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王振川丨散文/闲情四种

【作家新干线】祝大家中秋愉快,万事如意,阖家欢乐!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万荣,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绩效考评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吏事千秋》、《天理良心》、《龙争虎斗中国史·五代十国传奇》、《龙争虎斗中国史·宋朝传奇》、《于成龙传》、《魏风悠悠》等。

闲情四种
王振川

酒——嘉会难再遇

  多年前有一回,苏杰请我喝酒。我那阵子正在读汉魏南北朝诗歌,端起酒杯时,顺口就给他来了一句深沉的:“嘉会难再遇啊!”苏杰一愣,正色道:“你我弟兄常来常往,什么时候想喝,什么时候我就请你,怎么讲出这等丧气的话来?”

  我当时也是信口胡说,就给他圆了一通,说什么人生的每一次机会都很珍贵难得云云,没想到后来真成了这么回事。苏杰考研去了上海以后,往往几年才能见一次。有时匆匆见了面,却顾不上喝酒;有时酒摆上了,酒量却窄了。

  苏杰在运城时,我们互相都经常请喝酒,但以苏杰请的居多。好像没去过饭馆,不是在他的高专宿舍,就是在我和田磊合住的电视台地下宿舍。喝酒无非是为了聊天,聊天也无非是发发牢骚,顺便谈谈读书什么的,经常是充满趣味的。有一回,苏杰在酒桌上讲他读托尔斯泰作品的情形,读着读着,读不下去了,胸中有一股“真气”蓬蓬勃勃,得放下书,到外头散步半小时,才能把这股子“真气”化掉,拾起书来继续读。我虽然也爱读书,但这境界却没遇到过。不过我也有神的时候,有一阵子子,读了李白一首:“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饮酒不愧天。”觉的挺不错,喝酒的时候就给苏杰念,好像是李白在天之灵保佑,那天晚上喝得再多也不醉,直喝了个通宵。好几次站起来走一走,晃一晃,都没有一点头晕脑胀的意思。那酒是“杏花村”,劲道十足,不像是假的呀!而且苏杰眼珠子都喝红了。他对我说:“酒喝多了,淹过心脏,睡过去就不会再醒,所以你不能睡。”他陪我聊了一晚上,早上到外头喝了碗豆腐脑,我骑车回去上班,一整天也很精神,没影响工作。但这“咒语”只灵验了一次,以后喝酒,再拚命念“酒星不在天”,也无济于事,几两下去就醉。

  苏杰是永济人,有一次我吹捧他,说他是“苏子瞻之同宗,柳子厚之同乡”。他在上海给同学自报家门时,就用了这两句。那一年他寒假回来,我已经结了婚,请他到家里吃饺子,忽然心中一动,便冲他哈哈大笑:“你看你看,那话儿又有新的了:你妻与我同宗,我妻与你同乡。”他听了一愣,接着便哈哈大笑。我妻子与苏杰同村,苏杰妻王培芬也是我高中同学,并且同姓,事情也真是巧了。但巧事还在后头,田磊找的媳妇,又正好在培芬家的隔壁。

  嘉会难再遇,我们的酒,确是越喝越少越难得了。不过,人生本来就是如此,天下哪有不散的筵席?苏杰以前在高专给学生讲课时,许多学生不明白“相濡以沫”的意思,期期艾艾地说是“接吻”。苏杰拿它当笑话给我们讲,我们便说了一通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话头,现在想起来,也真的是相忘于江湖了。

  肉——炖锅好肉与君尝

  近来朋友聚到一处,常提起前几年的炖肉,都有点不胜今昔之感。说,什么时候再炖一锅,买点馒头,或者蒸点米饭,或者买几张大饼,或者弄几瓶白酒,美美地过一次瘾。说归说,但都已经没有那种兴致了。

  炖肉之风是我最先搞起来的。虽然到现在我也没有吃过真正的东坡肉,但很早就从书本上知道了东坡炖肉的法子——肉切成方块,加黄酒酱油不加水,文火慢炖——苏东坡的办法能有错吗?

  第一次试炖,不是用猪肉,是父亲从外头讨账讨回来的冻牛肉。我悄悄切了几块装进砂锅,放在我屋里的火炉上,没有黄酒,就改成白酒,另加了不少酱油,炖了两小时,一个人悄悄地吃了——滋味甘美!第二次,就是做给父母品尝了。

  大显神威乃是那次村里巷道硬化竣工,我带了几个同事回村采访,拿一锅炖肉招待他们。摄像的二刚本来就爱吃肉,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他的女友,搞主持的瑞霞,娇滴滴的小姑娘,为了保持体型,平时根本就不吃肉,也忍不住夹了几筷子,马上转变了对猪肉的态度,以后看见肥肉也敢吃了。大家相约,回到单位后再炖一次。

  单位的食堂当时已停办了,据说是要改成饭馆赚大钱。可怜我平日只好自己用电炉子做饭吃。每天下了班,先修保险丝,再修电炉,有时还要修电线,折腾几次才能做好一顿饭。有一回没有注意,电线起火,把田磊挂在墙上的西服给烧掉一只袖子。为了逃避责任,我后来对田磊说:“多亏我抢救及时,要不然另一只袖子也保不住,你得感谢我啊。”弄得他无言以对——那锅预约好的炖肉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做成的。

  不过那次掌厨的换了卫东,我只是掏钱买了生肉、调料和大饼。卫东家学渊源,他叔叔就是个名厨,卫东平时看着学着,掌握了不少高招。他一看要炖肉,就把我推到了一边。卫东炖肉,乃是用红烧的方法:热油里放了白糖,化开了,把生肉放进去上色。然后才加料加水慢慢炖,味道当然也不错。

  二刚瑞霞两个准时到达,他们也不空手,带了一只大西瓜。当时现场好像还有两个人,大家夹着肉吃了大饼,歇了一会儿后开始吃西瓜,好不痛快!吃到后来,大饼完了,肉剩了七八块,西瓜剩了许多,大家都肚儿滚圆,吃不动了。这时田磊从外头赶回,好不懊恼,右手抓筷子,左手抢西瓜,一口肉,一口瓜,最后连带毛的猪肉也吃了。从此留下话柄,有空大家就笑话他,他却抗议说大家吃肉不叫他!

  我媳妇刚认识我那会儿,是一点肉也不沾的。小时候不知是谁吓过她,说肉到肚里会变成虫子的,她就成了“吃斋”的善人。那时候我问她平时吃啥,她说也就吃一点黄瓜苹果什么的。我就下决心用猪肉征服她,怕她真不吃肥肉,就炖了排骨。结果是她开了戒,三天两头地要炖排骨吃。嫁给我之后,体重便有直追之势。

  炖肉风气在单身宿舍自动解散之后就一蹶不振了。大家要节约省钱过日子,过年过节互相请客吃饭时,也要装模做样弄些冷热荤素的花样,图漂亮好看,无复当日的粗豪气概了。

  茶——沱茶的苦味道

  以前喝茶,都是到最近的小卖铺买最便宜的茉莉花茶,只是图个方便,并不管它味道和香气如何。我味觉突出而嗅觉不灵,对茉莉花是毫无感觉。后来,发现了沱茶,就专门跑远路去买,顾不上买的时候,就宁可喝白开水。

  高中时候,教中国地理的石老师讲起各地的物产来如数家珍,讲云南时自然免不了渲染茶花、宣威火腿、汽锅鸡、过桥米线、普洱茶和沱茶的好处,我便清清楚楚地记住了,但当时并不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样子。

  电影院的旁边有一家专卖茶叶茶具的老店,有一天晚上看电影,时间还早,我就进去闲逛,不经意中便发现了沱茶——圆圆地包在牛皮纸中。也许是为了回忆高中时代,或是为了纪念高明渊博的地理老师吧,我就花了两块八买了一块——那沱茶的样子和贫困年代常吃的高梁面窝头形状大小几乎一样。

  回到家,我费力地把它切碎,装进茶叶筒,捏了一撮放进杯里,冲上开水,过了几分钟,水变成了深褐的颜色,喝了一口——哎呀,这个苦呀!从来没有喝过这么苦的茶。我记得读过一篇文章,说云南下关有喝三遍茶的风俗,头遍苦二遍甜,三遍如何如何,这“头遍苦”的就是沱茶。

  不知怎么的,我便爱上了这苦苦的沱茶。爱切碎它时的麻烦,爱泡出来的深褐色和入口的浓郁的苦。这茶的苦味,也是有变化的,在口里保持一阵子之后,能够回味出一阵特殊的甘爽来,让人很快活。喝久了,便发现了沱茶的规律:头遍茶苦得莽撞,二遍茶苦得沉郁,三遍茶苦得隽永,四遍茶——就没什么味了,得换茶叶重沏。

  好东西免不了孝敬长辈,我曾给祖父和父亲买过一次,他们喝了都觉得太苦,不喜欢,我便不再买了。朋友中,田磊几乎是和我同时喝上沱茶的,也常买,但他并不专一,清淡的龙井仍然爱喝。他知道我只爱沱茶,一到家里来,就叫嚣“有没有'它’茶?”他故意把“沱”读成“它”,时间长了又把“它”读成“塔”,挺有意思的。卫东后来也喝上了沱茶,他买的品种却不一样,不是那种大块的“窝窝头”,而是袋装的小块,和围棋子一般大小吧,味道要淡得多。

  田磊曾给董文立送过两块“窝窝头”,改天再去董家,文立便以此招待。我喝了一口,感觉味道不一样,就问文立,文立瞪着眼睛说:“不是说要蒸一下吗?难道错了?”说着便取出包茶叶的牛皮纸让我们看,那上面分明写着买回去要略蒸一下,然后掰碎收藏。我脸腾地红了,喝了这么久,竟没有注意看一下“泡茶须知”。这“窝窝头”蒸软了,很容易就能掰碎,根本不用刀切。

  我真笨啊,每次切茶时都弄一案板的茶叶渣子呢。

  面——电炉子煮方便面

  上学时候,同学们经常用电炉子煮方便面吃,都练出功夫了,火候掌握得极好。一般的人笨,总以为吃方便面就是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开水焖泡三分钟”。其实泡的最不好吃,一是开水放几分钟后就不烫了,二是面条既软且烂,到嘴里全不是味。真正会吃的,还是煮。

  刚上班的时候,这功夫仍然用得着,食堂里没饭或者饭不好吃时,就插上电炉子煮方便面。平时可以买一点葱蒜存着,煮面的时候,加上葱丝蒜片,味道就特别鲜,如果再有鸡蛋和火腿肠,味道就更美了。

  同事建昌那时在机房值夜班,后来就和我住到一个宿舍来了。他每晚10点钟准饿,外头有夜市,一个人不想去,就请我同吃。我白吃了几次不好意思了,就说:“夜市没什么吃头,我请你吃方便面吧。”

  他惊奇地瞪大了眼睛:“方便面有什么吃头?难吃死了。”我说:“你不要急不要怕,且看我慢慢地做起来。”

  用电炉子把水烧得大滚,加上葱丝蒜片火腿肠鸡蛋,再加上方便面调料,略煮一下,然后把面放进去,也略煮一煮就出锅。不仅汤味鲜美,面条也非常筋道。建昌吃得一头大汗,赞叹不已,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好的方便面。他这人厚道,一感动,就跑到外头买了个大西瓜送给我。

  父亲那几年在村里办厂子,手头挺宽裕。觉的我一个人在运城上班,挺可怜的,隔一阵子就来探望。见了面,一定请我下馆子吃一顿好的。当然,他也有自己解馋的意思。我呢,也不客气,专门向他介绍哪个馆子的饭便宜又好吃。

  但时间长了我也不好意思了,我都上班几年了,哪能总让父亲花钱请客呢?有一回他来了,我就提出请他吃方便面。父亲流露出很为难的样子,不太想吃,但也只得随便我了。

  那几天我床下正好存了一箱方便面,是别人赠送的新产品。照着老功夫,一锅煮了四包,另外买了一些刚出锅的稷山麻花。呵呵,父亲一口麻花一口面,吃得真是香啊!

  要走的时候,父亲眼睛盯着我床下的方便面箱子不放。我知道他的意思,就取出四包让他带回家,但他还是目光闪动,意犹未足。我心中暗笑,便又取出四包给他,这才满意而去。据说,父亲回家以后,悻悻地给母亲说:“咱们以后不用管他了,人家在城里吃得比咱们好,天天吃方便面就麻花呢!”

  其实方便面这东西,最容易腻味,真不如手工的面条好吃耐吃。

【作家新干线】推广团队:本刊主编:谭文峰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1263482922@qq.com诗歌投稿:8913480@qq.com散文投稿:1549429346@qq.com

(关注ID:zgzjxgx)

正在浏览此文章

重要推荐:

谭文峰丨【作家新干线】发刊词

特别提示:

《作家新干线》征稿启事

(0)

相关推荐

  • 开汤研习社:为什么是“下关”?

    当我确定"开汤研习社"这期品牌的时候,一位社员问:"为什么是下关?-- 听说烟味好大的!" 还有人跟着起哄,"就是!还都是些挺便宜的茶 - -&quo ...

  • 普洱茶的外形感官审评常用术语

    端正:指形态完整,无破损残缺,整齐. 松紧适度:指压制茶松紧适当. 龟裂:指压制茶表面有裂开现象. 平滑:指表面平整,无翘起.脱皮及茶梗刺出等现象,反之称为粗糙. 缺口:压制茶表面或边有残缺现象. 泡 ...

  • 【山西】王振川丨散文/你是我的小朋友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万荣,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绩效考评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吏事千秋>.<天理良心>.<龙争虎 ...

  • 【山西】王振川丨散文/与子结绸缪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王振川:1968年生于山西万荣,运城市广播电视台绩效考评办主任,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著有<吏事千秋>.<天理良心>.<龙争虎 ...

  • 【山西】张卫平丨散文/悲情雁门关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张卫平:山西代州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给我一支枪>.<歌太平--萨都剌>.<永不放弃>等,长篇散文<走马雁 ...

  • 【山西】李鹏丨散文/柿子情未了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柿子情未了 李鹏   仰起头,看到灯笼般火红的柿子,不仅仅想到了甘甜更知成熟前的苦涩和腐败 ...

  • 【山西】李鹏丨散文/《芳华》背后的荒漠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李鹏:山西绛县人,农民,草根文学爱好者.有诗歌.散文在省市级报刊及其它网络媒体上发表. <芳华>背后的荒漠 李鹏 沐浴在慵懒的阳光 ...

  • 【山西】陈永安丨散文/事故之后的故事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1963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现代 ...

  • 【山西】赵成建丨散文/噩梦般的1960年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赵成建:1957年生,山西盂县人.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散文学会理事,原山西政协报副刊部主任.1984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及新闻报道,200 ...

  • 【山西】绿萍丨散文/来日并不方长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绿萍:原名孙志平,女.山西省诗词学会会员,吕梁市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文水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网络写手,曾任天涯论坛.红袖论坛.弈城围棋论坛 ...

  • 【山西】陈永安丨散文/母亲和折翅的天使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陈永安:男,山西万荣人,1963年生.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曾在<山西文学><百花园><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