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钱都快赔没了!餐饮老炮也被“外卖代运营”割韭菜?
外卖代运营真的是个坑吗?
耿女士在河南开一家汉堡店,入驻外卖平台的时候,与郑州的一家代运营公司签约合作。每个月,耿女士要向合作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由对方负责外卖运营。
一段时间后,她发现不仅不赚钱,连本钱都快赔没了。她展示了外卖平台上的一个例子:烤冷面、奥尔良香腿堡和大脸鸡排这三个产品,原价37.7元,经过代运营平台的活动后,收入3.7元,“连本钱都不够”。
“我要是让他给我做下去,他都把我的店给赔光了。”耿女士说道。
这个案例来自河南民生频道的小莉帮忙。只要在抖音搜索栏输入“外卖代运营”,就可以搜出一排类似的案例。
不仅餐饮小白会入坑,某些在餐饮行业深耕多年的业内人也有被割韭菜的经历。
某行业资深餐饮人告诉内参君,最近加盟了几个品牌,但由于自身没有精力运营外卖平台,就把相关业务交给了代运营公司。为了慎重起见,她选择了一家在业内知名的企业,但没想到3个月后,效果差强人意。
“推广费花了不少,然后没效果,你问他原因,他说他也不知道。”
资深餐饮品牌营销顾问、露露的下午茶创始人徐露解释了这些“坑”背后的原因:
“代运营公司的很多考核指标是跟流量相关的,而不是跟利润相关。如此一来,许多代运营公司除了收取基础服务费之外,还会收取1.5%-3%的流量提成。在这样的情况下,代运营公司使劲儿在平台上做活动、打折扣,把流量、流水、销售额都拉得很高,代运营公司也可以拿到比较高的提成。但是公司层面却是亏损的,因为要通过大的活动折扣来提流量,折扣成本只能由公司来承担。”
流量和利润的普遍冲突让很多餐饮商家感觉到“坑”。内参君联系了多家中小品牌,都表示自己的团队就可以做运营,暂时没有考虑和外卖代运营公司合作。“代运营机构有接触了解过,但利益上很难达成一致,不好合作。”
此外,外卖代运营市场良莠不齐,行业内不排除存在一些并不具备外卖代运营能力的商家。一位曾经的外卖代运营工作人员透露,应届大学生培训一周就实操店铺。餐饮商家如果不注重运营商的资质、资源和能力,就会让一些问题运营商钻空子。
被赋予过高期望的外卖代运营
商户在选择外卖代运营之前,应该先对其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防止“病急乱投医”。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外卖代运营是有用的。“大部分商家对外卖体系研究不明白。我接触到的大部分老板,遇到问题并不知道怎么办,往往是我一眼看到了问题出在哪,调整了一些策略,就能帮他省下钱。”外卖运营专家、优粮大学创始人闫寒说道。
其次,外卖代运营其实没有壁垒。闫寒认为,“外卖代运营就是一个经验上的事情,踩的坑多了,就能帮助新的客户避坑。”
外卖代运营公司掌单创始人黄涛也有类似的看法:“服务关键在于时间长,长期的口碑就是它不可动摇的地位。它的壁垒不是技术型的,也不是短时间内提升了销售额。”
再者,低价难有好服务。外卖代运营主要还是人力成本,有些收费比较廉价的代运营商都是一人运营多家门店,按照一套模板来操作。即便承诺了“不见效不收费”,最后如果不见效,商家还是要支付活动运营的成本。
外卖代运营这门生意不仅对于餐饮商家是一笔高支出,对于代运营商家同样有不低的成本压力,因为人力成本往往是很难压缩的。对此,闫寒认为“这注定是一个辛苦活”。
更有甚者,由于小餐饮商家的倒闭率高,代运营商家的客户稳定性也相当低。外卖代运营公司象扑创始人柯必成表示,其合作的商家中,40%的商家最后倒闭了,30%商家最后会自己做外卖,只有30%的商家会长期稳定地与其合作,其合作的商家基本上3个月左右会更换一批。
因此,外卖代运营公司更愿意与大品牌合作,“我们的主要收入来自合作的连锁餐饮品牌。”虽然外卖代运营带来了主要的收入,但是平台流量来源不止是外卖平台,柯必成表示,公司从2017年就开始不断拓宽业务,包括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的运营。
拓展更宽的运营业务,是代运营商家普遍的趋势。
黄涛强调,掌单的主营业务起初就包括三部分:SaaS、外卖代运营和区域流量。疫情期间,区域流量成为公司的营收担当,这部分营收占比上涨了60%,而公司6月份整体营收逆势增长20%。
据内参君观察,外卖代运营行业尚未出现高性价比的服务商,虽然头部的从业者更加深耕于技术、大数据、人才,但囿于人力成本,在短期内尚不能够在保证品质服务的同时,压低价格。因此,即便是大品牌,在合作过程中都会慎重考虑其支出成本。
餐饮人该怎么做?
在外卖代运营商和餐饮商家各执一词的情况下,餐饮人有什么对策呢?
1、连锁品牌:平衡品牌与流量的关系
2、小商家:没必要非得找代运营公司
3、外卖要想做好,需要两方密切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