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号失事内幕:祸起密封失效,责在盲目蛮干、管理混乱
1986年1月28日,格林威治时间16点39分,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在轰然一声中变成一个巨大火球直坠大西洋,屡建功勋的“挑战者”号在开始它的第10次飞行时不幸遇难了。麦考利夫、斯科比、雷斯尼克,麦克奈尔、史密斯、鬼塜 、贾维斯,壮志未酬,魂归长空。这既是美国航天史上的悲剧,也是人类航天史上的悲剧。这次事件对于美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祸起密封失效
“挑战者”号发生爆炸的当天,美国立即派出舰艇和飞机,封锁爆炸碎片散落的大西洋海域。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匆忙成立一个7人临时调查委员会,准备调查事故的原因。
第二天,美舰开始搜索、打捞碎片,直到8月底结束,为时7个月。共出动6000人,52架飞机、3l1艘船只、3艘潜艇、5艘无人驾驶潜水器和115名潜水员。对离肯尼迪航天中心东北64公里的9.3万平方海面的海面和429平方海里的海底进行了搜索。
3月8日,打捞到“挑战者”号的座舱,舱内有宇航员的遗体。通过对残骸的复原和分析表明,爆炸时,座舱是完好的。它是在高速坠落时,与水面撞击后才解体的。4月13日,从洋底捞起右侧固体火箭助推器连接部位的碎片,为确定爆炸起因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由于最初成立的临时调查委员会成员均为航天局官员,遭到国会的强烈指责。后来里根不得不宣布成立一个由前国务卿罗杰斯和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为正,副主任的13人调查委员会,不受航天局左右,独立开展工作。
调查委员会在历时4个月调查中,访问了160人,举行了35次调查会,查阅了6.3万份文件,研究了数百幅照片,于6月3日向总统提交了调查报告。这份长达256页的调查报告确认,导致这次惨祸的直接原因是航天飞机右侧的固体火箭助推器的密封装置失效,燃气外泄,喷出火舌后,引起推进剂箱爆炸。
除了密封装置设计上的缺陷外,发射时气温过低,合成橡胶密封圈失去弹性,丧失密封作用,也是导致这场灾难的重要因素。
报告指出:这两个原因并非不可避免。在前几次飞行中,已经发现橡胶密封圈有移位、腐蚀或烧坏的情况。航天局已经了解到这个问题,并在1985年7月列为优先处理的课题,但是计划未兑现。
临发射之前,固体助推器制造厂的1名工程师注意到固体助推器外面结满冰柱,曾建议推迟发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根据温度传感器的测温数据,发动机内部药柱的温度大约为13摄氏度。在这种情况下,肯尼迪航天中心主任否定该工程师的意见,下令按期起飞。而这一情况航空航天局却一无所知。
二、责在盲目蛮干、管理混乱
美国为何这次会出现如此重大的失误,难道这仅仅是偶然因素造成的?非也。真正的原因是美国当局准备仓促,盲目蛮干,管理混乱。调查委员会的调查报告因此严厉地批评了航空航天局在管理上的严重问题和发射决策过程中的重大缺陷一一“情况不明决心大”。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记者马尔科姆通过对航天飞机诞生的政治、政策背景及整个发射体系的综合分析,指出这场灾难是潜伏已久、不可避免的。
1、争夺合同,权力显神通,技术反靠后。
约翰·欧利切曼是尼克松的首席顾问,他认为如果将50亿美元的航天飞机计划交给南部或西南部的承包商来完成,这无疑能在竞选的天平上加了重要的一个砝码。尼克松接受了欧利切曼的建议,并且制定了航天飞机的发展计划,拉开了竞争的序幕。
北美洛克韦尔公司尤为活跃,它是阿波罗飞船的主要承包商。为了使国家航天局中有人为自己说话,洛克威尔公司成功地将米斯安插到国家航天局,并成为负责人事工作的副局长。
飞机引擎属于投标性项目,合同须由白宫直接批准,所以航天局事先圈定了3家公司作为合同候选人。它们是加利福尼亚州的通用航空公司、佛罗里达州的普拉特韦特尼公司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韦尔分公司一洛克德尼公司。洛克韦尔公司的目标是主机生产,这是一笔名利双收的好生意。
专家们认为普拉特韦特尼公司是最佳候选人。但出乎意料的是,1971年7日弗莱彻宣布,洛克韦尔公司加利福尼亚分公司负责航天飞机的主要研制,位于南方亚拉巴马州的马歇尔宇航中心负责全面进程。
接着是讨论航天飞机的制造。这是一宗大买卖。这一次航天局得到了飞家公司的投标书。它们是纽约州的格鲁曼航空公司、加利福尼亚州的洛克韦尔分公司、圣路易斯州的麦道公司和洛克希德公司。
格鲁曼公司对此充满信心,专家们也认为它当之无愧。可是,谁也没想到地理位置会起决定作用。格鲁曼公司在东海岸的长岛,正是民主党反对尼克松的中心。7月26日弗莱彻宣布由洛克韦尔公司负责研制航天飞机的主体。米斯随后提出辞职,又重新回到了原来洛克韦尔公司副总裁办公室。
1974年,在水门事件调查过程中发现,洛克韦尔公司曾于1972年秘密捐赠尼克松9.83万美元的竞选费,是麦道公司捐款的3倍。不过在航天飞机研制上,洛克韦尔公司却赚了30亿美元。
1972年3月,航天局长弗莱彻给国会中来自犹他州的委员写信,告诉他们航天局准备用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作为航天飞机往返程助推器。
仅有中等水平的西奥克尔公司有强硬的后台老板——犹他州民主党参议员弗兰克·E·摩斯。1973年摩斯被参议院任命为国家航空科学委员会主席,负责航天局的决策和预算。摩斯也是弗莱彻的支持者之一。
1973年10月20日,航天局宣布选中西奥克尔公司为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承包者。许多有识之士都对此提出过异议。“挑战者”号失事的一个主要技术问题就是助推器的设计。
2、七拼八凑,仓促准备,大干快上,盲目蛮干。
1985年,新任的国家航天局局长米斯·M·贝格斯提出了野心勃勃的空中发展计划,他自称其为“航天宣言”。其具体部署之一是:在今后18个月内,保证每个月有1个架次的航天飞机升空,如果可能,每月升空的可增至两架次。肯尼迪宇航中心成了航天飞机发射的重要基地,为此,工人和技术人员经常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地加班工作,工程的关键技术人员更是筋疲力尽。 ·
极度的疲劳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直接影响到工程人员对事故苗头的判断,致使种种事故层出不穷。1985年几个累坏了的工人将起重机撞在“发现者”号航天飞机的有效负荷凹上,造成了20万美元的损失。同年10月,1架起重机翻倒在“挑战者”号的1个助推火箭上。助推火箭损伤严重,不得不报废。许多技术人员对航天飞机自行着陆装置有疑问,但疲劳使他们懒得再对此提出质疑。
这次为了争取“挑战者”号早日升空,盲目蛮干更为严重。
“哥伦比亚”号上面载有“挑战者”号急需用的极其重要的部件,为了保证23日发射,这些设备必须在22日以前及时装上“挑战者”号。但由于天气原因,“哥伦比亚”号着陆时间延迟了两天,飞机一登陆,肯尼迪宇航中心马上派出一架T一38型喷气式飞机到爱德华机场去取回一大批部件,并马上送往肯尼迪宇航中心。经过一阵手忙脚乱,这些东西终于装上了“挑战者”号。但预定在23日发射的计划还是被迫推迟。
事后在调查事故原因时,一位经验丰富的前宇航员说:“如此多的人在机舱里进进出出,漫不经心地拆拆装装,本身就潜伏着极大危险,因为极有可能会遗留下什么工具,或踩着什么电线或管道,一旦飞上天空就会成为无穷的后患。”而且爱德华机场是在一大片沙漠里建造起来的。那儿空气尘埃量特别大,根本不宜在户外拆卸设备,而安装设备又是在飞船的垂直状态下进行的,这一切都不合乎规范要求。
在对事故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得知,“挑战者”号的许多重要部件是七拼八凑地装起来的,它上面的东西不少是人家用过的旧货。
事到如今,航天局才公开了他们的苦恼,名义上他们有4架航天飞机,事实上由于部件不足,只有两架可供正常飞行。一位肯尼迪宇航中心的负责官员道出了真情:“即使不发生'挑战者’号事件,我们的航天计划也会因为零件严重缺乏而陷入瘫痪状态。”从“挑战者”号里面的硬件来看,就有700多个——包括那个已开裂的助推器连接器——都可以列入一级危险行列,任何一个部件都可导致机毁人亡的惨案。事实证明,宇航局的技术人员如果不属于无知,也属严重失职。
3、有章不循,酿成大祸。
1986年1月27日,当准备发射“挑战者”号时,冷空气到达了佛罗里达州,气温一下子降得很低。航天飞机有一个外部燃料箱,液态氧燃料在燃烧箱的上部,燃烧箱上附有一个锥形排气孔,其作用是将废气安全排出。但是如果气温太低,排气口出现冰霜结晶,就会直接影响排气功能。排气孔最低承受温度为摄氏7度。可是这天肯尼迪宇航中心的气温已降到摄氏零下1度。
但是航天局并没有为此而取消发射计划。
第二天,气温继续下降。一些高级管理工程人员在肯尼迪宇航中心紧急商议,他们一致决定28日为最后发射日期。
西奥克尔公司的两位工程师,反对继续发射的计划。他们认为如果气温继续下降,助推器O型环衔接口的裂缝将更大,这将对航天飞机的安全产生严重危险。27日,当他们得知第二天气温降至摄氏零下6度时,就给位于犹他州的西奥克尔公司总部打了电话,向他们汇报了有关情况。
27日晚,召开了一个电话会议。两位工程师阐述了可能发生的问题,再次建议推迟发射计划,但是一个高级官员却一口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固体火箭助推器研制主任缪勒在向上级汇报时,对工程师的异议连提都没提。
事实上,在过去的数次飞行中,几乎有一半次数都发现助推器的连接器是在带问题的情况下发射出去的。但每次发射前,航天局和西奥克尔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唱起助推器的安全是万无一失的高调。原来这两家都有难以公开的苦衷,航天局的官员极力掩饰问题,是怕重新设计,延误飞行而丢失面子,而西奥克尔公司则担心这笔买卖泡汤。
然而,科学是不容欺骗的。28日上午11时38分01秒,“挑战者”号点火升空,但仅仅一分钟13秒后它就变成了一团火球,永远不存在了,教训实在惨痛。