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犯罪,为何不关监狱或杀掉,而非要花功夫将其发配千里之外?
在很多古代电视剧,或者史料记载中,经常能够看到,犯了重罪的人被判处发配3千里边疆。尤其是在《水浒传》中,很多好汉那都是因为犯罪被发配到边疆去,而且朝廷会派几个衙役押送,一路上靠两条腿走到发配的地区,这沿途的危险不说,在路上那得需要消耗多少粮食啊!那么问题来了,对于犯罪的人直接关起来,或者杀掉就好了,为什么要把他们千里迢迢,这么费劲的押送到边疆,发配几千里呢?其实原因没那么简单。
在古代发配主要分五个等级:极边、烟障(4000里)、边远(3000里)、边卫(2500里)、沿海边缘。因此,总结来看,当时的发配也就是现在的老少边穷地区。因此,把犯罪的人往这送,那是有很多好处的。
首先,戍边。
当时情况下,华夏大地那是很大的,虽然周边多数的国家都是我们藩属国,但是在边陲还是有很多的战事发生,尤其是防备北方的少数民族。因此,当时的戍边,守卫边疆任务是很重。而这些地方那都是九死一生之地,正常情况下是没有人愿意去的,所以古代很多流放,那其实就是充军,在明朝流放基本上都是到边陲充军,充实边疆守备力量。
第二,开发屯垦。
这些边远地区,那都是蛮荒之地,没有开发,非常穷。如当时的海南、广东、东北宁古塔等地。把犯罪的人往那送,主要也有充实那里的人口,帮助开发,屯垦的目的,这种在宋代尤其明显,被发配到这些地方的人,要接受官府的管束,从事分配的任务,因此其实是给这些地方带去了劳动力。
第三,仁义。
古代皇帝讲究仁义治理天下,因此在当时人力本身不足的情况下,能不杀就不杀。因此发配充军才应运而生,这能发配的基本上都是犯了重罪的,皇帝不杀你,捡了条命,别说发配了,干什么都可以啊!而对于皇帝来说发配不杀,那也是仁政的体现,这是爱民之心。
但是,虽然发配很严格,但是还是有很多人能逃回来。比如说在宋代,发配地之一的山东外海的岛屿,那里人烟罕至,离大陆有30多里,但是曾经发生8名被发配的囚犯,游泳游了30多里回到大陆的奇闻。堪称八仙过海的新版本,不服都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