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 水东街10年改造3天试业空空荡荡
在很多老惠州人的记忆中,水东街是当仁不让的核心商圈。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这条古街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新年新气象?
2019年来临前的几天,当地媒体都在报道:“水东古街的繁华即将被重新点燃。”
12月30日上午,合江楼下的水东街新标志柱前,醒狮舞动、锣鼓震天。历经10年改造后的水东街一期工程,终于等来了开业这一刻。
那天,不少长期关心着水东街新生的市民们都来看热闹,但我估计很多人与我一样,看着看着就无比心酸。
位于惠城区东平半岛东江和西枝江交汇处的水东街,一街挑两城,是古惠州府城、县城的重要连接点,始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由于这里扼守东江水道,自古就是交通要冲,南北商贾云集。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在此交融。形成了既具有岭南特色,又兼具中西合璧风格的骑楼群。
但是随着城市发展变迁,水东街慢慢衰落,繁华不再,近年来人为破坏、自然灾害、长期的无序建设给水东街古建筑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为了重塑历史风貌、延续文化与活力、保障居民安全,惠州市经过多年论证,2008年启动了水东街改造项目,并于2009年9月22日正式动工。
可以这样说,水东街改造是历史的必然。但如何改造,却彼费斟酌。
由于水东街具岭南风味的骑楼,属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属重点保护对象。在动工之前、动工之后,关于水东街改造的争论一直不断。
但是,当时的争论就不再说了。反正一期工程改造后,两相对比,新的江南风格建筑与原来的水东街风格完全不同。
于是,2013年4月,惠州市政府宣布,水东街剩余部分不拆了。虽然这其中有创建历史文化古城的需要成分,但迟来的英明也是英明。
令人奇怪的是,半拉子的水东街改造工程一期,竟然沉寂了5年才开始宣布运营。
后来有关部门解释称,一期完成后暂时没有投入使用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回迁安置的分房选房问题、整体招商统一运营问题。
因为一期完全是政府主导下的全拆重建。按原计划,一期项目的商铺大部分产权属于回迁安置户,而回迁户有120多户;并且要紧密结合统一招商、打造高端可持续文化旅游商业业态的要求,做好回迁安置工作。而由于一期项目室内空间为大商铺模式,须实施整体招商,统一运营,才能保证项目的高端、持久运营。招商、洽谈、考察,最后才筛选出几家符合条件且投资运营意愿强烈的企业。然后“租金、租期以及与回迁业主租赁合同等问题还须进一步洽谈确定。然后再招投标。
这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得慢慢来。
而且,运营方确定后,又经过一年多的招商,水东街前期签约进驻了20多家文旅商家,然后装修开业。
不过,开业现场,我发现正式进驻的企业仍屈指可数。主角竟然是西柚集市招揽来的数十家临时餐饮企业、小商品集市。
3天过后,全新的水东街一期再次变得空空荡荡。
据内幕消息,其实现在还没有达到开业的条件,甚至装修还没弄好,只是为了抢在新年到来给领导一个好印象,于是匆匆开业迎客。
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项目开业活动只是一个开始,大约到五一左右还将有几十家开业,总商家将达到60多家,项目业态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届时还将给市民带来更多的惊喜。到时,水东街还将打造网红拍照打卡区;商业区临街位置将打造成文化艺术展示区。未来,还将打造“水东音乐节”,在合江楼下逐渐形成每年的固定音乐节传统并延续下去,成为惠州市文化旅游新名片。 现有东江游码头也将进行重新装修改造,开拓一系列新的特色经营项目。
但毫无疑问的,水东街开业与前面的建设一样,变成了开市民玩笑。
想想真为水东街心酸!
事实上,这仅仅是因为水东街改造、运营方式的选择出了问题,内因是顶层设计有毛病。
目前的旧城改造一般由政府主导,但运营方式却有多种,在这其中的选择中,其它地方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
无意中,我得知其实当年决定不拆后,惠州市政府请来设计专家,对水东街改造进行了新的一轮设计,形成了非常详细的设计文本,提出了更详实、更可行的方案。
认真阅读之后,我发现专家们提出的方案才更符合水东街的实情,即根据水东街原房产归属的特殊性,改变原来的“政府主导、开发商运营”模式,实行“政府主导,微循环更新”模式。政府制定远景规划目标后,组建运营公司,市场化运作,搭建平台,统筹操作,统一招商管理,但不要投资商。
按照微循环更新原则,严格统一规划方案,依照街区空间结构划分单元,利用公房优先改造,形成业态后,带动周边私房改造。达到公众参与、多元方式合作经营,而又保护遗存、挖掘文化资源、打造活化样板的目的。
这样的模式具体如何搞?一篇文章说不完,留待下篇再深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