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讲伤寒15:各 论12-(35、36、37)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方药应用的基本规范,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其卓越的理论价值及临床应用价值,被历代医家奉为“医门之圭臬,医家之圣书”。对于《伤寒论》的研究,自其成书不久即已开始。宋代以后,研究《伤寒论》者日众。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大力提倡继承和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使《伤寒论》的研究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涌现了一批《伤寒论》研究专家和教育家,刘渡舟教授就是其中最优秀的一位。
在《伤寒论》的教学过程中,刘渡舟教授将个人的临床心得、理论思考融入到教学中去,不仅使讲解更为生动,也加深了学生的认识。值得庆幸的是,刘渡舟教授在为北京中医学院七八级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生讲授《伤寒论》时为我们留下了录音资料。该录音资料的部分内容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曾被整理成《伤寒论诠解》出版,在中医界影响很大。令人遗憾的是,《伤寒论诠解》将录音资料的一些口语化论述更正为书面语言,在生动性上就打了折扣。在本次整理中,我们力求保持录音资料的原貌和完整,希望能将刘渡舟教授的学术思想、研究心得和治学态度发扬光大,使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刘渡舟教授的此次讲解是以金人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为蓝本,除对《辨脉法》《平脉法》《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法》等内容作了删节外,其主要部分均予保留,并按原文排列顺序编排序号后,逐条加以解释。讲解中并没有将层次细分为提要、词解、病机分析、方药分析及病案举例等,仅将有关内容依先后顺序分段排列。
本书的整理工作是由刘渡舟教授的弟子王庆国、李宇航,以及一批再传弟子陈萌、张冬梅、李成卫、崔健、黄颖、王勇、韦兰兰、郑丰杰、艾艳珂、孙燕、刘敏、许晓娟、曲荣波、谢婷、张晗睿共同完成的。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加之刘渡舟教授方言较重,并有当时的一些习惯说法,因此整理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整理说明
1、本书《伤寒论》原文部分,以金人成无己《注解伤寒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横排版,以下简称“原书”)为准,从卷二“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第五”至“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第十四”,凡10篇。原文条文未排序号,此次为便于读者学习,按原文顺序加以编号,共计414条,113方(佚1方)。本书删去原书卷号和篇序,除“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分上中下三篇外,其他均依原书单独成篇。原书卷十所载二十五方分别附入上述诸篇有关原文之下 。原书未录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方,本书依赵开美复刻本补入。
2、本书为横排,故将原文中和刘教授讲课时涉及原文之“右×味”,均改为“上×味”。原书中出现的一些异体字、通假字、古体字,如藏与脏、杏人与杏仁、栝楼与栝蒌、蚘与蛔,均改为现代中医学的书写方式,以便于读者阅读与学习。
3、讲课录音中出现的包含“证”字的主证、兼证、证、证候等概念,按照现在的规范的中医名词术语,很多情况下应改为“症”,但当时中医界就是如此使用这些名词的,加之《伤寒论》无“症”字而统用“证”字,故仍保持原貌。
4、本书的解析部分包括提要、词解、病机分析、临床意义、方药分析、临床应用、注家见解、上下条文的联系、前后方证的鉴别比较和医案举例等内容,均依内容分段排列,不再另标题目。
5、刘渡舟教授的讲解中有部分用语不够准确,如将《金匮玉函要略方》说成《金匮要略方论》。为避免误导读者,这次整理工作中依据相关文献径予改正,不再另作说明。
6、本书保持刘渡舟教授的讲课录音原貌,不再增加原文校勘等内容。
    录
伤寒卒病论集
绪    论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法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法

各    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

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连黄芩汤主之。(35)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

葛根半斤 甘草二两,炙 黄芩二两 黄连三两

上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这一条论述里热夹表邪下利的证治。

太阳中风的桂枝汤证,由于医生误用下法,表邪内陷入里,出现腹泻不止的症状。“医反下之”,是病在表不当下而下,故加了一个“反”字,这应当看作是病机转折的一个条件,临证不要拘泥。表邪入里出现“利遂不止”,是属虚,属实,属寒,还是属热,应当凭脉辨证以作出诊断。

“脉促者”,脉数而促迫,不是数而中止之促脉。脉数为里有热,同时反映人体阳气为盛。阳气盛,有抗邪外达之势,则表邪未能全部内陷,所以说“表未解也”。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可称为里热夹表邪而下利,或者叫“协热利”。表邪束肺,里热迫肺,肺气不利,故喘。里热逼迫津液外越,故汗出。表里皆热,故发热一证,自是意在言外,不用多说了。既然是热利,那么大便粘秽、暴注下迫、下利肛热等证则在所难免。治疗应采用表里两解的方法以解表清里,用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是《伤寒论》中以葛根为主药的方剂之一,但是葛根用到半斤则是罕见的。葛根味辛性凉,既可解肌热,又可清肠热,还可升胃肠津气。先煎葛根,是取其解肌清肠为主;黄芩、黄连苦寒专清里热,坚阴以止利;甘草扶中护正,调补下利之虚,助正以祛邪。诸药相伍,表解里清则下利止,咳喘平。从本方用药可以看出,这个证是表邪少而里热多,可以说仅有三分表证,七分都是里证。

总结以上四条,葛根汤既可用于风寒在表,太阳经输不利,项背强几几之证,也可用于太阳、阳明合病,正气抗邪于表而不能顾护于里,里气不和,升降失常,下利呕吐等证。葛根芩连汤则用于表里皆热的协热下利之证。以葛根为主药的这两个方子,在临床上都很常用,疗效也很好,应掌握其脉证。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6)

麻黄汤方:

麻黄三两,去节 桂技二两,去皮 甘草一两,炙 杏仁七十个,汤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复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这一条论述太阳伤寒表实证的证治。应与第3条的“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互参。

这一条提出了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气喘等八个证候。因为它们是伤寒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又用麻黄汤治疗,所以被称为“伤寒八证”或“麻黄八证”。对这八证进行概括的话,可分为诸痛、寒热与无汗而喘三组。

中风是风邪伤卫,伤人较浅。伤寒则为寒邪伤营,伤人较深。寒性凛冽,可由卫透营,既外闭卫阳,又内伤营血。寒性凝滞、收引,主痛。寒邪袭表,营血运行不畅,经脉筋肉拘紧,故见诸痛证。头痛为“头项强痛”的省文,与身疼、骨节疼痛不同,应当分别辨析。头项、腰脊是太阳经脉循行之处,寒伤太阳,经输不利,故头项强痛,腰脊疼痛。正如《灵枢经·经脉》所说:“膀胱足太阳之脉,……是动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腰似折。”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太阳“主筋所生病”,故太阳感寒则身疼,骨节疼痛。“恶风”是恶寒的互辞,与第3条合参,可知为伤寒的必见证。因寒为阴邪,最易伤人阳气,卫阳被伤以后就会出现恶寒。寒主收引闭敛,可闭塞全身毛窍腠理,故见无汗。卫阳之气被寒邪闭郁,不得宣泄,故见发热。肺合皮毛而主表,表闭无汗,影响肺气的宣发,故作喘。“无汗而喘”既提出了两个单独的证候,同时也揭示了无汗与喘的因果关系。一旦汗出表解,肺气恢复宣降功能,喘自然也就好了。同时,“无汗而喘”也便于和肺热的“汗出而喘”作鉴别。这一条详于证而略于脉,与第3条合参,可知太阳伤寒证应见浮紧之脉,而且寸关尺三部都浮紧,方属太阳伤寒正证。治当发汗散寒,只有麻黄汤可胜此任。

麻黄汤为发汗散寒,解表逐邪的峻剂,是治疗太阳伤寒证的主方。麻黄发汗散寒,开毛窍,启闭平喘;桂枝通阳,助麻黄以发散风寒;杏仁利肺平喘,并且可助麻桂解表发汗;甘草和中护正。应用此方时一定要恰当掌握药量的比例,一般情况下以麻黄:桂枝:甘草=3:2:1为宜。如果比例不当,则可能影响发汗解表的治疗效果。本方发汗力强,药后只需温覆就可发汗,不需啜粥。其他注意事项、发汗的要求与禁忌,与桂枝汤相同。煎药时要注意先煎麻黄去上沫,以免令人心烦。

典型的麻黄汤证在北京地区并不多见,此方在临床上用得也比较少。但是,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各异,特别是在高寒地区,正伤寒证却并不少见,因此不可轻易废弃此方。同时,麻黄剂的应用还不限于此。首先,麻黄剂治疗诸痛是有效的,特别适用于治疗寒性的疼痛。治疗痹证疼痛的小续命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方中都有麻黄。其次,麻黄剂治喘也有很显著的效果。除了麻黄汤以外,小青龙汤、麻杏甘膏汤以及后世的定喘汤等治喘效方,都以麻黄为主药。现代医学用麻黄素(即麻黄碱)治喘,而早在一千七百年前的《伤寒论》中就已经广泛地使用麻黄来治喘了,这是了不起的贡献。再次,麻黄剂还能治疗一些由于寒邪闭塞而引起的病证。有医案记载某医治一患太阳伤寒证的难产妇人,投麻黄汤一剂,随着汗出而婴儿落生。说明这个难产可能与寒邪闭塞,营卫气血不畅有关。发汗使寒邪去,闭塞开而胎儿自娩。由此可见,即使在伤寒很少见到的北京地区,用麻黄剂治疗感寒所致的疼痛、喘证,以及因于寒邪闭塞所引起的其他病证,还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主之。(37)

这一条论述二阳合病,重在太阳的证治。

太阳与阳明经表之证同时存在,当邪气重在阳明时,可见自下利或不下利但呕之症,治疗用葛根汤或葛根加半夏汤,已如前述。这一条讲的是合病重点在太阳。太阳邪盛,表气闭郁,肺失宣降,故见喘。肺气不利,故见胸满。本证的主要病机是太阳之气被郁,因此用麻黄汤发汗散寒启闭则可取效。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也可影响大肠腑气不利而见大便不下,但并不能因此而用下法。因为证见胸满而非腹满,并非里实,一旦误下则往往导致表邪内陷而生变证。

同是太阳与阳明合病,由于病变重心不同,则遣方用药也不同。重在太阳经表,以喘为主者,用麻黄汤;重在阳明经表,以下利为主者,用葛根汤。界限分明,不可混淆。

未完待续

刘渡舟讲伤寒01:绪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2:绪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3:绪 论3

刘渡舟讲伤寒04:各 论1

刘渡舟讲伤寒05:各 论2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4)(5)(6)条

刘渡舟讲伤寒06:各 论3-(7)(8)(9)条

刘渡舟讲伤寒07:各 论4-(10)(11)(12)条

刘渡舟讲伤寒08:各 论5-(13)条桂枝汤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4、15)条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6、17、18)条

刘渡舟讲伤寒10:各 论7-(19、20、21、22)条
刘渡舟讲伤寒11:各 论8-(23、24)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5、26、27)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28、29)条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0、31)条
刘渡舟讲伤12:各 论9-(32、33、34)条

健康保健知识介绍等,若要使用,使用前一定先咨询当地专业医生,以当地专业医生的意见为准!

本平台致力于中医方药介绍;健康保健知识普及;中医药文化推广;中医药健康答疑以及各科医疗信息、专家介绍、田氏医疗人员介绍等。

欢迎医疗专业人士来稿(来稿必须真实可信,文责自负,并附作者简介、真实工作单位和近期照片)!

(0)

相关推荐

  • 麻黄的功效及临床运用

    古代本草记载麻黄去节使用.在理论上这是有一定根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麻黄含多种麻黄型生物碱,主要在茎的节间,尤其在髓部.节中所含生物碱类型与节间相同,但含量较少,约为节间的1/3,但节中的伪麻 ...

  •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20210220

    ​伤寒论太阳病脉证并治01上篇20210220 五种病, 1,中风, 2,伤寒, 3,溫病, 4,热, 5,湿热, 六经辩证, 一,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篇,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太阳病,发 ...

  • 刘渡舟讲伤寒38:各 论35(118)条

    田 氏 健 康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用药的依据,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的文章.图片 ...

  • 刘渡舟讲伤寒09:各 论6-(14、15)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7:各 论14-(41)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8:各 论15-(42、43、44、45、46条)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9:各 论16-(47、48、49、50)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20:各 论17-(51、52、53、5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6:各 论13-(38、39、40)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2、33、34)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

  • 刘渡舟讲伤寒12:各 论9-(30、30)条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刘渡舟讲伤寒 王庆国  李宇航  陈萌   整理 田中明  校排 前    言 <伤寒杂病论>的问世,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基本框架与临床理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