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秋后算账 看看你家的稻谷今年赚了多少钱
俗话说,秋后算账。对于种植业而言,特别是粮食作物,忙忙碌碌了一年,一年的收益这几天基本上也能算出来了。
据来自行业大V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近期其在贵州采访时,了解到一亩稻田从育秧到收获,忙忙碌碌一年只有110元的收益——远不及外出打工挣的多。
其实,正如这条消息下方评论的那样,一天五六十元的务工费在很多地方都是十年前的数据,现在的人工费一天基本都在200-300元了。所以,小家小户的种地人是不敢算人工的,一算人工就的赔。
与农民种地种植收益持续下降不同的是,近年来由于劳务、房租等费用的上涨,使得食品的消费价格并没有因粮价的稳定而稳定。在很多地方,十年前一碗面几块钱,现在基本上都在十几元,其涨幅都是几倍的往上翻。
这种周边物价的上涨,对种地的农户来讲是个考验,对中国的粮食种植来讲,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为了保障农户的基本种植收益,目前国家继续在主产区实施稻谷托市收购,截至目前已经在四川、安徽启动了中晚稻的托市收购。与往年相比,今年的稻谷托市收购价格保持稳定,依旧是中晚籼稻、粳稻(三等)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百斤126元、130元。
按照上述托市收购价格计算,今年的新米价格大部分集中在3500元/吨以上。
不过,据来自国际市场的消息显示,9月我国大米进口单价为3315元/吨——需要指出的是,我国大米进口存在两个极端,一是进口低价大米进行勾兑,二是进口优质大米满足高端市场需求。
据悉,虽然目前我国大米产量完全能够自给自足,但由于我国实施稻谷托市收购,导致国内外价差扩大,从国外低价进口大米到国内进行二次加工分装销售,利润丰厚。
此外,出于调剂品种余缺的需求,目前我国消费者已经从吃得饱进入吃得好、吃得健康阶段,诸如泰国香米、日本有机大米等高端大米进入到国内市场,则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对大米的选择。
而与进口大米相比,我们的国产大米则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高端没品牌,低端没价格。
与此同时,一方面是种地原来越不赚钱,另一方面是在全球化的市场背景下,国产大米价格仍有下降空间,这使得我们的粮食种植面临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