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周行而不殆,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伟大的哲学家老子不可能写出玄乎又玄的《道德经》,只因为《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变得杂乱无章所以玄乎又玄,走进“360个人读书馆”馆友“百岁无疾的秘籍",带您颠覆式破解《道德经》全部奥秘,复兴黄老正统传统文化,欢迎加盟合作!
老子.公刘版
下卷
天门开合,能为雌乎?
第八篇,希言自然
第三十九章,打开天道之门希言自然界运行的规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
既知其子,复守其母,
周行而不殆,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说明
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在通行本的《德经》卷的第五十二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德经》卷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天地万物本身都有起始,这个始作为天地万物的根源。如果知道根源,就能认识万物,如果认识了万事万物,又把握着万物的根本,那么终身都不会有危险。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件,终身都不可救治。能够察见到细微的,叫做“明”;能够持守柔弱的,叫做“强”。运用其光芒,返照内在的明,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这就叫做万世不绝的“常道”。
2“周行而不殆"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十五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通行本主流译文
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而道纯任自然。
3“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在通行本的《道经》卷的第二十一章中。
通行本《道德经》《道经》卷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通行本主流译文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我怎么才能知道万事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公刘本经文注解
天下1有始,以为2天下母,既得3其母,以知其子4,既知其子,复守5其母,周行而不殆6,以阅众甫7,吾何以知众甫之状8哉?以此。
1,天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2,以为:认为。
3,既得:既,既然。得,得到,引申为掌握。
4,子:子事物,由本源派生的事物。
5,复守:复,转过来。守,遵循。
6,周行而不殆:周行,循环运行。殆,疑殆,疑惑不解。
7,以阅众甫:以,用来。阅,察看,考查。众:众,甲骨文上部为日,代表着太阳,太阳下三人,三人为众人,合起来的意思是众人在烈日下劳动。甫,是汉字通用规范一级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田中有苗,是“圃"的古字,表示禾苗蔬果生长茂盛。两个字合起来,代表大自然的发展运行状况,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平共处。这是汉字中蕴藏的大智慧。
而对于这两个字的解释,通行的译家都把它译为万物的开始,显然根据不足。
公刘本译文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初始,并把它认为这就是事物的本源,
既然已经确实掌握了它的本源,用它来的了解事物运动变化产生的子事物,
既然已经掌握了其运动变化产生的子事物,转过来遵循依照它来推知其本源,
用这样的方法循环往复不会留下疑贻,用这种方法来察看大自然的发展运行,
我们用什么来掌握大自然的发展运行状况呢?就是利用这种不断偱环往复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