常工作。心肌缺血常发生在中老年群体中,主要是因为流向心脏的血液减少,心脏缺氧,心肌能量代谢失常,导致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心肌缺血是心脏的警示信号,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将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死,一旦发生心肌梗死,心脏随时都可能停跳,我们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甚至突然猝死

  • 心肌为什么会缺血?

心脏健康运行的前提是心肌供氧和心肌耗氧的供需平衡,当打破氧气的供需平衡时,就会造成心肌的缺氧,进而引起一系列问题。这种供需平衡可以用一个比喻来理解:原本一天3桶水,就可以满足一天生活所需,如果这天只有2桶,那就是供应减少了;如果还是给了3桶,但因为当天还要洗衣服,水不够用了,这就是需求增加了。

冠心病是引起心肌缺血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冠心病患者之所以出现心肌缺血,是因为冠脉狭窄。而冠脉狭窄是因为高龄等原因,在血管壁下形成斑块,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就会减少,其供血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就会导致心肌缺血。心脏以外的疾病也会引起心肌缺血,道理还是心肌供血和需血之间的矛盾。像贫血、缺氧,或者自身疾病如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甚至于低血糖发作,这些疾病会使心肌的供血供氧减少,也可以引起心肌缺血

当然,心肌缺血除了是供血不足的问题外,还可能是消耗变多了。多种疾病引起的心动过速、心律失常,全身代谢增加,会使得心脏的负荷增加,对供血的需求增加如甲亢、高烧、感染、极限运动等。心肌总是缺血,也会引起心脏问题。就像人总是干重活儿又吃不饱饭,就会没力气、就会营养不良、就会得病一样,心肌细胞也会因为缺血而“变质”。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三高人群”是心肌缺血的高发人群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三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其中也包括心脏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后的血管管腔会狭窄、甚至闭塞,病变血管供血的心肌就会缺血,甚至损伤坏死,发生心肌梗死。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壁,引起心肌肥厚,肥厚的心肌需要供血增多,引起心肌缺血;高血糖时的高渗(浓度)改变会损伤血管内皮,糖尿病还会引起继发的血脂代谢紊乱;高血脂除了胆固醇等能在血管壁上沉积外,也会引起血管内膜的炎症、损伤等,这些都会损伤血管,使动脉血管发生粥样硬化改变。所以,“三高”发展到后面,多半会导致心肌缺血

  • 哪些症状表示心肌缺血?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听过有些热爱运动的人会出现所谓的“运动极限”。比如跑了一公里之后就觉得呼吸困难身体非常不舒服。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个“运动极限”可能是心肌缺血制造的假象

举个例子,有一位患者老张,非常热爱晨跑。他说自己跑步有个特点:从前绕湖跑将近二十分钟之后,他就会出现胸口难受、发闷的症状,他认为是自己的“运动极限”到了,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两年多,直到他自己发现不对。他发现,这两年多的时间里,自己的“运动极限”越来越提前,自己的“耐力”变得越来越差。从前跑二十分钟出现不舒服,现在可能十几分钟,不到十分钟就到“极限”了。最后造影证实他的冠脉最窄处已经已经接近90%了。狭窄解除之后,老张尝试再次慢跑,才发现他的“运动极限”远远不止这些,状态好时,他甚至可以顺利跑一到两个小时。老张原来的运动极限其实就是心肌缺血,他从前的每一次“极限”,其实就是在心梗边缘不断地试探,不断地冒险。

除了“运动极限”,心肌缺血的典型症状可以是以下四种:

1、突然出现心动过缓

如果心肌缺血发作,患者可能会出现突然性的心动过缓,或血压降低的现象,严重者甚至还会出现昏厥的情况。

2、无故疲乏,且心前区感觉疼痛

工作或学习后,身体易出现疲惫无力、胸闷、精力不足等情况,且心前区有时还发生持续性的紧缩性疼痛、闷痛,甚至肩部也会被疼痛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引起的。更严重的心前区不适可具体表现为患者感到憋闷、紧缩感等,疼痛性质为压榨样疼痛,因此也叫心绞痛,有时候可伴有濒死的恐惧感。

3、突然感觉心悸、憋闷

心肌缺血患者容易在睡觉时突然出现胸闷憋气、心悸的情况,需要经过站立和走动缓解。或者在吃饱后,气温低时突然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现象,经过静坐后可以恢复正常。

4、体力活动时容易感觉呼吸不畅

身体耐力变差,即使轻度的体力活动后,也会出现心跳加速、呼吸不畅的情况,感觉身体非常不舒服,休息后会有所改善。

  • 心肌缺血如何防治?

轻度的心肌缺血是可逆的,如果是一些可逆的病因,例如精神紧张或者劳累后诱发的心肌供血不足,经过休息或缓解压力后可好转,或者是贫血导致的心肌缺血,如果短期内贫血得到改善,那么心肌缺血也会改善。但如果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或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旦诊断有心肌缺血,往往会越来越严重,需要通过饮食还有药物来控制,无法自行好转,且需要经过长期用药治疗,避免诱发心肌梗塞或者是心脏的突发事件。

我们前面讲过,心脏健康运行的前提是心肌供氧和心肌耗氧的供需平衡,当打破氧气的供需平衡时,就会造成心肌的缺氧。从这个角度出发,对于心肌缺血的防治也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增加心肌供氧,二是减少心肌耗氧,只有当心肌供氧和耗氧重新达到平衡,我们的心脏才能健康长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控制原发疾病如“三高”等,做到控制体重,控制脂肪、食糖的摄入。同时适当增加膳食纤维摄入,保证必需的无机盐及微量元素供给。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戒烟酒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我始终认为,心血管疾病的管理永远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全靠医生。世卫组织告诉我们,医疗对于健康的影响还不到8%。但我国医疗的现状,却是把大部分的金钱、精力在人生的最后几年投入在医疗上。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悲哀的事。目前,大多数中老年人正处于心血管疾病的中间阶段。如果出现了这些高危因素,或者已经有了心、脑、肾等靶器官损伤,都应该抓住现在这个中间阶段开始进行生活方式管理,预防危重症疾病的发生。应该早期识别、发现、预防和管理这些危险因素和相应的疾病。

为更系统全面的为大家答疑解惑,我开设了《心肌缺血和心脏功能》这样一门课程,我会重点从药物、运动、饮食、改变生活习惯等,多方面介绍如何增加心肌供氧,如何减少心肌耗氧;和你探讨你应该怎么和心血管疾病相处,如何预防,如何养心。欢迎你点击下方卡片学习我的课程,相信当你有了一个更为健康强大的心脏,会更能体会生活的美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