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为何能回国?
钱学森能抵5个师,为何美国要放他回国?中国的筹码不容美方拒绝
发布时间:2021-06-27 23:53:25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了,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此刻在美国工作的钱学森得知了这个消息,兴奋不已,他和夫人蒋英邀请了许多留美的科学家,办了宴会,共同为新中国的成立欢庆。
钱学森对在场众人说:“新中国成立了,到了我们这些人回去报效祖国的时候了!”
万里天涯
可是,钱学森的回国计划却被美国政府浇了一盆冷水。钱学森在家里兴奋地和妻子收拾行李,以及要交给新中国的各种研究资料,美国政府的特工却盯上了他,他们怀疑钱学森是党员,当时美国国内反苏反中的情绪非常强烈,麦卡锡主义横行,钱学森这样热爱中国的科学家成了他们的眼中钉。
如果是个普通人或许还好,但在当时,钱学森是世界上成就最高的科研工作者之一,每个人都记得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对钱学森的评价:“我宁愿枪毙他,也不会让他回中国,无论在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美国一开始的态度是威逼利诱,他们知道中国当时一穷二白,钱学森回去肯定要受苦的,他们对钱学森开出了各种优厚的条件,可钱学森的态度十分明确,无论如何,他都要回去建设祖国,眼看钱学森不顾一切交上了回国申请,美国恼羞成怒,直接停了钱学森的工作,对他展开了长达五年的监视。
这期间钱学森试图直接回国,却在登船之前被美国拦截,八箱子珍贵的研究资料也被美国收走了,自己还惨遭监禁,被释放之后,钱学森郁闷了很久,但是他没放弃,一直在寻找和国内联系的办法。
1955年,钱学森在中餐馆叫了一份饭,这是一件小事,却意外改变了钱学森的命运。餐馆送饭的小伙子把餐盒用一张废弃的报纸包了起来。钱学森拆开报纸准备吃饭的时候,忽然看到了报纸上的内容,那是关于新中国1955年庆祝劳动节的报道,报道附了一张照片,在各位领导人旁边,钱学森看到了自己父亲的老师陈叔通。
鸿雁传书
钱学森激动地拉着夫人蒋英说:“咱们找到路子了,陈先生肯定能联系到毛主席,我们想办法给他写信,让中国政府帮助我们交涉!”
寄信的过程也十分曲折,他们模仿小孩子的笔迹,写了一封信,跑了好几条街,塞进了黑人社区的邮筒。为了防止中途被扣留,这封信先寄到了蒋英居留比利时的妹妹手中,再由她转交给钱学森的父亲,钱父又把信给了陈叔通。陈叔通接信之后,知道事情不容耽搁,立刻联系到了在日内瓦开会的周总理。
周总理在日内瓦开的这个会也不一般,与会人员之中,正好有美国的代表,会议的主题是“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陈叔通就在这个时候把钱学森的信千里迢迢送到了周总理的手上,看到这封信,周总理眉开眼笑,这下,就可以找美国要人了。
钱学森的情况,国内多少是有点了解的,被美国扣留的中国科学家不止钱学森一个 为了让美国放人,中国跟美国谈了无数遍,可美国坚持装糊涂,他们的理由就一个:你说钱学森被扣留了,你有证据没有?拿不出证据,凭什么说是我美国扣的人?美国的态度让中国非常为难,由于美国政府的监视,中国的确难以联系到钱学森本人。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钱学森这封信给中国的谈判增添了一个有利的筹码。
但美国不会那么轻易放人,一番思索之后,周总理决定跟美国谈谈条件。原来,当时美国也有求于我们,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我们俘虏了大批美军飞行员,飞行员可是一个金贵的兵种,尤其是五十年代,培养一个作战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太难了,所以美国希望中国能够释放这批战俘。
如今这些被俘的美国飞行员就是我们营救钱学森的筹码,当美国代表在谈判桌上要求中国释放飞行员的时候,周总理拿出了一份名单,上面是包括钱学森在内的被美国扣留的中国留学生。
归乡之路
面对周总理关于美国“扣押留学生”的指责,美国再次开始装糊涂,美国代表说:“美国是自由的国家,绝对不会扣留中国留学生,如果他们愿意回国,随时可以。”这一次,周总理没有给美国太多胡扯的时间,他和美国代表商定,日内瓦的会议结束之后,中美双方要针对这个问题专门进行一场谈判。美国同意了,因为他们觉得中国拿不出钱学森想要回国的证据。
谈判当天,周总理把这封信展示了出来,美方代表一时语塞,周总理趁热打铁,表示只要美国放了钱学森,我们可以拿十一个美国飞行员进行交换,这可是大手笔,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最主要的是,钱学森这封信推翻了美国此前所有的谎言,美国要是还不放人,“自由民主”的大旗可就升不起来了。
美国没想到,自己居然被逼到了两难的境地,钱学森到底放还是不放?美国纠结了一番,最后不得不做出了放归钱学森的决定,远在美国的钱学森终于得到了日思夜想的回国机会。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携夫人和儿女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一天,他等得太久了。
钱学森的归来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有人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倘若把当时世界的科学发展比作一场考试,世界各国都是考生,那钱学森的回国给中国带来了一份最有价值的考试大纲。”他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了他贫穷的祖国,并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从始至终,他忠于自己的祖国,从未动摇,从未改变。
他回来的时候,中国百废待兴,他离世的时候,中国已经“可上九天揽月”,当中国的科技树被慢慢点亮的时候,钱学森的名字和中国的辉煌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