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的酱酒,病态的行业
在1979年第三次全国评酒会前,中国白酒没有香型的概念,因此也就没有哪种香型更好的区分,但是自从区分香型后,代表着不同地域特色的白酒,便开始被冠以标签,有了各种各样的差别。从山西汾酒到四川五粮液再到贵州茅台酒,开始了四十多年的市场一哥争夺,其身后代表的就是不同香型阵营。
四十年后,终于酱香型白酒晃晃悠悠走到了老大的位置上。
可是大多数外来资本以及无良酱酒企业目前处于什么状态呢?
第一,脱离普通消费者
今年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政策大概就是放开三胎,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口消费基数往往是一个行业最看重的因素,但是酱香酒不然,像我这种平时只抽十块钱一包烟的人,恐怕是不配喝酱酒的,因为他们不需要普通消费者。
任何行业头部品牌只有几个,但是酱香酒整个行业都是头部品牌,没有低价产品。行业内一般头部品牌不会超过五个,高端市场有茅台、钓鱼台、国台、习酒、金沙摘要、郎酒就够了,就好像汽车行业,难道只有豪车没有民用车了吗?事实上大家争夺的正是民用车市场,而不是豪车市场,即便是BBA也在下探市场,生产价格亲民的车型,高傲的特斯拉不也在接连降价吗?
今天放眼望去,酱酒不需要民用市场,酱酒都是BBA。
白酒不应该只服务于权贵土豪,更应该服务于普罗大众,然而酱香酒则不同,仿佛天生贵族,无论哪个品牌,无论生产工艺是坤沙、碎沙、翻沙还是窜酒,只要沾上了酱香,哪怕是浓酱兼香,都会身价倍增。
无论浓香还是清香,始终都有不错的口粮酒品牌,比如清香的二锅头,以及汾酒的黄盖汾,浓香的五粮液系列酒、金六福系列酒,当然还有百姓最爱的老村长,都是平易近人的产品,而且都是名牌产品,单价30块钱左右比比皆是。
酱酒厂家可能会说,那些都是垃圾酒,酱香酒不然,每瓶都是大曲坤沙,都有漫长的生产周期——撒谎不被雷劈吗?
第二,忽悠高端客户
我对碎沙酒不反感,甚至我个人口感更喜欢碎沙酒。
但是张嘴闭嘴坤沙,到处宣传12987工艺,夸大事实,过分神话坤沙,对谁有好处?
很多人会说,酱香酒由于坤沙基酒少,只能满足少部分人,所以酱酒价格高。
这话说给外行听听也就得了。
作为行业内人,谁能给个数据,仁怀向外输出了多少宣传上的“坤沙酒”,举全国之粮食够不够生产输出的所谓坤沙酒的?
坤沙基酒是少,问题是现在输出了多少坤沙酒?
酱酒业务员都在说酱酒稀缺,会持续上涨,但却自己不存酒,厂家也着急出货、招商。
出的是什么货,灌的是什么酒心里没点数么?
既然要升值,你们应该学习茅台惜售,不要到处招商,应该高傲的关起门来,让全国各地的经销商上门求你们,而不是放到郑州去,放到山东去,四处打广告,到处拉经销商。
很多酒企的业务员恐怕自己都没喝过坤沙酒,就敢说自己的产品媲美飞天。飞天是酒吗?飞天的味道是金钱的味道,是社会地位赋予的味道,你的产品有吗?你就敢对标飞天?
没有也就算了,还瞒天过海,酱香味不足,那就叫绵柔酱香、柔和酱香、柔顺酱香,总之一切都可以用口号去覆盖缺陷。至于一个企业有没有酱香生产历史并不重要,只要有了包装,就有了酒,至于定价拍拍脑袋就行,别管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只要够贵,才能与酱香匹配。
第三,过度包装以及互相抄袭包装
包装比酒贵已经是业内共识了,这里面也包括一部分经销商,过分追求高端包装,并不在乎内在品质,花点钱找个设计师搞个奇怪的造型,摇身一变就成了高端产品。
最近几年,茅台、钓鱼台包装屡屡被抄袭,茅台的飞天就不用了,钓鱼台酒的全系列产品几乎都有模仿秀,尤其是钓鱼台龙樽、珐琅彩,其中不乏一些知名新兴品牌。这种模仿与抄袭只会降低自己的格调,不会提升任何品牌价值。这样的企业一看就是做短线生意,捞一把就走,肯定不会对经销商负责的。
很多企业用过度包装拉升价格,用千奇百怪的品牌名称拉升价格,用五花八门的故事拉升价格,总之只要与酒水本身无关,都可以重点投入,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行。
一个产品就像自己的孩子,应该从包装到内在认真打磨,拿过来就抄,是因为当流氓当惯了?连点基本的脸面都不要了吗?
第四,虚假宣传
宋书玉先生这段话,是说给所有香型听的,目前尤其是酱香型白酒。
行业不自律,还笑话消费者想以低价买高质产品,逼着消费者成为白酒专家吗?这样的行业怎么可能持续发展。
年初刚成立的公司,就敢说自己获得了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有些资本家更是如此,今天投资,明天灌装,2020年投产的工厂,都能灌装出30年陈酿甚至50年陈酿。
我之前提过,为什么酱香酒没有一级酒水,全都是优级酒水,为什么碎沙宣称坤沙没有标准,问遍了整个行业都沉默不语,少数的几个会说为了行业发展。这种逻辑也真是把贞操埋在地下了,为了几个企业赚点钱,就放弃整个行业的声誉?
当一个行业都在联合起来欺骗大众的时候,那就是自掘坟墓。
第五,祸害经销商
现在的厂商对待产品就像一夜情,对待经销商就像流氓,放了货提起裤子就走,根本没什么责任可言。有的产品是一批货生产,二批货就没了,有的产品只有样品就开始招商,打了款可能俩月都收不到货,有的依靠罚款过日子。有的产品实行差别定价,你拿货可能一块,人家可能八毛,没几天市场就变成了零售价九毛。
这跟那些流氓地产开发商有什么区别?买房前你是大爷,买了房保安都能揍你。
我不知道别人过的怎么样,我已经被厂商祸害两三次了。其中有一线高端品牌,也有新兴品牌,有北京的,也有贵州的。
商业合作是各取所需,前提是基于契约精神以及平等互利,但是一些厂家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也就罢了,还想当成领导者,甚至是管理者,这就实在太流氓了。
当然浓香型企业也存在这样问题,但是酱香酒行业表现的着实有点突出。
酱香型白酒今天的热度,并不单纯取决于酿造工艺,而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热钱的过剩,传播渠道的便利化,购买方式的多元化,共同合力造就了今天的酱香热。
如果酱香酒行业企业都得意洋洋的自以为是因为酱酒好,是因为全国人民在求着喝酱酒,那就大错特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