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低估!不足15倍PE的成长股!

星期二

- 大家好,我是AM君,90后,很高兴认识大家。

- 我在现实中的工作,是一名研究员,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做二级市场研究。

- 未来我将以一个研究员的角度,为大家展示基本面分析的随笔、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等。

- 相逢就是缘,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实现财富、精神自由。

各位好,我是AM君,终于与大家见面了~
A股存在着一股“成长流派”,他们专做高成长股票,在一只股票的“初创期”或者“成长期”买入并长期持有,等到业绩逐渐兑现开始卖出,获取了不菲的收益。而且,A股的成长股也并不让人失望,如果能抓到一只十倍大牛股,也是资产规模跃升的一次大机会。早期的成长股谁都想买到,可问题是,如果穿越回2005年,那个时候的贵州茅台,你会真的买入并长期持有吗?成长股的早期,事后来看看似很简单,然而不确定性也很多,所以能抓住大机会的人其实并不多。
最近,我又发现了一个“成长初期”的行业——电动床,附带的也看到有一家上市公司——麒盛科技,主要从事电动床的代工。电动床,比普通床多出来的功能包括:(1)可调节头部和脚部的高度、姿势;(2)心率检测、健康检测、打鼾调节等,价格则普遍近万元。这样一个产品,现在的渗透率,近乎为0,所以,这反而可能是投资的最好机会!
电动床行业潜在渗透空间巨大:
即使从世界范围来看,电动床也是新兴事物。全球智能电动床最大的消费市场在美国,而美国的智能电动床当前的渗透率也仅有14%,从规模来看,美国智能电动床的市场规模预计2020年达到17.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过百亿,复合增速保持20%左右。
国外智能电动床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其中上游原材料、中游制造商一般是绑定的。以麒盛来说,麒盛80%以上的收入均来自于北美市场,而且参与的主要是代工床架环节,主要由公司采购上游线性驱动、钢材等制成智能可调节床架,然后销售给下游。但是,不同的下游产业链的分布是不同的。公司面对的客户主要包括床垫零售商(如舒达席梦思)、第三方零售商(如COSTCO),销售给床垫制造商的是公司生产的智能床架,而销售给COSTCO之类的渠道则为搭配了公司自产床垫的智能电动床整床。
谈及公司的下游,则主要是舒达西蒙斯、泰普尔思涟这样的床垫巨头。其实下游的格局已经很稳定了,这两大巨头合起来的市占率已经超过了70%,其他公司的机会不明显,所以公司深度绑定美国大客户,抗风险能力增强。而且,公司与下游的关系是合作关系,两者共担风险。举个例子,就拿美国对电动床加征25%关税来看,公司与客户协商分别承担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由公司承担。
中国市场目前仅仅处于起步阶段,2019年的估计渗透率不足0.5%,市场规模不足20亿。由于我国床垫市场巨大,渗透率每提升1%,市场空间就能够增加40亿左右。预期2021年的市场空间可以达到百亿规模!
中国市场的情况,就像当年集成灶早期渗透率极低之时的情况:没有明显的优势企业,大家仍然在抢占市场。电动床领域比较知名的企业分为外资品牌和内资品牌,外资品牌主要如路福中国,而内资品牌也不遑多让,比较知名的包括美亚MPE、索菲莉尔(麒盛科技先前并购的子公司)都已经在这一领域深耕了数年,还有新进入这一领域的传统优势企业梦百合性价比较高,前市场格局仍然不明。
麒盛科技主要布局国外,目前重点发力国内:
如果从公司的收入分布来看,国外端占比9成以上,国内收入很少,而且国外端也不是自主品牌,而是ODM模式代工的。即公司专注于进行床架设计、制造,而销售给下游床垫企业进行搭配销售。
换句话说,公司依赖的销售渠道是下游的国际知名床垫企业的销售渠道,并没有自建渠道。这其实并不利于公司在国内端的拓展。
上面提到,国内的智能电动床市场是一片蓝海,目前行业格局完全没有定型,所以一家公司如果有自己的渠道,那么更有利于产品的拓展,更容易在短期内将市占率做上去。时间窗口可能只有这两年,所以这两年对麒盛科技非常重要!
目前公司在渠道端的探索也挺多:直营店索菲利尔品牌考虑结合冬奥的契机结合宣传(公司是冬奥合作伙伴);工程渠道考虑与地产商合作,在精装房中加入电动床;与酒店合作推出高端房,房费分成并获取用户数据......我们也只能继续观察这一块的成果,最终体现在国内收入的增速上,是否有快速成体量的增长。
财务稳健,是我喜欢的类型:
只看2019年年报,在手货币资金+理财接近19亿,在建产能大幅投放(产能翻倍),借款仅1亿内,报表很干净,没有一堆乱七八糟的科目,看起来赏心悦目。
盈利能力方面,毛利率40%左右,净利率15%左右(当然2020年因为汇兑损益问题有所下降),长期均衡净利率大概8-12%比较合理,虽然略低一点,但是太高的净利率也不是好事,低一点的净利率会阻碍竞争对手进入这一领域的热情。总体来看财务是比较满意而且让人放心的。不再赘述。
未来长期增长点:
1.欧洲市场。欧洲市场其实和北美市场有点类似,是公司未来的发力市场。而且公司采取的模式也和北美类似,只是欧洲的客户相对细碎一些,长期可期,但短期放量比较难。
2.国内市场。这个我在上面也提到了,后续需要观察,这一部分确定性不好说。
3.北美市场,主要走疫情恢复的逻辑,长期供货量预计稳步提升。
估值和重点提示:
2020年公司给出了业绩提示:产量基本没变,价格下降了10%,净利润下降约30%,大概是2.8亿的水平,其中汇兑损失约8700万,把汇兑损益(税后)加回来大概3.5亿左右,其实也仅下降了10%。
2021年预期相比2019年(净利润)增长两位数以上,也就是说至少4.3亿。逻辑是什么呢?主要是影响2020年业绩的两块主要因素都在好转:一是美国疫情目前已经低位震荡,随着疫苗的普及预期将会持续好转,带动美国业务回暖;二是汇率这两天已经从6.45贬值到了接近6.6的水平。
但是估值就值得好好讨论一下了。目前市场仅吝啬的给15X左右,其实有三个原因:一是汇兑损益,不多说;二是中美关系关税的问题,这点不确定性太强了,市场现在不喜欢客户都在国外的品种;三是中国市场未来拓展情况不好说,这一块不确定性也比较强。但是现在的市值对应2021年只有13X,而且基本把不确定性的东西都反映出来了。一旦国内超预期,估值的提升不是线性的,因为一方面国内收入占比提升,风险在降低,另一方面证明渠道打法出现了成效,至少能从13X提升到30X,所以我认为当前的估值已经不能再低了。这个位置性价比极高!
今天的文章就到这了,想要获取更多前瞻性的行业、公司资料和投资理论,就请麻烦你文末点击“在看”,不会让你后悔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